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太后的傳奇經歷

翰林匯史 發佈 2022-05-18T02:58:31.869831+00:00

西漢竇太后,也就是漢武帝劉徹的祖母,在唐代司馬貞所著《史記索隱》中提到過竇太后的名字叫「猗房」,是清河郡人。

西漢竇太后,也就是漢武帝劉徹的祖母,在唐代司馬貞所著《史記索隱》中提到過竇太后的名字叫「猗房」,是清河郡人(今河北清河)。

竇氏出身普通農戶家庭,又恰好生活在楚漢爭鋒的亂世,加上連年的天災,竇家同許許多多窮苦百姓一樣,生活沒有著落,食不果腹。竇氏還有一個哥哥和弟弟,雖然身為女孩,卻像大人一樣四處給人打短工掙錢,讓家人能吃上一頓飽飯。

女孩雖然年幼,卻十分乖巧懂事,當哥哥和弟弟哭鬧著喊肚子餓的時候,她總是低著頭一聲不吭。母親常用粗糙的手撫摸她的頭問她餓不餓,她總是勉強擠出一點笑容說自己不餓,其實她餓的雙腳都軟的無力了。

母親豈能不知孩子們的困苦,可生在窮苦人家,她無力改變現狀,只能淚眼婆娑地將唯一的姑娘摟在自己的懷裡,以示安慰。沒過多久,竇氏的父母在貧病交加中相繼離世,這一年,她才13歲。妥妥的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

有道是,命運為你關閉了這扇門,卻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一次偶然的機會,竇氏被選入呂后宮中,成為一名宮女,雖然自己衣食無憂了,卻與兄弟失去聯繫,竇氏傷心之餘,只好服從命運的安排。

公元前195年,劉邦駕崩,呂雉為獨攬大權,將劉氏子孫全部發配到地方上封侯為王,為安撫這些人的情緒,呂后從自己宮中挑選出一批姿容出眾的宮女賞賜給這些劉氏子孫,以示恩寵。竇氏也在其中。

原本竇氏想去離家鄉清河近些的趙國,方便尋找失散的親人,趙國便是劉邦的寵妃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的地盤。可竇氏無錢疏通主事的宦官,人家根本不把她的要求當回事,結果把她送上了前往代國的馬車。雖然陰差陽錯,卻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

代王劉恆便是日後的漢文帝。劉恆是個心地善良之人,見到滿面愁容,楚楚可憐的竇氏,心生愛憐,立馬將她留在身邊服伺自己。竇氏進王府之前,劉恆已經有了王后,而且還有好幾個兒子。

竇氏來後,劉恆像著了魔一樣專寵她一人,幾乎冷落了原配,好在這位王后不像呂雉那般兇狠毒辣,對她非常寬容。都說好人不長命,沒過幾年,這位賢淑的王后就因病去世了,劉恆與王后的幾位子嗣也在後來的政治鬥爭中喪命。

好運再次降臨在竇氏身上,代王劉恆登基成為漢文帝,後宮不可一日無主,文帝打算立竇氏為皇后,竇氏沒有欣喜若狂的表情,反而平淡地拒絕了,她的理由是王后屍骨未寒,此時不宜操辦大事,免得招來流言飛語,不利於新皇的威嚴。

劉恆與自己的母親薄太后聞聽此言,就更喜歡懂事守禮的竇氏了,而且,竇氏的肚子也爭氣,為文帝生下二男一女三個孩子,分別是:長子劉啟,次子劉武,長女劉嫖。不久後,竇氏順理成章地坐上了皇后的位置。

地位變了,竇氏並未改變以往謹慎、樸素、賢淑的本性,依舊思念自己遺失在民間的親人。正所謂皇天不負苦心人吶,竇氏一個善良的決定邦她完成了夙願。怎麼回事呢?

原來呀,就在她被冊封為皇后的那天,她向文帝建議,給天下所有鰥寡和貧困之人賜與糧食、布匹和肉食以示皇家恩儀,劉恆對此善議大加讚賞,並很快實施。因此,竇皇后的仁義很快在民間傳頌開來,她的家世也逐漸被百姓知曉。

此時,流落在長安的一個叫竇少君的年輕人聽到了皇后的家世傳言,他感覺著很像自己失散多年的姐姐,於是壯著膽子向文帝上書認親。劉恆問竇皇后是怎麼回事,竇皇后便將自己悽苦的身世全告訴了他,文帝聽後非常難過,他決定和竇皇后一起召見竇少君。

竇氏離開時,小弟還只是一個六歲的孩童,對於眼前的小伙子,她覺的很陌生。而竇少君則對幼時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姐姐印象深刻,雖然此時竇氏的相貌改變了不少,但他還是確認就是自己的親姐姐。

竇少君流著淚說出父母是如何亡故的,姐姐離開時最後一次給他洗了頭,最後一次做飯給他吃……說著說著就哽咽著說不下去了,竇皇后聽完痛哭失聲,跑下去和竇少君緊緊抱在一起。在場的文帝和文武百官無不感動的潸然淚下。

不久後,皇后的哥哥也找到了,雖然兄妹三人歷盡苦難,最終還是幸福的團聚了。文帝也很高興,打算封兩位大舅哥爵位,竇皇后拒絕了,她只要求皇帝賜與他們足夠生活的田地和錢財就可以了,免的引起大臣們的猜忌。

公元前157年,文帝駕崩,太子劉啟即位,史稱漢景帝。竇皇后也升級成為太后,俗話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不知怎麼的,才四十多歲的年齡,竇太后因病雙目失明了,經歷了許多苦難波折,她己經看開了,也知足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