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航天局國際關係部門負責人:歐中航天合作潛力巨大

環球網 發佈 2022-05-20T11:34:48.600815+00:00

歐洲航天局國際關係部門負責人卡爾·伯奎斯特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果為人類探索太空提供了新的視角和重要數據,「歐中航天合作潛力巨大」。

來源:人民日報

「中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成績斐然,令人印象深刻。」歐洲航天局國際關係部門負責人卡爾·伯奎斯特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的成果為人類探索太空提供了新的視角和重要數據,「歐中航天合作潛力巨大」。

不久前,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後順利返回地面。5月10日,天舟四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正式開啟。伯奎斯特對此表示祝賀。他說:「中國正向著建設航天強國的目標前進。未來,歐洲航天局將積極尋求與中國在相關領域加強合作。」

中國和歐洲在航天領域的合作始於上世紀80年代。2001年7月,中歐簽署「雙星計劃」合作協議,這是雙方開展的重大空間科學探測合作,樹立了中歐航天合作典範。近年來,雙方不斷擴大航天合作領域,實現互利共贏:2019年,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搭載了來自德國、荷蘭等歐洲國家的儀器和設備;2021年,中國「天問一號」與歐洲航天局「火星快車」任務團隊合作,開展了「祝融號」火星車與「火星快車」軌道器在軌中繼通信試驗,取得圓滿成功;此外,早在2015年中歐就簽署了載人航天領域合作相關協議,中國航天員葉光富曾赴義大利撒丁島開展訓練,來自歐洲的航天員薩曼莎·克里斯多福雷蒂和馬蒂亞斯·約瑟夫,也曾在煙臺近海參加海上救生訓練……

目前,包括對地觀測、遙感應用等在內的多個中歐航天合作項目正在穩步推進。對此,伯奎斯特表示:「歐中在航天領域的合作符合雙方共同利益,我們對相關領域的長期合作及成果感到滿意。」伯奎斯特還介紹,作為歐中最新一項大型空間科學合作項目——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項目也在順利推進,中方在相關領域的研發已取得重要進展,預計將於2023年底發射衛星。「該計劃將成為歐中在空間科學領域深度合作的又一重要標誌。」

今年,中國計劃實施6次飛行任務,完成中國空間站的在軌建造。中國載人航天始終堅持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發展原則,願意與世界上所有致力於和平利用外空的國家和地區一道,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中國空間站建設之初就向世界敞開大門,17個國家的9個項目成為中國空間站科學實驗首批入選項目。歐洲航天局前局長揚·韋爾納曾表示,太空是一個開放的領域,越多國家參與,就會有越多取得突破的可能,競爭是航天事業發展的動力,合作是加速器。伯奎斯特高度贊同這一觀點,認為太空探索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開展國際合作是分攤成本、共享成果的最有效途徑。

隨著國際空間站退役日期逐漸臨近,中國空間站作為長期載人太空飛行器和進行空間探索重要基地的地位將越發重要。「未來,隨著歐中雙方相關合作內容進一步細化,我們期待與中方在空間站的科學利用方面開展更廣泛和深入的合作。」伯奎斯特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