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學2019級山地度假酒店設計作品

unidesignlab 發佈 2022-05-20T10:37:29.795205+00:00

2021 年 04 月。羅梭江 傣族世居地/熱帶植物園。雖然他們都是富有實踐經驗的建築師,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的是設計的故事與想法,和設計生成的邏輯與過程。



山地度假酒店設計任務書

昆明理工大學

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建築學系

三年級設計教學團隊

2021 年 04 月

編 號:Ⅲ-03

周 期:2021.04-06

專 業:建築學

開課學期:2020-2021學年下學期 (三下)

設計課題

基於特定自然與人文環境研究的建築設計

設計主題

【山水旅居 自然營造】

---基於自然地理氣候和民族鄉土建築研究的度假酒店設計

選址Ⅰ

湖南省懷化市辰谿縣火馬沖鎮燕子洞村

環境背景

基地現狀

選址Ⅱ

NO.2

環境背景

西雙版納/勐侖鎮/葫蘆島

羅梭江 • 傣族世居地/熱帶植物園

基地1

濱江坡地

面積約5萬平方米(5公頃)

基地內河道寬8米 基地坡度8%

(l綠色箭頭為坡度方向,西北高,東南低)

基地2

江畔半島

面積約10萬平方米(10公頃)

基地3

江中小島

面積約7萬平方米(7公頃)



由吾做設計的Kevinny和獨立建築師Yibo指導的studio以「敘述空間與空間敘述」為方向,引導學生讀取場地信息並理解、詮釋這些信息,然後通過空間設計去敘述這些處理後的內容。雖然他們都是富有實踐經驗的建築師,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的是設計的故事與想法,和設計生成的邏輯與過程。在他們的指導下,同學們通過自己的思考生成了有趣的概念和空間。



///

優秀設計

///

胡宇軒+丁堯舜

河心洲是一個很特殊的地方。相較於普通的山地而言,獨特的地形和交通方式會給予河心洲酒店極大的特殊性。作為一個與陸地相對割裂的場地,河心洲獨立而純淨,於是我們期望在這裡做一個與河心沙洲匹配的酒店,成為一個人跡罕至的純淨領域。在這樣的環境大背景下,建築的形體與功能消隱與山地之中,從而凸顯出建築與場地的關係,在河心洲實現熱帶自然與人類行為的融合。以謙卑的姿態介入環境,使得建築與環境有機統一,建築彰顯的不再是實體感而是一種與環境相互融合的有機關係。

在本次設計中我們不希望能在場地中看到實體的建築以強烈的人為痕跡感打破了島嶼的寧靜,而是試圖將建築與山體進行融合和更新,由此產生的建築思路便包括懸於山間和潛於山內,產生了本次方案中的「雲帶」以及山體內部的建築空間,「雲帶「模擬了雲霧纏繞山間的形態,像絲狀雲朵纏繞在島上;而山體內部則天然形成了建築的形態,以山為牆、以山為窗的建築形式得以實施,從而達到消隱和融合的效果。


肖慧聰+謝欣欣

本項目選址坐落於湖南省懷化市辰谿縣火馬沖鎮燕子洞村,作為一項鄉村工業遺址改造項目,在滿足酒店本身功能上對於住戶的居住體驗要求之外,還應當結合場地設計,通過場景化空間的營造,延續場地記憶,修復鄉愁文化。同時,隨著該地政策出台,經濟產業結構轉型由工業轉為旅遊業,依託於天然的燕子洞景觀,酒店項目的設立也將為遊客與村民建立一個集休閒、文化、交流於一體的集散型空間,從而助力於當地村莊的活力激發與產業結構轉型,建立綠色節約型的新型農村,提升當地居民的物質與精神生活水平。設計通過分析工業遺址建築,從場地提取工業元素,融入鄉村元素,運用「嵌」與「拼」的手法,在建築形式上體現衝突與融合。衝突是指:工業場景與村莊場景的拼貼對比;陳舊工業骨架與新建酒店建築的嵌套對比;縱向大尺度塔樓(工業景觀)觀景體量與縱向小尺度酒店建築體量對比。融合是指:建築群整體組織融於山地地形之中,還原的鄉村景觀融於整個大的鄉村景觀背景之下。在衝突與融合之中,形成一場工業與村落的共鳴。


王嶸+曹謹韻

工業森林——山地度假綜合體

山地度假綜合體規劃設計意在打造宜居、宜游的鄉村生態度假綜合體。為遊客提供集民宿居住、養生度假、文化旅遊、農業體驗、戶外運動、鄉村文創、美食體驗等多樣化的功能需求。
設計充分尊重場地原有的工業文化與自然資源,提出對工業遺址進行生態改造的設計概念。在空間布局上,以工廠發展的故事為敘事線進行空間的組織與安排,同時充分考慮原有建築的空間特徵劃分功能區。設計在結構與造型處理上提取已有建築元素,同時對新舊建築進行「微差」的處理方式,很好的實現新舊建築的呼應與對話。


吳沐+段強

酒店選址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西北部的勐侖鎮的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南部一個小島上、自然風景優美。這裡有獨特,神妙的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建築文化,歌舞文化,醫藥文化,都是各族人民的先輩們上千年來所創造出來的,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這裡的特色旅遊事業,有無比廣闊的前景。

設計理念上提取當地特色建築竹樓的元素與當代建築的融合與創新,通過對場地環境的利用、對人們需求的探索從而創造出一個為當地旅遊帶來發展的一個特色精品山地酒店。對其山地酒店設計的建築選址,建築布局,交通組織,界面虛實,建築材料等進行系統分析研究,從中得到設計思路。為外來旅遊者提供一個能夠與自然融合、與當地文化接觸的休憩場所。


譚喻亓+石語晏

設計希望打造一種串聯起工業遺址與酒店的遊走空間,帶給旅客在舊建築與新建築之間行走遊覽的獨特體驗,藉此激活新舊建築之間的對話。矩步引領,俯仰徘徊,遊客將在「環」的高低變化中感受遺址特徵與工業魅力。設計通過賦予舊建築使用功能、規劃空地為遺址公園的方式來喚醒該場所的活力,注入新的生機。承載著情感與記憶的舊料倉和滿足度假娛樂功能的酒店共生共存,是歷史,也是未來。


徐子桐+鄧欣

此次山地酒店以礦坑為主題,設計生態度假型山地酒店,通過營造不同的礦坑生態公園和景觀遊廊增加住客的酒店體驗和豐富村民的公共生活空間。酒店與山地呼應,與礦坑相接,達到自然和人文的結合,引起人們對工業化的反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