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始皇有了收割機,會怎樣呢

開扯吧 發佈 2022-05-17T12:07:34.217678+00:00

這個假設不妨大膽一點,直接給秦始皇徹底解決糧食問題,所有的秦國百姓吃飯不再是問題,秦國會變成什麼樣呢?首先我們要考慮一個問題,秦朝是一個農業國,大部分的人都是從事農業耕種,主要財富是從農田來的。

這個假設不妨大膽一點,直接給秦始皇徹底解決糧食問題,所有的秦國百姓吃飯不再是問題,秦國會變成什麼樣呢?

首先我們要考慮一個問題,秦朝是一個農業國,大部分的人都是從事農業耕種,主要財富是從農田來的。當糧食像空氣一樣變成免費的必需品,這意味著大部分的農民工作變得沒有價值了,他們不能再通過種田賣糧食獲得財富了。

有意思的情景就發生了,好事是老百姓不用為吃飯的事發愁了,壞事是農民生產的糧食,換不來他們想要的商品了。

可是人活著可不只是吃飽飯這一個需求啊,你還要穿衣,住房,娛樂,結婚生子,教育,等等其他的需求,這些東西可不是免費的。

所以秦朝百姓如果想過好日子,就得從田裡走出來,轉行成為建築工人,織布工人,服裝工人,搞文藝的,搞娛樂的。教書的,養馬的,以及當兵打仗的。

然後拿到錢,去市場上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整個社會並不會因為種不了田而崩潰混亂,只不過換了一種秩序運行而已,所有人都有糧吃誰會去造反。

社會也會變得不一樣啊,每個人不再是為了生存而工作,而是變成了為更好的生活去努力。

比如為了住更大的房子,穿更漂亮的衣服,用更好的化妝品,擁有更好的馬車,舉行一次派對,學習更多的知識,成為一個更有成就的人,都可以成為你努力的理由啊。

這個時候你再去看,社會對人的職業需求就變化了啊。比如建築工程師,服裝設計師,化妝品研發人員,馴馬師以及馬車設計師,還有各種文藝表演人員。

原來從事農業的人口你就要去學習這些知識,然後再就業。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產業升級。

秦朝一個農業社會的格局就徹底地發生了改變啊,如果我們設想在大膽一點,秦朝百姓衣食無憂了,老百姓閒著無聊開始搞創新。

有沒有可能提前發現火藥呢,有沒有可能發明蒸汽機呢,發明了電動機呢。如果這些東西能被搞出來,三千萬人口的秦朝就不得了了。

整個秦國都在搞創新,都在做科研,搞服務業,多高端生產,成為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

估計有人說了,你這不是做夢的麼,秦朝要是這麼牛,整個地球人都得說普通話了,漢字就成為世界通用文字。我們現在還用被美國人欺負嗎?

今天不聊國際問題,我們聊另外一件事,就是人工智慧。如果人工智慧真的到來了,人類的很多原有的工作,都被人工智慧替代了,未來真的會悲催麼?

按照現在的情況,未來的農業很可能就是這樣,只用很少的人從事農業生產,就能解決種田的問題。

隨著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有很大可能我們會成為糧食出口國。給你看一個數據,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8285萬噸(13657億斤),2021年的糧食進口總量達到創紀錄的1.6億噸。

這是中國十四億人口的糧食需求量,有人做過估算五十年之後,中國人口很可能會到達7億。在耕地面積不變,糧食產量沒有大幅降低的情況下,我們實現糧食出口是沒什麼問題的。

我知道肯定會有一種言論,人口少了,種糧的人就少了,產量肯定要下降啊,農民不種糧,我們吃什麼啊。 下面這段話就是專門為了懟這種論調的,你們看到美國的顯得農業的大規模種植了麼?如果沒有,就看看現在農村種田模式,不管耕種,還是收割都是機械化,很多地方不過是小機械化而已。

這距離大規模的農業種植,只差一件事,把小地塊連在一起,變成大農田。把小機械變成大機械而已,農業專業智能化種植。

捨棄的就是那些,不適宜大機械種植的地塊,如高山丘陵,梯田耕地。未來農村養老福利提升的話,完全可是實現前面秦朝的假設,農民不用種田,一樣有飯吃。

世界可能不會因為糧食短缺,而發生爭鬥。

整個世界會進入創新階段,就如同秦朝一樣,大家不愁吃喝,組成各種探索團隊,有沒有可能提前製造出光速的飛行器? 發現治療所有疾病的生物科技,實現星際旅行呢?

這一切都說不準的啊,你看火藥這個東西,很早就有了啊,火藥的發明至遲不晚於公元808年。但是在武器上被廣泛運用是在幾百年之後。 那為什麼這幾百年就沒有人研究發現,技術上也不難啊,把火藥裝到一個鐵管子裡,放上鋼珠,引燃火藥。剛開始的火銃槍不就是這樣的麼。

說一個史料,你們知道秦朝的箭頭麼

這個東西可不是靠鐵匠一個一個掄大錘打造出來的,而是做好了箭頭的模具,然後用高溫融化的銅水澆築出來的,批量生產,然後進行精細打磨,就可以裝上箭身就可以使用了。

估計你看過把易拉罐高溫融掉,做鋁鍋,鋁盆的視頻,秦朝做箭頭流程和那個也差不多。

用這樣的技術澆築一個鐵管子是多難的事麼?

所以這只能說明,我們並沒有在這方面重視,投入和研究,去做創新。

再舉一個例子,原子彈我們用五年就搞成了,就是因為我們舉全國之力投入到這個事情上。1939年初德國化學家O·哈恩和物理化學家F·斯特拉斯曼發表了關於鈾原子核裂變現象的論文。

如果像火藥一樣,沒人再去關注,不去繼續研究這個東西,全世界都在忙著讀書,考科舉當官,你覺得現在會有原子彈麼?

你肯定聽說過一句話,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不容置疑的,從蒸汽機,到電力,從網際網路,到人工智慧,哪一個不是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進步,改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現在就有一個問題啊,怎麼提升科學技術呢?

錢學森提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的教育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

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答案,但是從什麼的故事我們可以推斷出一個原因,那就是學習的目的,和研究的氛圍是一個重要原因。

你現在去問高三的年輕人,他們考大學的目的是什麼?很多人都會告訴你,上個好學校,找個好工作。其實就是發錢多幹活少,環境好的工作。

很少有人說我是為了搞什麼研究,在那個行業突破而來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估計很多人看過有關原子彈研製的電影,那個時代的人他們的目標就是為了把原子彈搞出來。目的,目標都是很明確的,不是為了工資,或者是一個職位。

現在的很多專業畢業生,畢業之後是沒有地方學以致用的,博士生畢業最後去送外賣。 還有很多的技術人才,找不到資金投資,最後只能向生活妥協。

也就是說沒有足夠的資金和平台,來支撐這些科技人才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和報復。

你還別不信,現在幾百萬一針的抗癌藥,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哪些科學家一輩子也未必能研發成功。

現在晶片產業不是金山銀海的投入,你以為我們技術能突破?

看看華為每年研發需要多少錢, 他們還招來了很多數學家,化學家,物理生物學家,給他們足夠的錢,讓他們專心搞研發。

如果愛因斯坦是一個吃飯都成問題的孩子,你覺得他能上大學,然後在大學知識的根基上,發現相對論呢?

還有一個史上最悲催的科學家,特斯拉

交流電的發現者,據說他已經搞出了電能的無線傳輸,有電話增音機、多相交流發電機、電動機、變壓器、電容、電弧和白熾燈等數百項發明。他在電磁場領域有著多項革命性發明,他的多項相關的專利以及電磁學的理論研究工作是現代的無線通信和無線電的基石,就這樣一個人最後孤獨,窮困的死在旅館裡。

如果當時他的成果都被記錄,或許今天的科技有新的飛躍呢?


如果未來實現了人工智慧,這些科技人才是不是可以通過大數據超算,在另一個虛擬世界搞創新呢,那成本就會低到不像話,會不會冒出更多的好點子,好想法呢。

比如我們卡脖子的光刻機,是全球幾百家科技公司結合在一起的成果。 如果我們國內就有上億家的公司,研究著各種各樣的技術,不同的產品,有大量的科技人才奔波於各種技術,你覺得光刻機還會是難題麼?

科技的進步要依靠社會的整體配合,還有哪些科學大師巨匠的出現,對科學家的保護和包容,讓他們發揮最大的價值。

所以說人工智慧未必是搶我們工作的洪水猛獸,可能會成為人類的奶牛和先進工具。讓人類不再為生存發愁,為資金髮愁,讓更多的人把精力用在研究和創新上,造福世界推動文明的進步。

建立培養人才體系,營造科研創新環境,讓科學人才沒有後顧之憂,全身心的研發創新,我們就會成為技術最先進的國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