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基隆:為尋母親的中國恩人,40歲自學中文,一句話讓無數人落淚

子牙童趣人物紀 發佈 2022-05-17T11:27:38.074921+00:00

四十多年後,她的兒子跋山涉水,用半生尋找這支醫療隊,希望完成母親的遺願,向他們道一句感謝。由於父親常年不著家,家裡全靠母親一人支撐著,久而久之,母親積勞成疾,但由於家庭條件不允許治療,她便一直強撐著。

四十多年前,中國醫療隊在異國他鄉救治了一位重病的婦人;四十多年後,她的兒子跋山涉水,用半生尋找這支醫療隊,希望完成母親的遺願,向他們道一句感謝。

他到底有沒有找到這支醫療隊?當年又發生了什麼感人事跡?本期子牙童趣人物紀就將帶領大家了解這次「尋恩」之旅背後的故事。

母親病危僅有一月的時間

在巴基斯坦的帕蘇村里,村民們的生活都十分貧困,但民風淳樸,村民們也是樂在其中。

而馬基隆就出生在了這個貧困的村子裡,他的父親是一名軍人,母親則是一位平凡的農家婦女,家裡除了他還有幾個孩子。

由於父親常年不著家,家裡全靠母親一人支撐著,久而久之,母親積勞成疾,但由於家庭條件不允許治療,她便一直強撐著。

直到馬基隆16歲那年,母親的病情突然惡化,吃進去的東西全都吐了出來,看著母親被疾病折磨得痛不欲生,心中也十分難受。

在鄰居的幫助下,他們帶著母親去了吉爾吉特的醫院,醫生的一番話,讓他們一家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醫生說,他們的母親最多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了。

這句話像是魔咒般久久盤旋在馬基隆的耳邊,他呆呆地立在原地,不敢相信地看著眼前的一切。

而母親似乎是已經接受了現實,她招呼著兄弟四人到病床邊,開始囑託著以後的事情。就這樣等待死亡的到來?就這樣眼睜睜地看著母親死去?那可是他最親愛的母親啊!

馬基隆不願意接受這個結果,他哭著跑出了房間,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質問著上天,為什麼要這樣對待他那善良的母親?

走投無路的母子四人回到了帕蘇,馬基隆找到了父親,他哭著和父親講述了母親即將死亡的消息。

全家陷入了平靜,原本的歡聲笑語在那一刻都停滯了,他們都害怕著死亡的到來,害怕死亡奪去最親愛之人的性命。

來到中國醫院、母親有救了

就在這時,忽然有人和他們提起,帕蘇有個中國醫院,他們或許可以去那裡試試,說不定會有奇蹟發生。

當時正處於中巴修築喀喇崑崙公路時期,在1965年,中國和巴基斯坦決定修築一條連接兩國的陸路公路。

而由於面向巴基斯坦的那條支線工程十分艱巨,進度也非常緩慢,於是中國政府先後派了一萬多名築路工人和醫療保障隊。

在醫療隊所在之地,有許多本地人聽說了那裡也能治療,於是就經常三五成群地去到中國醫院看病。

因為在當地人的眼裡,中國人都是善良仁慈的,他們一定會對身處逆境的朋友伸出援手的,事實也確是如此,中國醫院也從未拒絕過巴基斯坦的病人。

幸運的是,馬基隆一家離中國醫院並不遠,他們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帶著母親趕到了中國醫院。

醫院很簡陋,卻熱鬧非凡,人來人往的,有中國人,但更多的是和馬基隆有著相似面容的巴基斯坦人。

中國醫生們問起病情,馬基隆忍不住大哭了起來,他乞求著醫生一定要治好自己的媽媽。

在做了全面的檢查,醫生很快發現了病源所在。原來,他母親的體內長了一個巨大的腫瘤,想要治癒是十分困難的。

不過,也不是沒有辦法治療,只是手術需要大量的輸血。馬基隆一聽,整個人都打起了精神,馬不停蹄地回到了村子,找到一些人希望他們可以在手術當天輸血。

母親康復,一生的心願

儘管那些人答應得很快,但真到了手術當天,卻沒有一個人過來。

眼看著手術馬上就要進行了,馬基隆急得哇哇直哭。到了這種節骨眼兒上,竟然又出了這種事,難道上天真的要奪走母親的生命嗎?

就在馬基隆倍感絕望的時候,一旁的醫護人員還有工作人員紛紛跑上前安慰他,他們挽起袖子,指著自己的胳膊,說道:「小朋友不哭,我們在,我們在呢。」

儘管語言不通,馬基隆卻從他們溫柔的眼神里看出了真心,他抹乾眼淚,看著那群中國人排隊抽血驗血,心中被一股暖流包圍。

在中國人的幫助下,他母親的手術很是順利,在手術結束後,醫院又安排了三個月的觀察,而且不論是手術費還是住院費和飲食費,都被醫院給免除了。

不僅如此,等到馬基隆的母親康復出院後,醫護人員也沒有忽略他們,而是會經常上門為她做後續的檢查。

他的媽媽活了下來,對於馬基隆來說,這些素不相識的中國人是自己的大恩人,是他窮盡一生也要找到並道一句感謝的恩人。

這不僅是他母親後來的遺願,也是他這一生最大的心願。

40歲學中文、對恩人說謝謝

為了能找到救命恩人,馬基隆從巴基斯坦來到了烏魯木齊,在他四十歲的時候開始學起了中文,而學會的第一句就是:「你好,中巴友誼萬歲。」

他想要找到這些醫生,但僅靠著手裡一張已經泛黃的老照片,碌碌尋找了半生,都毫無結果。

後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馬基隆了解到中國有個尋親的節目組,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找到了節目組。

他向節目組講述著曾經的歲月,淚水依舊在眼眶裡打轉,儘管過去了那麼久,每當想起的時候,他依舊能感受到當年的情緒,感受到當年中國人的熱情和善良。

節目組接受到馬基隆的委託,開始了漫長的尋找,通過簡單的線索,他們找到了一位知情人,但由於年歲已大,知情人的意識已經有些模糊了,因此也未能提供有效的線索。

又經過一段時間的尋找,依舊沒什麼結果,於是在經過深思熟慮,節目組決定擴大尋找範圍。

將人群範圍擴大到了上世紀70年代所有參加過援巴工作的親歷者身上,通過精細查找,最後終於找到了一名叫孫一新的知情人。

但是從他提供的消息來看,能不能找到馬基隆真正的恩人?這一點,沒有人敢保證。

在舞台上,馬基隆懷著忐忑的心情打開那扇門,望著緩緩向他走來的中國男人,馬基隆緊張的表情瞬間化為欣喜。

四十多年的光陰,在醫生的臉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但這些印記沒能掩蓋他的記憶,就那一眼,他便認出了這就是他曾經的恩人。

馬基隆快步走上前,緊緊擁抱住眼前的男人,淚水在眼眶裡直打轉:「感謝你,感謝我們在這裡相遇。」這是他躊躇半晌,流露出最深沉的話語。

遺憾的是,另一位主治醫生王先知,卻因為身體原因無法與他在現場見面,二人通過視頻聊起曾經的事情,彼此的雙眸中皆是溫情,後來他們約定8月在烏魯木齊相見。

除此之外,節目組還請到了當年所有的醫護人員和工作人員,馬基隆激動萬分,他一個個相擁而去,所有的話如鯁在喉,最後凝結成了一句:「感謝。」

讓人悲痛的是,最終馬基隆也沒有見到王醫生,就在約定的前一周,他們二人進行了視頻通話。

屏幕里,王醫生躺在病床上,插著氧氣管,氣息格外微弱,但是他依舊滿臉笑意地和他聊著曾經的往事,說著:「中巴友誼萬歲。」

在這殷切的呼聲中,王醫生閉上了眼睛,永遠地離開了人世。馬基隆得知這個消息,悲痛得抹著眼淚說:「這是我永遠的遺憾」。

在這次「尋恩」之旅中,他傾盡半生也只為了道一句感謝,但這不僅是一次簡單地「尋恩」之旅,更是他一生的期盼,更是中巴友誼的象徵。

我相信你看完這個故事,也會有所感觸,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積極留下自己的看法。

本期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為我點讚並轉發,你們的每一份鼓勵,都將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動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