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奇談:人面不知何處去,南莊桃花,休笑我多情春風

無白書生 發佈 2022-05-18T16:37:25.258335+00:00

《周易》之中,「子午卯酉」四個地支,所代表的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四個方位,也是易學中的「四象」之一。當四象交會,桃花盛開之時,便是求得感情或愛情的最好時節。這大概就是命理學中所說的「桃花運」,指的是男子或女子在愛情方面的運氣。

《周易》之中,「子午卯酉」四個地支,所代表的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四個方位,也是易學中的「四象」之一。當四象交會,桃花盛開之時,便是求得感情或愛情的最好時節。

這大概就是命理學中所說的「桃花運」,指的是男子或女子在愛情方面的運氣。當然,桃花運大多是相對於男子而言的,因為桃花應該是女子的專屬。

所有的運氣都不是與生俱來,這裡面包含著一種「偶然」之意,所謂「碰碰運氣」大概就解釋了這一意義。

大多數的愛情故事都始於偶然,那開篇也真如桃花般美麗。

一個清明節的午後,詩人崔護剛剛參加完大考,也有說是在他落榜之後,他獨自一人出城踏青,意欲放鬆自己一下。巧的是他出城的方向正是長安城的正南。

此時南郊的春天已然是暖風煦煦,草色青青,翠柳依依,桃花朵朵,好一派明媚春色。蘇護隨意漫步,徜徉並陶醉於其中。忽覺口渴,便行至一家農戶門口,用手輕叩柴門,討一碗水喝。

「誰呀?」隨著一聲輕輕柔柔的詢問,柴門打開,一個面如桃花的姑娘出現在了門口,出現在門前那棵桃樹之下,那神態自帶一種柔媚,一種矜持,一種嬌羞。

短暫的對視之後,蘇護怦然心動。這個過程雖短,卻也因此開啟了他的桃花人生。

由於陌生,由於那個社會男女之間諸多禁忌的存在,除了開門時姑娘的一聲詢問,二人不可能有太多對話,這個短暫的過程幾乎全是沉默。誠然,蘇護喝完水之後亦不忘說一聲「多謝!」詩人的儒雅,他應該拿捏得很有分寸。

沒有停留的理由,蘇護雖有留戀,也不得悵然離去。

如果故事至此戛然而止,未免讓人有些意猶未盡。好在蘇護也不想讓自己留有遺憾,於是第二年的清明節他又來了。

依舊是長安南郊,所有景物並沒有發生些許變化,而蘇護的心思則早已不在這些景物上了。便徑直奔向去年的那扇柴門。

一切雖然如舊,但今年的桃花似乎更加艷麗了一些。蘇護正要叩門,那手勢卻在空中凝滯,原來,他看到大門已被一把鐵鎖鎖住。

那就等等吧,或許那姑娘一會兒就回來了。按照正常的想法,蘇護肯定會在那裡等上一會的,可是他並沒有等待太多時間,悵然若失之下,他寫下了一首詩: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全詩的意思很容易理解,唯獨最後一句,除寫實之外,隱含著詩人的自嘲:尋人不遇,桃花如伊人,我則比春風,桃花之「笑」,實際上是在笑我的多情。

這首詩的題目是《題都城南莊》,南莊未必就是這個村莊的名字,只因它坐落在都城正南。讓人疑惑的是,「題」一般都是現場而作,這首詩究竟「題」在了何處,又是用了什麼工具題寫?難道蘇護此次重尋桃花,是帶著筆墨去的嗎?

這個疑問,還是留給朋友們去討論吧!

如果故事到這裡再一次結束,除了有些讓人悵惘嘆惋之外,倒不失為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局。

我想故事此時應該是結束了的,所以才有了這首詩流傳下來的意義。

《全唐詩》共存崔護詩六首,而流傳最廣的就是這首「人面桃花」詩。詩的表意和寓意非常明顯,一個看似簡單的偶遇和重尋不遇的人生經歷,卻能夠勾起眾多人「昨日不再,物是人非」的感慨。蘇護也因這首詩成就了他的一世詩名。

然而故事仍然沒有結束,唐代孟棨(qǐ)筆記體小說《本事詩》的問世,這段唯美而又悽美的戀情又有了一個浪漫的結局。

蘇護題完詩回去之後,心思仍被那「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情愫牽繞著、念懷著,雖然「人面不知何處去」,但他還是決定再去尋找一次。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碰碰運氣」吧。

幾天後,蘇護再一次尋至南莊,這次果然「運氣」,門沒有鎖,給他開門的卻是一位白髮老人。待蘇護報上姓名之後,老人便氣急敗壞地讓崔護還他女兒命來。原來自去年崔護討水喝走後,那姑娘便鬱鬱寡歡,沉浸在相思之中。前幾天崔護來時,剛好父女有事出門,回來看到牆上的題詩,竟然鬱結成疾,茶飯不思,今天早上突然香消玉殞,沒有了氣息。

崔護聽後,心中大慟,他跑進屋裡,撲在床前,伏身痛哭不已,並一聲聲地呼喚:「崔護來了,崔護來遲了!」

這痛哭帶著悔恨、帶著歉疚、帶著愛戀和相思,竟然感動天地,姑娘奇蹟般地活了過來。之後二人結成眷屬,從此不再分離。

這種類似於志怪小說的情節,雖然波折,但結局圓滿,著實滿足了那些追求完美愛情的男女心理。

據說,崔護詩中的「桃花女子」名字叫絳娘,由於歷史上對崔護的生平記載不詳,因而我們也無法去考證他的這段愛情是否真的如此完美。因為其太過完美,禁錮了人們的想像,因而使這個故事變得平淡起來。

不過,無白書生以為,崔護的愛情故事至題詩後就已經結束,詩中所寫之南莊、桃花、少女,或許又是另外一個「桃花源」。想一想,武陵漁人入桃花源,出而復尋不見,崔護此詩,雖可尋得見「南莊」,但只見桃花依舊,那姑娘又到哪裡尋去?

莫非這又是一個鬼故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