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一般多久做一次防癌篩查比較好?醫生:需根據個人情況而定

健康周談 發佈 2022-05-17T09:34:05.278199+00:00

你知道癌症死亡率為什麼居高不下、預後效果為什麼極差嗎?答案只有五個字:早期發現難!  在我國臨床上,每年新確診的癌症患者超過了400萬以上。但遺憾的是,有近2/3的患者都沒有在早期發現病情,癌變甚至是已經走到了中晚期、出現了嚴重的併發症。

  你知道癌症死亡率為什麼居高不下、預後效果為什麼極差嗎?答案只有五個字:早期發現難!

  在我國臨床上,每年新確診的癌症患者超過了400萬以上。但遺憾的是,有近2/3的患者都沒有在早期發現病情,癌變甚至是已經走到了中晚期、出現了嚴重的併發症。

  只有少部分患者極其幸運,通過防癌篩查或其他篩查發現了體內的異常,最終確診了癌變。

  而進入中晚期之後的癌症,由於癌細胞已經出現了廣泛性的擴散和轉移,所以即便是有放化療、靶向藥物和免疫療法等治療措施可以選擇,但患者的預後往往都不理想,在短短几個月、一年又或者是3年內,就因癌症徹底無法控制、器官衰竭、併發症等離世了。

  所以,臨床一直都在強調早發現、早治療癌症的重要性。但偏偏,癌症由於在初期階段,癌細胞並沒有對器官造成實質性的傷害,也沒有破壞器官功能,所以絕大部分癌症在原位癌、局部浸潤癌階段,患者身體都沒有典型症狀表現,甚至是可以沒有任何異常。

  因此,想要早發現癌症,最不能缺少的一個環節就是:防癌篩查!

  受近些年我國癌症高發、死亡率高的影響,其實許多地區的醫院和體檢中心都推出了防癌篩查項目。所謂防癌篩查,並不是特指一種檢查項目,而是對某一種癌症進行的檢查。也就是說,它不同於體格篩查,其就是針對性的檢查項目。

  在臨床看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進行防癌篩查,因為每個人患癌的機率都不相同。普通人進行防癌篩查,不單單是浪費了個人金錢,同時也是對醫療資源的一種浪費,這就是沒有意義的檢查。而真正適合癌症篩查的人群,其實就是癌症高危人群。

  就目前臨床掌握的資料來看,癌症高危人群有許多,比如長期大量吸菸酗酒、有癌症家族史、年齡在45歲以上、有特定職業史(比如經常接觸電離輻射、工業廢氣、化學物品)、有慢性疾病史(比如萎縮性胃炎、病毒性肝炎、慢性宮頸炎)、有病毒感染(比如B肝病毒或C肝病毒、eb病毒感染、HIV病毒感染、HPV病毒感染)等等,才屬於癌症高危人群。

  而在就醫檢查時,患者不能盲目篩查,而是需要將自己的疾病和家族病史、年齡、身體症狀等信息詳細告知醫生,然後再按照醫生建議展開相關的篩查。比如有腸癌家族史、有腸道慢性疾病史的人群,就需要針對腸癌進行篩查,而篩查腸癌最好的方式就是腸鏡!

  通常情況下,在一次檢查沒有發現任何異常時,醫生往往會建議患者2-3年之後再進行下一次的篩查,有部分檢查項目間隔時間還會更長。而如果此次檢查發現了異常,則需要及時進行干預治療,後期複查的時間有所縮短。

  總而言之,到底要進行哪一種癌症篩查、每一次癌症篩查間隔多長時間,大家都應當聽從醫生的建議和安排。因為每個人的實際情況都不相同,患癌概率也都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另外,大家要明確意識到一點,癌症篩查就是針對了癌症高危人群的篩查,所以在不符合條件的情況下,我們也沒有必要過度憂慮,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即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