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神作之後,毛騙又挖巨坑

不值得影評 發佈 2022-05-17T10:56:07.602628+00:00

它排在87版《紅樓夢》《大明王朝1566》之後,排在《武林外傳》之前,它只是一部又土又野又貧窮的小成本網劇——它叫《毛騙 終結篇》。

作者 | 邢初

豆瓣評價排序前五的國產劇榜單上,有一部劇是異類。

它排在87版《紅樓夢》《大明王朝1566》之後,排在《武林外傳》之前,它只是一部又土又野又貧窮的小成本網劇——它叫《毛騙 終結篇》。

不論是調性、文學性、製作成本、影響力,《毛騙》都與其他四部格格不入。

從2010的第一季開始,《毛騙》用5年打造了一個系列。幾個剛從學校出來沒多久的拍片愛好者,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個關於騙子的江湖宇宙。

粗糙昏沉的畫質,草台班子,全素人演員,沒有炫麗的特效和後期,硬是把《毛騙》系列拍成了名列前茅的國產犯罪神劇,一季比一季分高,最終季有近8萬人打出9.7之高分,成為國產網劇天花板。

在那個網際網路剛剛起步、城鄉迅速拉開差距的年代,《毛騙》以接地氣、土而真誠的特色,捕捉普通人的生活,撰寫「城市江湖錄」。

5個「劫富濟貧」「盜亦有道」的草根小鎮青年,「街混跡在城市邊緣,有組織有紀律……沒有高尚品德,但是有職業操守」,專門盯為富不仁和貪婪好色者。

以李洪綢、車志剛、邢冬冬等導演為代表的製作方優映文化,至今仍被老戲粉稱為「毛騙團隊」。

相比起影視公司、傳媒團隊,他們更像一個民間藝術團,人員相對固定,後續作品大都輪流上陣,甚至連角色名都可能和演員名一樣。

不迎合主流、唯想像力與真誠至上——這份特點被保留在了「毛騙團隊」後來的作品裡,比如2020年《城市的邊緣》,以及今年4月的新作《異物志》。

仍舊是現代生活背景、邊緣草根小人物為主角、相對粗糙的運鏡和畫質,但這一次,《異物志》的標籤是「動作」「懸疑」和「科幻」。

出於各種原因,從立項到最終播出,《異物志》歷經了坎坷6年,播出前幾乎沒有宣發,只有幾位主創連連轉發的微博。

至於劇情,摒除科幻元素,《異物志》大體沿襲了前作「主線+單元支線」的敘事模式,不斷挖坑、反轉,「行騙」變成了破案,以超自然物件為主要線索,利用精密的計算和布局,步步深入一個超自然的異世界。

36集播完後,2.2萬人在豆瓣給《異物志》打出8.2分。

在國產劇範疇內,一部沒有大明星和頂流、沒有頂級特效製作的劇集能達到這個分數,除了數年難遇的黑馬,恐怕只有毛騙團隊能做到了。

不過,恰恰因為《毛騙》的光環在先,對待《異物志》,更需要從先入為主的信任里抽離出一些,完全從獨立的起點去建立印象,走進故事。


江湖,土味,仙俠

國產超級英雄如何與漫威和DC比肩?

這不是妄自菲薄,也不是嘲諷拉踩,而極有可能是當下不少國產漫畫創作者面臨的一個正兒八經的困擾。漫威、DC宇宙影響了全世界的動作、科幻故事創作,「超英」敘事的話語權也長期被好萊塢占據,相較之下更缺乏同類傳統的中國,能否也另闢蹊徑地開創一個「漫威」?

《異物志》開篇,一名動漫設計者(《毛騙》裡的小寶)就表達了一個夙願:打造一個國產超級英雄。

於是,一個立志畫出中國式超英故事的漫畫家,開啟了一個平行時空裡的「異物質」奇幻故事——

虛擬城市宋州,事業初成的青年石堅(邵莊飾)正打算給女友求婚時,女友竟突然死在酒店房間,奇怪的是,明明不是水域環境,女孩的死因卻是深水溺亡。

謀殺事件忽然變成了靈異事件。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確實是無法用現有科學解釋的。」劇中法醫的話為劇情走向奠定了超自然的基調。

為了調查女友死因,石堅辭去工作,開了一家「萬能小哥」公司,專門處理一些離奇、詭異、超自然事件。

一天,石堅在停車場撿到一把鑰匙,偶然發現它可以隨便去往任何一個地方,簡直是一把任意門的魔法鑰匙。

這把神秘鑰匙有什麼來頭?它的主人究竟是誰?

石堅下意識保留了鑰匙,但也可以料到,這把神秘鑰匙的存在,必然吸引著不少人虎視眈眈。

幾天後,就有人易容裝扮成清潔工阿姨找到石堅,企圖竊取鑰匙。石堅將其制服後得知,這把鑰匙是民國時期流傳下來的神秘古物,在不同人之間輪流傳遞。時過境遷,其使用者逐漸劃分為「聯盟」和「三足烏」兩個派別,一正,一邪,一個為了世界和平主張封存「物件」,令一個則為謀求私利,主張奪取異物。

易裝來搶奪鑰匙的人叫小樹(安寧),她就是受聯盟的命令,希望拿走鑰匙。

女友的死,會不會也與這把萬能鑰匙有關?

從這裡開始,石堅逐漸走進了一個被諸多異物質銜接起來的超自然神秘世界。

各式天馬行空的的「異物」陸續出現,比如能將人吸引進去的復原相機、分身手串、情緒放大的八音盒、虛化實體的檯燈……簡直有如一部雲集各大江湖奇幻傳說的現代武俠劇。

主角石堅的超能力也不僅有鑰匙,因為童年時一場車禍導致大腦受損,他患上了「超憶症」,從此擁有了過目不忘的能力。

隨著「三足烏」部落與石堅等人拉開戰線,兩派對峙的局面逐漸形成,一面要尋找女友死因,一面要搶回被部落奪走的鑰匙,以石堅、小樹、好友路平為主要核心的團隊初步形成,一場奪寶大戰拉開序幕。

某些程度上,《異物志》與《毛騙》具有類似的「草根江湖」氣息。

人物都是城市邊緣的青年,執著在某些「小眾」領域。劇中有不同價值觀分化的陣營,也有為了終極正義而戰的主角。

《異物志》糅合了探秘闖關、江湖氣息、二次元等元素,披著一副現代版土味仙俠劇的外衣,但在某一些瞬間,它能夠奪得我的好感,似乎像是《夏目友人帳》和《盜墓筆記》的結合,既有少年氣,又有懸疑和神秘。

不過,大量玄幻元素的插入,撲出屏幕的「土嗨味」,讓許多觀眾在一開始也有點被勸退。

劇作的動漫氣質凸顯,動作場景尤其「中二」,比如有好好的路不走非要跳車衝刺,讓人搖頭。

當然,如果是熟悉了《毛騙》的老粉,或是習慣二次元觀影體驗的觀眾,這些小細節也許無傷大雅,且會更容易體會到「將腦洞開到極致」的幽默感。

就這一點而言,《異物志》其實一直在呼應全劇開頭一幕的野心——不能說超越,至少在有意識地從被西方文化體系占據的超級英雄範疇內爭取一點話語權。


坑多,人少

最初的《毛騙》就充斥著濃郁的「本土味」。

世紀初期中國市井街頭遊走的騙子,混亂的、魚龍混雜的商業區和客運站;

而團隊在2021年推出的作品《城市的邊緣》,各種酒托、飯托,也是在符合中國本土社會現狀的基礎上發揮的合理創意。

由於類型的限制,今年的新作《異物志》對真實社會的著墨並不多,但人物之間大體都有著獨特的關係層次與變化。

比如石堅與身份神秘的小龜之間的關係,從一開始的互不信任、互相防備,到後來的彼此合作,人物背後的細小秘密也被一點點挖出來。

女性角色小樹,「富二代」身份之下,因為母親的死與父親產生隔閡,畸形、冷漠的家庭生活讓她對婚姻愛情產生恐懼。

異世界的角色設定,其實仍然活在具體可感的現實情感困境中。

宏大世界觀掛靠九州神話,以古老神秘物件為核心線索,就算沒有看過《毛騙》,也不難從《異物志》裡感受到:這是一個大有野心的劇組。

「想像力豐富」其實是一個相對孤立的、落單的優點,編劇創造出72種神秘物件,各顯神通,對於熱愛探險和少年漫的觀眾來說,《異物志》絕對是盛宴。

但這些豐富的想像力,並沒有十分自洽、連貫地撐起一個獨立世界。

不像《毛騙》,從頭至尾擁有一份主導的絕對價值觀,《異物志》的主角石堅以破案為初衷,隨著劇情發展,女友之死的秘密卻似乎漸漸被邊緣化。

同時,部分跳躍的剪輯、非專業演員暴露出來的演技短板、服化道的粗糙,也偶爾讓人出戲。

如果你對科幻元素本身就興趣寥寥,想從一部現代劇里看到一個足夠打動人的完整故事,那麼不該來《異物志》,該去老地方《毛騙》。

因此,除去「毛騙」光環的加持與老粉的情結濾鏡,《異物志》其實很難跳出老觀眾的同溫層,在新觀眾面前出圈。

結局時,該劇的豆瓣評分一度降至7.6,後來飆上8.2分,有觀眾戲侃,是因為對續集的期待。

大結局是飽受爭議的。全劇所有的坑都被連起來,編織成了一張巨大的篩網,有人認為精彩紛呈,也有人認為太多、太亂:

小龜的真實身份不詳,「三足烏」的幕後老闆不詳,在密室里對何川、楊崇、石堅等人的照片畫「X」的神秘人物不詳,最重要的是,開頭的核心驅動謎團,石堅女友死亡之謎,最終也沒能真相大白。

唯一的解釋是,《異物志》只是個開頭,創作團隊有可能會像《毛騙》一樣,接著打造一個「異物志」連續宇宙。

不過,一眾老粉對「期待第二季」的疾呼背後,其實暗藏著一份頗為微妙的矛盾感:

一方面,老觀眾出於對《毛騙》的懷念和信任,想當然地相信《異物志》同樣也會成為一個系列,坑挖得越大,他們越是期待。

但對於沒有情感基礎的觀眾來說,《異物志》的蛇尾會看得人一頭霧水。

更不知,這一部本就已經足足拖了6年,團隊是否還有足夠的動力和耐心,去完成下一部不知何年的續集?


時代變了,毛騙團隊變了嗎

12年前,《毛騙》能以黑馬姿態橫空出世,與彼時的時代背景和觀眾對影視文化的需求密切相關。

雖然《毛騙》的形式借鑑歐美劇,但與大部分以人為中心的英美劇主題有著本質區別:它拍的是一個群體的時代記憶。

那部分在城市洪流中沉浮、跌跌撞撞,被生活困境推著一刻不停往前走的小人物,也引導觀眾不斷思考幾個問題:

為什麼他們要行騙?

他們行騙之後做了什麼?

一次次騙中騙、局中局背後昭示出怎樣一個真實社會?


老影迷親切地稱呼《毛騙》裡的主角邵莊為「半仙」,他聰明機敏,但俠情仗義,既有著出神入化的高超技藝,又有著相當接地氣的一面。他會喝立頓奶茶、臉上長痘、穿黑社會小混混的馬甲梳大背頭,非主流氣息偶爾溢出屏幕。

同樣帶著點非主流氣息,《異物志》卻已經不再能完美融合在2022年。

從2016年到現在,小成本網劇的黃金時期其實已經過去,時光倒流、穿梭門等概念,已經不算新鮮了。

加上玄幻、懸疑題材的敏感性,《異物志》的結局最終將「玄幻」往「科幻」方向扭轉,也無形中降低了本劇的創意程度。

對一部玩概念為主的現代劇而言,世界觀的架構是重中之重,這一部分始終沒見到清晰的劇情脈絡。《異物志》創作者想要呈現的初心、故事的軸心意志,也變得模糊。

似乎一切成謎。

劇作的現實感過分稀薄,能引起的共鳴寥寥無幾。

也許因為終究不是專業演員,或僅能在某一特定類型的角色里大放異彩,《毛騙》的原班人馬出演《異物志》,吸引力竟也打了些折扣。

主角團的確都有著各自的人物小傳、有各不相同的動機和經歷,但觀影全程,觀眾更傾向於將他們當作一個闖關式的功能性人物,相較於人物本身,注意力會更集中在謎團、物件等元素身上。

小人物還是小人物,但那種與時代緊緊呼應著的小人物、能夠觸摸到時代脈搏的小人物,在《異物志》中消失了。

演員再也演不出,觀眾似乎也不那麼需要。

但「人」,正是第一批觀眾被「毛騙」團隊打動的核心關鍵。

也許不是《異物志》的錯,而僅僅是時代變化了。

是時代促使當年的《毛騙》成為神作,也在時間中逐漸冷卻、遲鈍了影視作品伸向小人物的觸角。雖然毛騙團隊經6年摸索出了新作《異物志》,雖然喜歡它的人都還在,但明顯不似往常那樣多了。

不過,跳出情懷和舊念,平心而論,筆者仍然希望《異物志》能得到更多流量、更多影評和觀眾。

在這個同質化題材反覆霸占屏幕、「S級」「大IP」「番位之爭」喧囂不休的網劇市場上,《異物志》即便不似《毛騙》那般稱得上神劇,也妥妥算得上一股清流。

不靠買爆款劇本,不依靠偶像流量,堅持自己的獨立審美和創作主張,在今天,本身就彌足珍貴。

而且,按照《毛騙》的經驗,這個團隊在挖出一個巨坑之後,會一步一步把它填上,一季口碑比一季好,在終季迎來高潮。不知道《異物志》能不能延續這個「優良傳統」。

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 | 邢初

編輯 | 季潔

排版 | 楊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