《終身成長》節選

阿敏想當魚 發佈 2022-05-17T06:05:40.293983+00:00

《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美】卡羅爾•德韋克-著; 楚禕楠-譯每個人都有一個學習榜樣,這個榜樣可以在我們人生的決定性時刻為我們指明方向。基因和環境不僅僅是相互協作的關係,基因更需要環境的幫助,來更好的運作。個人經歷與你培養以及個人努力會對之後的人生產生影響。

《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

【美】卡羅爾•德韋克-著; 楚禕楠-譯

每個人都有一個學習榜樣,這個榜樣可以在我們人生的決定性時刻為我們指明方向。

基因和環境不僅僅是相互協作的關係,基因更需要環境的幫助,來更好的運作。

個人經歷與你培養以及個人努力會對之後的人生產生影響。

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變的,也就是固定型的思維模式,會使你急於一遍遍地證明自己的能力 讓自己顯得聰明而不是愚蠢,強烈地證實自己,時刻都需要他們對自己的智力,個性以及特徵進行證明。

成長型思維模式建立在這樣一種理念上:你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過你的努力來培養的,即使人們在先天的才能和資質、興趣或者性情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努力和個人經歷來改變和成長。

人的才能可以發展。

固定型思維模式對努力的的消極態度令人瞠目結舌,他們認為,風險和努力這兩件事暴露了你的不足,證明你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完成某項任務。

他們會把發生的事當做一個衡量自己的利益和價值的直接的標尺。

「我的人生太可悲了。」「我就不應該浪費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去辦一件事」(換句話說,不會再讓任何人來評判我。)「什麼都不做」「還能怎麼辦?」


情況原封不動,成長型思維者看後

「我會更努力地學習,下次停車的時候我要更加小心一點,不知道我的朋友是不是今天過得不開心。」「這個成績告訴我,我必須在課堂上加倍付出努力,我依然有半個學期的時間來提高我的成績。 」

沒有人會喜歡這些糟糕的事情,只是有著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不會給自己貼上標籤或對自己失去信心,即使他們感到沮喪,他們也準備好了去承擔這個風險,直面挑戰,繼續為此奮鬥。


自我審視:誰能準確了解自己的優勢和不足

如果你像這些成長型思維模式就一樣,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發展的,那麼你對自己現在的能力水平就會持比較開放的態度,即使他還不值得炫耀。如果你像他們一樣,以學習知識為目標,那麼你需要對自己現有的能力有一個準確的評估,才能更有效地進行之後的學習。

固定型思維模式,讓你更關心別人如何看待你;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讓你更關心你能否提高自己。

你決定去學習一門新的語言,並報了一個培訓班。課上,老師向你提出一個接一個的問題。

固定型:能力受到挑戰,目光集中在身上,對你進行評估,氣氛緊張…

成長型:你是一個初學者—這也是你會來這裡的原因。你來這裡的目的就是學習。你的老師是你學習知識的一個資源。感受那種緊張的氣氛正在遠離你,感受你的思維變得活躍。

人們對能力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種認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證明;另一種則認為能力是可以改變的,是可以通過學習來培養的。

進入一種思維模式就如同就有一個新世界。在其中一個 個人能力固定的世界裡,成功,需要你證明自己的聰明和天賦,證明你自己的價值。而在另一個能力可以改變的世界裡,只需要你提高自己去學習新知識,發展自己的才能。


你可以進行選擇,思維模式其實就是一種信念。


成功的意義:

固定型思維模式—希望能夠確保自己的成功,他們認為,聰明的人應該永遠是成功的。

成長型思維模式—意味著擴展自己的能力範疇,意味著變得越來越聰明。如果我錯了,我的錯誤就可以得到糾正,我也可能會舉手問「這個問題要怎麼解決呢?」或者,「我還沒弄明白,這個您能幫助我嗎?」

放棄一次拼圖測試是一回事,而放棄一個對你未來很重要的機會,則是另一回事了。

相信成功的關鍵是學習。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不想暴露自己的不足,為了在短時間內看上去聰明,他們寧願拿自己的前程去冒險,就這樣變成了不愛學習的人。


選擇標準之差

固定型理想的伴侶:把他們放在神壇上,讓他們感到完美,崇拜他們。

成長型:看到他們的缺點並幫助他們改正,鞭策他們變成更好的人,鼓勵他們去學習新事物。他們希望另一半可以促進他們個人的發展。

想要站在神壇之巔,並讓自己看上去完美無缺的傾向,被稱為「CEO(執行長)綜合症」,CEO們時時刻刻都在面臨選擇,應該直面自己的不足,還是創建一個小世界,讓自己在其中完美無缺?

成長型思維模式,這並不僅僅是尋求挑戰,他們還會在挑戰中成長。挑戰越大,成長空間就越大。在拓展自己的過程中感到興奮不已。

他們告訴我,我不行,更給了我前進的動力挑戰和興趣,是相輔相成的。

如果你能力很強,為什麼還需要學習呢?未來的你,比現在的你更優秀。

有許多在我們的時代被稱為天才的人,都曾經被權威人士判定沒有未來。

人的表現不能只根據一次的評估來斷定。

美國20世紀80年代的至尊主義運動,提倡肯定孩子的獨特性,培養孩子的自尊,但一味強調讚賞,忽略了培養孩子的應對逆境與挑戰的能力。

對那些固定型思維模式者來說,失敗從一種行為)我失敗了,轉變成了一種身份—我是一個失敗者。

對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來說,失敗也是一個痛苦的經歷,但它並不能對你下定義,他只是你需要面對和解決,並能從中學習的問題。

偷懶、欺騙、責備無法帶來成功。

一次糟糕的考試後,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會去看那些考得比他們好很多的人的卷子,他們希望改善自己的不足,

但是具有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會選擇去看那些考得非常差的,這就是他們讓自己感覺好起來的方法。固定型思維模式者還有一個修復自尊的方法就是去責備他人或者找藉口。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抑鬱程度越深,他們就越破罐子破摔,越不會採取行動來解決問題,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抑鬱程度越深,越會採取行動來對抗他的問題,他們會更努力,確保自己完成學校作業,更努力保持生活正常運轉,他們感覺越糟,反而越會下定決心。事實上,從他們這些反應中很難看出他們到底有多抑鬱,他們感覺越糟,就會變得越有動力去克服他們面臨的問題。


龜兔賽跑中緩慢和穩健,最終贏得了比賽,但是我們只希望當一隻博那麼傻的兔子,不要在終點之前打那麼久的瞌睡,別忘了,為了贏得比賽,你最終還是要露面的。

故事本想強調努力有多重要的意義,卻給了努力一個壞名聲,他鞏固了人們只有缺乏天賦的人才需要努力的觀念,要麼你有能力,要麼你付出努力過,定型模式者告訴我們:「如果你需要為某件事付出努力,那麼你肯定不擅長做這件事。」

我的一些同事工作到很晚,我當時是這麼想的,他們肯定沒有我聰明,我從來沒有想過,他們可能和我一樣聰明,而且工作更加努力!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想法完全不同,對他們來說即使是天才,也要通過努力才能達到成功。他們欣賞天賦,但是他們更崇尚努力,無論你的能力有多強,努力才能激發你的能力,讓你取得最終的成就 。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們,在他們眼裡加倍努力,就等同於高風險,沒有什麼比說出「我付出了我的所有,但是依然不夠優秀」這句話更難的事了,努力後還是失敗的事實會讓自己找不到藉口,這是固定型思維模式者們最大的恐懼。

在成長型思維模式中,你非常想要某個東西,而且有機會去得到,但是什麼都不去做的情況是很難想像的。

如果真的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我原本可以」這個想法不會讓成長型思維模式者感到安慰,反而會讓他們心碎。

成功意味著做到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強求於他人;失敗是一次機會,而不是死刑;努力,是通往成功的關鍵。

思維模式是個性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但是你可以改變他固定型思維。錯過了一個學習的機會,就被失敗貼上標籤;成長型思維模式,從失敗中學習,並繼續努力。

沒有人可以不努力,就取得長久的成功,但努力絕不是唯一的因素,人們有著不同的資源和機會,而且每個人的努力也並非建立在同樣公平的前提之上。


相信才能可以拓展的信念,即使面對困難也會依然熱愛,熱愛著自己的事業。固定型思維模式者更喜歡,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就可以得到的成功,這是能證明他們天賦最好的方法。

固定型思維模式中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結果,如果你失敗了,如果你不是最好的,那一切就是白費力氣。

成長型思維模式,讓人在不計成果的情況下去評估自己所做的事 。我做這件事是為了成功,還是因為我覺得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正確的,我不後悔,我做的事,我必須去做,即使重來一次,我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本書是想闡述兩種思維模式及其創造的不同世界,讓人們知道自己可以進行選擇。重點是,人們可以選擇他們想住在哪種世界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