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位名人之第86位和第85位

東興說歷史 發佈 2022-05-18T03:54:22.164600+00:00

第86位:塞魯士大帝塞魯士:原名居魯士,現代中文譯本改譯為塞魯士。

第86位:塞魯士大帝


塞魯士:原名居魯士,現代中文譯本改譯為塞魯士。居魯士大帝(前600年~前530年12月4日)本是伊朗西南部一個小首領,經過一系列的征戰而勝利,打敗了3個帝國,即米底呂底亞,新巴比倫,統一了古中東部分地區,建立了從印度到地中海的特大帝國,當代伊朗人將居魯士尊稱為「伊朗國父」。



說起居魯士的身世可以堪稱一個傳奇,小說都不敢這麼寫。


在公元7世紀前在今伊朗西部附近居住著兩個部落,一個波斯(在南方),一個米底(在北方)。後來米底和巴比倫摧毀了亞述帝國,米底自立為王,成為了當時西亞最強大的國家。居魯士就是波斯人和米底人通婚的後代。居魯士的親生母親就是當時米底國王的女兒「芒達妮」


米底國王一天夜里做了一個夢,夢裡夢見女兒的後代會取代他國王的位置成為新的霸主。於是他決定將女兒嫁給地位較低且性格溫順的波斯王子岡比西斯,以便使女兒的後代失去問鼎米底王權的資格。但在女兒懷孕時,這位國王又被一個惡夢驚醒:他夢見從女兒的肚子裡長出的葡萄藤,遮住了整個米底。為防不測,國王決定外孫一降生就把他處死。




這個新生的嬰兒就是居魯士。他一生下來,就被交給國王的親信大臣哈爾帕哥斯處理。大臣不敢自己動手,便把孩子轉交給一個牧人,命他棄之荒野。牧人的妻子恰巧剛產下一個死嬰,他們於是留下了居魯士,用自己的死嬰頂替交差。牧人的妻子叫斯帕科,在米底語中是「母狼」的意思,因此日後有傳說稱居魯士童年時曾得到母狼的哺育。


居魯士10歲的時候,和同村的孩子玩扮國王的遊戲。被孩子們推舉為國王的居魯士,鞭笞了一個抗命的貴族之子。事情越鬧越大,以至於國王阿斯提阿格斯也就是居魯士的親生姥爺親自介入調查,居魯士的身份終於被發現。宮廷祭司說,這個孩子已經在遊戲中成為國王,不會再第二次成為國王了。阿斯提阿格斯終於消除疑慮,將居魯士送回波斯。(看到這裡有點電影《風雲》那味兒了)


在米底與巴比倫的戰爭中,居魯士率領波斯軍隊帶領騎兵占領了巴比倫重要的城鎮哈蘭,當時年僅20歲。




公元前559年,居魯士成為波斯人的首領,統一了波斯的10個部落。這個時候當年奉命處死居魯士的大臣聯絡上了居魯士,想要裡應外合對抗米底國王。原來當時國王發現這個大臣當初沒有殺死居魯士,便降罪於他,殺死了他年僅13歲的兒子,並命人將他兒子的屍體做成菜餚,讓他當面吃下。這位大臣「沒有被嚇住,也沒有失去自制力」,刻骨的仇恨讓他冷靜思考如何報殺子之仇。


公元前553年,居魯士起義反抗米底。並說服波斯人追隨自己。戰爭持續了3年。公元前550年,居魯士終於攻克了米底都城,正式建立波斯帝國。居魯士屬於波斯人的阿契美尼德家族,因此他所創立的帝國也被稱為阿契美尼德王朝


居魯士大帝在位的時間大約在29到31年間。他首先征服了米底王國,然後是呂底亞王國,緊接著是新巴比倫王國。大約在征服巴比倫前後,他領導了一次到中亞的遠征,在遠征中摧枯拉朽,「毫無例外的征服了每一個國家」。


波斯的威脅總是來自東西兩邊,但它沒有能力在兩線同時作戰。在西線穩定之後,居魯士才得以抽出精力對付來自東北方的遊牧人。公元前530年,他出兵征討裏海東岸中亞廣闊草原上的馬薩格泰人。他們由寡居的女王托米麗司統領。


雙方的大戰是居魯士一生經歷過的最殘酷的戰鬥。在雙方弓箭手射完所有的箭之後,兩軍展開肉搏廝殺,最終的勝利屬於馬薩格泰人,波斯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居魯士陣亡。馬薩格泰女王找到居魯士的屍體,割下他的頭顱,放進盛滿血的袋子。她以此實踐自己的誓言,讓居魯士「飽飲鮮血」。


後來,居魯士的兒子岡比西斯二世繼承了王位,他打敗了該部落,運回了其父的屍首。居魯士的遺體歸葬故都帕薩爾加德(位於今伊朗法爾斯省)。其實歷史傳言中居魯士有4種死法,兩種說法是戰死沙場,一種說法是病重,還有一種說法是在正常情況下終其天年的。



無論哪種死法,他都贏得了永久的尊敬,塞魯士立下了如此般的豐功偉績,以致在他死後波斯帝國還在繼續擴張。事實上它持續了大約200年,直到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為止。在這兩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波斯所統治的國家均太平無事,繁榮昌盛。200年後,滅亡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大帝從希臘東徵到此,不僅沒有毀壞他的陵墓,相反還下令加以修葺。居魯士陵2500年來屹立不倒。



第85位:查理曼


查理大帝或稱為查理曼(「曼」即大帝之意)。742年4月2日-814年1月28日 ,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查理曼帝國建立者。



741年,大概出生在今比利時赫爾斯塔爾市,他的父親是法蘭克王國的宮相矮子丕平(丕平三世)。矮子丕平在732年取得圖爾戰役的勝利,粉碎了阿拉伯帝國征服法蘭西的計劃。751年丕平宣稱自己為法蘭克國王,結束了墨洛溫王朝的統治,建立起一個新王朝,今稱加洛林王朝,是根據查理曼的祖父查理·馬特的名字命名的。


768年,矮子丕平駕崩,根據傳統,把法蘭克的土地一分為二,平分給了查理曼和其弟卡洛曼。沒有事的時候這哥倆還算相處的挺好,可是後來查理曼管轄內的阿基坦發生起義時,弟弟卻拒絕援助,袖手旁觀。通過類似的事件,二人的矛盾逐漸越來越多。但在771年,卡洛曼猝然去世。這一意外變故使29歲的查理曼合併了全部國土,成為法蘭克王國唯一的君主。


在查理曼的傳記里,傳記里形容查理曼身材魁梧,身高近7英尺,雙目大而有光,鼻子稍長,面色紅潤,表情歡愉。儘管他從來沒有學會寫文章,但他懂日耳曼文和拉丁文,能聽懂希臘語,雖然說得不好。查理曼非常欽佩有學問的人,而且做過很多鼓勵學問研究的工作。他謹守宗教儀式,而且對於教會舉辦的傳教事業和學校非常關心。



查理曼登基之時,法蘭克王國主要包括今法國、比利時和瑞士以及今日荷蘭和德國的許多地區。隨著封建制度的進一步發展,軍事和教會貴族迫切要求向外擴張,以掠取土地和勞力。在這種形勢下,查理曼指揮法蘭克軍隊開始了大規模的連年征戰。


查理曼戎馬生涯中規模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薩克森人的征服。從772年到804年間,對薩克森的進攻總數不下18次。在戰爭中,查理曼採取了殘酷的鎮壓手段,對薩克森人大量屠殺並強行遷徙。在782年凡爾登戰役期間,查理曼在一天內便處死了4500名薩克森人質,後來又強迫1萬戶薩克森人遷居高盧和弗蘭德等地,以防叛亂。



但他更重視利用基督教會作為鞏固徵服的手段,在薩克森地區建立大批教堂,強迫所有薩克森人信仰基督教,規定對於侵犯教堂和教士,不信基督教,不守教規,保留異教習慣者均可處死。各地居民都必須給教會提供土地、房屋、勞役和交納什一稅 在這些強迫改宗運動的過程中,據估計有多達四分之一的薩克森人被殺害。


在與薩克森人戰鬥的同時,查理曼還出征德意志南部和法國西南部,並占領多瑙河上游南岸的巴伐利亞。為了確保帝國和東部邊界地區的安全,查理曼又與居住在易北河東岸的斯拉夫人作戰,使一些部落臣服。801年,經長期圍困,法蘭克人又占領巴塞隆納,並以此為西班牙邊防區的首府。同時,查理曼的艦隊在地中海打敗摩爾人,占領了科西嘉島撒丁島。在大西洋沿岸,為制服布列塔尼半島上的布列塔尼人,查理在786年、799年兩度發起遠征,兼併了該半島的部分土地。在此期間,他控制了弗里西亞。



查理的才能和業績並不僅限於軍事征服。他在行政、司法與軍事制度,經濟生產管理體制,教會組織規章,文化教育各方面都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西歐封建社會的發展模式。 這些施政的特徵體現在了著名的《查理曼法令集》中,其實這些並非是真正意義上的法律,而是涉及各種民事、宗教、公共、國內事務的法令、裁決與指示的彙編。


806年,查理曼預立遺囑,把帝國平分給三個正統婚生子:查理、丕平(被稱為「義大利丕平」)和虔誠者路易。這項決定因為查理和丕平分別在810年和811年的去世而被打破,最後虔誠者路易單獨獲得了整個帝國的繼承權。


813年,查理曼在亞琛為路易加冕。同年冬,在天氣極為寒冷的情況下,查理曼堅持外出打獵,感染風寒,最終於814年1月28日在亞琛宮中逝世,享年72歲。死後葬於亞琛大教堂 由其子路易繼承帝位。


查理曼去世不久,路易的王位也沒有持續多長時間,帝國而是被查理曼的三個孫子瓜分。這個三個孫子統治的地方就是現在的德國,法國,義大利。法蘭克人的語言也出現明顯的分化,形成了法語、德語和其他西歐國家的民族語言。


作為西歐歷史上最為重要的王朝之一,加洛林在對於現如今西歐社會的形成曾經起到過重要作用。而加洛林王朝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之高的歷史地位,其創始人矮子丕平固然有首創之功,但查理曼作為帶領加洛林王朝走向鼎盛的人物,在這一過程中同樣做出了旁人難以企及的巨大貢獻。也正是由於自身的一系列功績以及受到當時政治環境的影響,查理曼成功被加冕為大帝,成為現如今西方世界公認的歐洲之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