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坡之變的主謀與真相

戰爭戰史與戰事 發佈 2022-05-18T02:32:09.303066+00:00

六月初八,哥舒翰在潼關外全軍覆沒。消息傳到長安,滿朝文武一下子慌了神,長安淪陷只是時間問題。六月十二,百官上朝得不到五分之一,唐玄宗強打精神,登臨勤政樓說要親自率兵征討安祿山,但大家都不相信。

六月初八,哥舒翰在潼關外全軍覆沒。消息傳到長安,滿朝文武一下子慌了神,長安淪陷只是時間問題。六月十二,百官上朝得不到五分之一,唐玄宗強打精神,登臨勤政樓說要親自率兵征討安祿山,但大家都不相信。

唐玄宗又任命京兆尹魏方進為御史大夫兼置頓使,京兆少尹崔光遠為京兆尹,兼西京留守,讓邊令誠掌管宮殿的鑰匙。唐玄宗假稱劍南節度使穎王將要赴鎮,命令劍南道準備所用物資,此時他就已經準備好跑路。

當天,唐玄宗移居大明宮。天黑以後,才命令龍武大將軍陳玄禮集合禁軍,重賞金錢布帛,又挑選了駿馬九百餘匹,準備偷偷出城。六月十三,天剛發亮,唐玄宗就宰相楊國忠、韋見素、內侍高力士及太子,皇子,楊貴妃姊妹等從延秋門出發,妃子、公主、皇孫等都已經顧不上,走的不可謂不急。唐玄宗路過左藏庫,楊國忠想燒了不留給叛軍,此時唐玄宗還心繫百姓,說叛軍來了沒有錢財一定會向百姓徵收,還不如留給他們,以減輕百姓們的苦難。

當天早上,還有大臣心存幻想,按照慣例來上朝,外面看上去一切正常,依然有衛兵在執勤。當宮門打開的那一刻,得知唐玄宗已經逃跑的宮裡亂成一團,消息一傳十,十傳百,整個長安迅速亂套。王公貴族、平民百姓四處逃命,膽子大的則爭著進入皇宮及王公貴族的宅第,搶劫金銀財寶,甚至還有人騎著毛驢跑到宮殿裡搶財寶,還放火焚燒了左藏庫。京兆尹崔光遠與邊令誠帶人趕來救火的同時,殺了十多個人,局勢才稍微穩定下來。崔光遠與邊令誠也沒有打算負隅頑抗,崔光遠派他的兒子去見安祿山,邊令誠也把宮殿各門的鑰匙獻給安祿山,相當於直接獻城投降。

逃離長安的唐玄宗一行經過便橋後,楊國忠又想放火燒橋,還是唐玄宗制止了他。唐玄宗派宦官王洛卿先行,告訴郡縣官作好準備,迎接皇帝到來。但到咸陽縣望賢宮的時候,不但咸陽縣令已經逃跑,連派出去的宦官王洛卿都不見人影,此時局勢混亂可見一般。到了中午唐玄宗還沒有吃飯,楊國忠親自用錢買來胡餅獻給玄宗,百姓爭相獻粗飯,皇孫們爭著用手抓吃,都還沒有吃飽。唐玄宗安排人按價付錢。有一位名叫郭從謹的老人對唐玄宗說:是因為唐玄宗貪圖安逸,言路斷絕,導致今日之禍。唐玄宗此時只有默默承受,大家都涕泣流淚,玄宗也禁不住哭泣。

回想長安錦衣玉食的生活,再想想現在顛沛流離的日子,唐玄宗一定會後悔一年前錯過的N個機會。當一行人跌跌蕩蕩走到馬嵬坡時,兵變突然發生了。

長期以來,馬嵬坡兵變有多種說法,有陳玄禮主謀的,有高力士主謀的,還有太子李亨主謀的,甚至還有唐玄宗自導自演的說法,但從結果和起因來看,這就是一場至下而上一場突然爆發的兵變,只是有人歡喜有人愁而已。

一群人在馬嵬坡又累又餓,連皇子皇孫都吃不飽,底層的士兵自然就沒有飯吃,到了馬嵬坡,禁軍說什麼也不走了,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向玄宗建議,叛亂因楊國忠而起,殺了楊國忠,平息禁軍怒氣。就在唐玄宗猶豫不決時,剛好幾個吐蕃使者攔住楊國忠要吃的,眾呼曰:「楊國忠連蕃人謀逆!」,禁軍早已怨聲載道,在胡人安祿山造反的大背景下,對與胡人交談的楊國忠,不管三七二十一,當場射殺。到這個時候,局勢已經徹底失去控制,禁軍把楊國忠頭顱掛在矛上插於門外示眾,楊國忠兒子戶部侍郎楊暄與韓國夫人、秦國夫人接連被殺,御史大夫魏方進出來指責亂兵,也被砍了。

韋見素聽見大亂,出來查看時也遭到禁軍毒打,幸好他平日裡名聲遠比楊國忠好,禁軍中有人替他說話,才逃過一死。即使把大臣幾乎殺完了,禁軍依然不退,唐玄宗派高力士去責問,陳玄禮回答說想把楊貴妃一併處死。唐玄宗此時又是猶猶豫豫,韋見素之子韋諤建議唐玄宗馬上決斷,扣頭至鮮血直流,唐玄宗才讓高力士去勒死楊貴妃,讓陳玄禮進來查看之後,陳玄禮當即扣頭謝罪,唐玄宗好言好語勸誡了一番,禁軍才繼續前行。

兵變暫且平息之後,大家有的願意去河西、隴右,有的願意去靈武、太原,還有人想回到長安,此時唐玄宗早已經沒有了往日英雄豪氣,只想去四川避難。剛要走就有百姓挽留太子李亨留下來抗敵,於是唐玄宗順水推舟,讓太子李亨留下來。

此時禁軍走得走,逃的逃,剩下的一些人也時不時亂發言,一點也不體諒唐玄宗的難處,此時陳玄禮也已經管不住這支禁軍。剛好四川送來十萬匹絲綢,十萬匹絲綢在唐朝價值遠超1百萬兩白銀,絕對屬於一大筆巨款。唐玄宗把絲綢分給將士,又讓幾個皇子分別統帥禁軍,禁軍得了一筆巨款,自然閒話少了許多,唐玄宗算是重新掌握了禁軍。

等到成都,唐玄宗還沒來得及真正享受幾天,便傳來了太子李亨在靈武登基稱帝的消息,已經年老體衰的唐玄宗只得默認了這個結果,從此再也沒有過上幸福的日子。

從史書記載來看,陳玄禮似乎是這次兵變的主謀,先是煽動唐玄宗殺死楊國忠,後來又向唐玄宗卸甲請罪。陳玄禮起兵誅殺韋後及安樂公主就開始一直跟著唐玄宗,長期擔任禁衛軍統領,至少對唐玄宗忠心耿耿。從後來的結局來看,他跟著唐玄宗到四川,又跟著回到長安,一直擔任護衛。如果是陳玄禮主導政變,在各皇子分別掌握禁軍之後,他至少沒法跟著唐玄宗從四川回來。他向唐玄宗請罪,最主要的是治軍不力之最,導致產生了兵變,當時大家大部分都還聽他的,眾力難為,只有楊貴妃死後,他才能讓士兵繼續為唐玄宗效力。

至於高力士主導說,這就更加無稽之談了,雖然唐朝出了很多有權有勢的大宦官,高力士也的確權勢熏天,但他沒有掌握軍隊,陳玄禮也不會聽他的。他所仰仗的,只有唐玄宗的信任而已。這種情況下,他既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去幹這樣的事情。

至於太子李亨,他似乎有這個能力,也好像有這個願望。當時他飽受楊國忠打擊,太子地位幾乎不保,連唐玄宗想讓他的皇帝自己當太上皇的想法都被楊國忠勸回,對唐玄宗、楊國忠沒有怨言是不可能的,加上剛要走就有人留他領導抗擊安祿山,說沒有提前安排估計沒有人信。有傳言,陳玄禮事先找了太子李亨,讓他同意發起政變,但從結果來看,太子李亨絕對沒有主導這次政變。

首先是沒有自己的兵,雖然禁軍中有部分兵力效忠與他,但他們肯殺楊國忠未必就肯殺唐玄宗,李亨也沒有爭取到陳玄禮的絕對支持,對軍隊的掌握絕對沒有唐玄宗穩固。最後楊貴妃死後,禁軍在陳玄禮的帶領下山呼萬歲,陳玄禮回到長安後李亨也沒有得到重用他,還是跟著唐玄宗被流放,說明至少這時候李亨還沒有掌握陳玄禮這支禁軍。李亨如果此時就掌握了禁軍,連唐玄宗都無能為力的情況下,他哪裡還會管一個楊貴妃的死活呢。

馬嵬坡之變從一次意外事件開始,從開始就已經脫離了上層人物的控制,士兵們只知道楊國忠禍國殃民,只知道楊貴妃紅顏禍水,只知道他們現在饑寒交迫,既然忍無可忍就無需再忍,先殺了楊國忠、楊貴妃再說,如果唐玄宗真的不願意體面的收場,那他也就到不了四川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