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崖新貌 | 海口瓊山區舊州鎮老村建成文明生態村 村民日子越過越好

南海網 發佈 2022-05-18T02:38:37.539038+00:00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5月17日消息「老村居民很勤勞,民風淳樸,且家家戶戶都有互幫互助的好習慣。」海口瓊山區舊州鎮紅衛村委會老村,是1965年在廢墟上重建起來的。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5月17日消息(記者 孫春麗 文/圖)「老村居民很勤勞,民風淳樸,且家家戶戶都有互幫互助的好習慣。」在老村的大榕樹下,村民們休閒乘涼,話家常。

海口瓊山區舊州鎮紅衛村委會老村,是1965年在廢墟上重建起來的。如今,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老村已建成文明生態村,舊貌換新顏。

海口瓊山區舊州鎮紅衛村委會老村風景。

據介紹,老村在解放前約有24戶,110多人,先後有33人參軍,其中18人為革命獻身。現在老村已發展到30戶158人,其中共產黨員21人。

從2004年開始,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老村建成了文明生態村,修了文化休閒廣場、文化室,硬化村道、修建水塔,全村面貌煥然一新。紅衛村委會黨支部書記張運清介紹,村民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種了荔枝和散尾葵,還有不少人外出在附近的農場打工,村民人均年收入2萬元左右。全村人始終發揚革命傳統,齊心協力繼續建好美麗鄉村。

「村民掙到錢後在村里把老房拆除重建。建文明生態村後,村容村貌變化很大,村民使用的水電都是免費的,由外出人員捐款解決。」張運清說。

86歲的王茀龍是烈士遺孤,他介紹,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曾對老村實行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

「抗日戰爭時期,老村人積極參加革命,浴血奮戰,我的父母、叔伯等8位親人參加革命抗日,其中7人犧牲在戰場上。現在的老村是1965年在廢墟上重建起來的。當時都是小瓦房,如今蓋起了大瓦房和樓房。」王茀龍說。

烈士遺孤王茀龍介紹村史。

退休後,王茀龍經常研究老村革命歷史,為村里搜集整理村史,呼籲把老村農民協會舊址、老村抗日小學舊址等保護起來。

在老村「抗日小學舊址」附近的一片荔枝園裡,村民王錄清正忙著修剪。「這些荔枝下個月就要上市了。」

「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王錄清告訴記者,他家裡已經蓋起了兩層樓房。王錄清年輕時在外面打工,1994年結婚後回家創業,種荔枝已經差不多20年了,共有800多株,行情好的時候,年收入能達七八萬元。此外,王錄清還種了幾百株檳榔,部分已掛果,一年能賣2萬元左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