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亡命狂徒」:7天賺10萬背後,藏著拿命換錢的潛規則

回京歷史夢 發佈 2022-05-20T06:36:46.447380+00:00

這是一個神秘的群體,他們上班時間很少,但卻能7天掙10萬,作為交換,在「工作」時,他們的每一步就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這是一個神秘的群體,他們上班時間很少,但卻能7天掙10萬,作為交換,在「工作」時,他們的每一步就如同在「刀尖上跳舞!」

這就是「職業試藥人」。

簽知情通知書、體檢、吃藥、拿錢、走人,這是部分試藥人生活的常態。

根據相關媒體報導統計,在中國每天都會有幾百種新藥等待人體測試,而每個藥物的測試人數,假設不低於40人,而這將意味著,這個群體,在中國將不會少於幾萬人。

有人將這類人群稱為「人體小白鼠」,也有人將他們稱為「當代神農」

有人說,「你從這個行業撈幾個人出來看看,100個人里,有100個就是為了錢」。

也有早在1998年,就已經擁有的百萬資產,卻依舊前往試藥的富豪表示「我試藥絕對不是為了錢。」

那麼,試藥人究竟過著怎樣的人生?又為何會接觸到試藥這一職業呢?

「試藥以後,我出現了貧血的情況大家有嗎?」

「貧血沒有,我好像就是有點拉肚子。」

在某「臨床試藥」群里,群聊消息不停的閃爍。

在這裡,一些人討論著自己在試藥後出現的各種各樣的情況,

在這樣的群里,除了充滿著忐忑與不安以外,這些人問得最多的,還當屬「最近有活兒嗎?」

「某試藥機構 ,3天2500元,高合格率,入組 40 人(男30個,女10個),身體狀況需求:xxxxx,藥物名稱:xxxxx,主要用於治療B型肝炎。」

在這些群中,諸如這樣的試藥招聘並不少見,在招聘信息中,往往都會寫明藥品的名稱以及硬性的試藥條件,即將試驗的時間與金額。

而放出這樣信息的人,一般都是「藥頭」,這些人一般都是可以拿到最新的試藥機會的,隨後在各個群亦或者是通過廣告的方式,來對「試藥人」進行招募。

按理說,在中國人腦海中,時時烙印著是藥三分毒的理念,所以就試藥這件事來說,是極為神秘且恐怖的,但是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那麼多人踏入這個領域呢?

或許解決這個問題,最主要的辦法就是——錢來得快。

根據相關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參加應試試藥的,大多都是一些年輕人,並且其中並不乏大學生。

部分年輕人參與試藥的原因很簡單,「3天2500」、「10天7000」等字眼的刺激下,這讓一些人認為,自己的身體從小到大都十分好,即便是試一兩次藥,並沒有任何關係。

在北京做電梯修理的小余就是這樣認為的。

在踏上試藥這條道路前,小余曾問中介具體是做什麼的?

而得到的,確實對方避重就輕地回答「做個檢查,吃個藥而已」。

這樣如同過家家的行為,讓小余心中沒有底,只是這樣真的就能在3天時間難道3、4千塊錢嗎?

抱著疑惑的心態,於坡帶著忐忑不安的去了。

但是在第一次試藥完成錢到帳後,他的膽子也稍微大了起來。

最重要的事情是,於坡心存一定的僥倖。

可是,作為健康人,在服用治療各種各樣疾病的藥物時,必然會心存恐懼。又或者說,試藥對於小余而言,可能更像是一場,不知未來風險,但是為了高額回報,依舊冒險嘗試的賭命遊戲。

高營養補償的回報下,讓他在面對未知的恐懼時,再次嘗試,而試藥面臨的未知風險,又讓他時時忐忑不安。

在矛盾思想的拉扯下,回想起自己這幾年的試藥經歷,小余依舊心有餘悸,他說「這就像一顆定時炸彈,講不定哪天爆炸了,我就死了。」

但是若要問小余為何那麼恐懼,卻一直沒有離開這個行業恐怕他的答案會和絕大部分年輕人一樣。

體驗過掙快錢的滋味,再回去老老實實地憑藉一個月3、4千的工資,那種感覺是十分折磨的。

所以,不少人在脫離了試藥後,原本堅定的說不幹了,最後又因為種種原因再次回到了這個行業里。

甚至有人為了能在短時間快速掙錢,不惜違背3個月只能試一次藥的規定,用他人的尿液替代自己的做檢查,又或者是以假名、假身份證。

一些人,因為受教育水平不高,所以在做完試藥後,不知道應該去哪裡了解這些藥物可能會產生的反應,時時處於恐懼之中。

但在這類人群中,也有像張君這樣,努力知情的人。

作為北京本地人,張君是數學本科畢業,對於試藥有一定的認知。

在張君小的時候,他曾看到過一檔電視節目,在這檔節目裡,曾介紹了一些試藥者,為了他人能放心吃藥,勇敢地擔任試藥者。

所以,為了錢,也為了給這個社會以及受病痛折磨的病人,做一些貢獻,他選擇成為一名試藥人。

最開始的時候,每每做完一次試藥,他心中都會有巨大的成就感——我又為人類的新藥,排除了風險。

但是隨著他在此後一年多的時間裡做了20多鍾試驗後,他心裡的那份榮譽感坍塌了。

越來越多的經驗,讓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就是一個人性的小白鼠,這一切與自己所想的東西相去甚遠。

為此,張君這樣評價道,「試藥和賣腎的基本是一波主力,只是膽子小點。」

在這個試藥行業中,有一項並不能稱之為嚴禁的公式,那就是藥物的危險程度=錢數/天數,也就是每天的單價越高,也在一定概率上意味著受罪的程度越高,不少人以此判斷這項試驗,自己是否能承受得住。

因此,諸如一些藥物就算開出了7天10萬,3天5萬的高價,除非真正不怕死的人,根本不會有人願意選擇。

與小余不同的是,因為知道每次試藥都會存在不同的風險,因此在試藥之前,張君都會努力的翻閱各個藥物相關的書籍。

讓張君稍微放心的事情是,在中國沒有絕對的新藥,即便是一些藥物首次用於實驗的,也是在動物身上進行了無數次的試驗,在安全性方面,相對來說是比較讓他安心的。

可這也並不意味著,張君在試藥中沒有遇到過風險,亦或者沒有見過他人因此留下沒有後悔藥的巨大遺憾。

但依舊有人在經歷了種種後,依舊相信,自己的所做的事情,就是在為臨床試驗做公益,就是在為病患試藥,排除危險。

根據國家藥監局發布的相關條例規定,在新藥投入使用之前,都需要經過動物試驗、毒性試驗、等環節後,當對藥物的療效與安全性達到80%的情況下,才可以進行臨床試驗。

在試藥中有四個等級,危險性最大的第一期,大多在健康人中進行,主要是用於新藥物對於人體的耐藥性和副作用,從而在下一步臨床試驗進行前,給出初步的給藥方案,而其他的三期都在病人中進行。

正因為如此,每一種新藥物的誕生,都需要這個特殊群體的試驗,如若不然,這種藥物都無法流通進市場,更無法被患病群體使用。

所以,部分人在看到這樣的情況後,為了讓一些藥品可以及時上市,讓患者能藥可以用,為了補足這部分的需要,為飽受痛苦的人做貢獻,他們甘願做這樣的試藥者。

這些人,其中最為明顯的代表就是任天悅與那個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就已經實現財富自由的張先生等等......

但是,儘管如此,一些人在踏入試藥這個行業的時候,更多的是像小餘一樣,根本不知道真正的風險是什麼樣的。

一些「黑心」的不法中介,為了拉取更多的試藥人,在對外介紹宣傳時聲稱,躺著也能賺錢,5天掙5000,7天掙一萬,但是對於在試藥時可能會遇到的風險完全避而不談。

一些人,在不勞而獲的心態促使下,紛紛踴躍報名。

而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被蒙蔽的人,也並不管究竟有什麼風向,對自己的健康報以僥倖,這其中,試藥的部分主力也不知道從何時,逐漸變成了一些希望可以快速得到錢的大學生。

「在試藥人的圈子裡,競爭非常激烈,通常來參加體檢和合格錄取的人數比例為10:1,有時會高達 20:1。」

對於試藥,曾有從事過這項工作幾年的老手這樣介紹道。

在參與試藥之前,每個人都要簽署《知情同意書》,在這份同意書上,醫院方面會詳細闡明在試藥時,可能會遇到的情況,接受測試的藥物,同時會詳細的寫清楚,會遇到哪些不良風險與反應,並告知試藥的酬勞。

隨後,進行嚴格的檢查,篩選出合格者。

但實際上,當前的試藥市場並不是那麼樂觀。

曾代表試藥人發聲的任天悅表示「中國的這個行業非常的亂,中國的藥商很黑,但是它黑歸它黑,我做出了貢獻,我看到的是我為這個社會解決了問題。」

而為何會有這樣的結論出現,首先一個點或許出自不少試藥人的初衷,正如小余所說,為什麼踏入這個行業?在這個行業里,撈出一百個人,有一百人都會回答,為了掙快錢。

正是因為如此,在試藥之時,為了能同時的掙到更多的錢,無視3個月不能試藥的規定,弄虛作假。

不僅如此,當前的試藥環境,缺乏一個相應的數據網絡,這也就導致了在試藥的時候,一些人通過其他手段,重複試藥。

同時在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的出台,這也導致了一些中介為了掙更多的錢,從而剝削試藥者,其中張天在試藥時,就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再一次他偶然得知,藥廠原本給每個受試者的費用在3萬元,但是在層層剝削下,他拿到的報酬只有2500。

甚至,有試藥者發現,這並不是個例,甚至有人為此得出經驗。

「假如,試藥者最終拿到3000的報酬,那麼藥廠一般給的是2000元每人,假如拿到的是6000,那麼藥廠給的是50000每人。」

而不僅如此,因為我國並沒有專門保護試藥人權利的相關法規。

因此,即便是試藥者在試藥過程中出現事故,提出訴訟,也很難得到合理的保障。

在早年時,因為市場的高度混亂,從而釀造了一場慘劇。

1998年,一個名叫沈新連的老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了試藥人。

彼時的她因為患有大腸息肉病症,前往醫院檢查,但是醫生卻告訴她,倘若她不及時將這一情況治療,很有可能會因此出現癌變的情況。

在不良醫生以免費治療的哄騙下,沈新連簽署了《參與人參預防大腸癌研究項目同意書》,因為不識字,沈新連根本不知道上邊寫的是什麼,只是印了個紅手印。

隨後,在醫生的指導監督下,每周服下兩粒人參丸。

可是,正是因為長期服用這一藥物,讓她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因為服用過多的參丸出現了慢性腎炎、腎性高血壓的情況。

最終於2004年2月去世,臨終前她曾苦苦哀求道「救救我吧,我還不想死」。

此時的她後悔不已,但最終也無法回到從前。

為了為母親討回公道,沈新連的兒子,將誘使母親參與相關研究的醫院告上了法庭。

但實際上,在一些職業試藥人身上,出現了不少嚴重的後遺症。因為長期的試藥,兩鬢斑白,樣貌比常人看起來要老很多,一些人因為在試藥時,心跳當場停止,最終給試藥人賠了一些錢了事。

而今,「試藥者」就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而在這個群體中,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目的而來,有人為了錢,但也有人為了心中的奉獻。

對於這項職業,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揭秘試藥灰色鏈條:每一環都可能是造假者 》 新京報

「試藥人」權益保障仍是難題 糾紛日漸增多》 新民網

《揭秘職業試藥人:一周掙幾千,副作用如定時炸彈》 央視《經濟半小時》

紀錄片《我拿性命賭明天》

張寶玉. 試藥人權益保護問題研究[D]. 蘭州大學.

畢京峰, 王鈜, 陳大為, et al. 藥物臨床試驗中"醫","患"權益保障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J].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 2014, 19(3):3.

鍾華. 一個中國"試藥人"的悲慘命運[J]. 廉政瞭望, 2005(7):2.

劉兆福. "試藥"身亡誰之過?[J]. 政府法制, 2005(11):3.

黃河. 中國"藥物試驗者"人群調查[J]. 新西部, 2012, Z1(No.52):49-51.

劉稚亞, 李晗. 人體試藥員:醫療進步的犧牲品[J]. 經濟, 2015(2):6.

李自慶. 人體試藥,法律漏了一把"鎖"——國內首例試藥人狀告試藥方索賠案析[J]. 觀察與思考, 2006(18):4.

應琛. 試藥人:陽光下的影子[J]. 齊魯周刊, 2014(41):2.

陳錚. 有人泰然自若,有人膽戰心驚——試藥人講述自己的故事[J]. 首都醫藥, 2006, 000(017):19-24.

宋奕辰. 「試藥人」的利益誰保障[J]. 中國醫藥導報, 2006.

朱健峰. 直面都市試藥人[J]. 健康生活, 2004(1):3.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