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島讓兩國互相謙讓66年,沙特:島是你的,埃及:不,是你的島

回京歷史夢 發佈 2022-05-20T15:14:13.653686+00:00

誰不希望自己的祖國繁榮富強?可是這塊倒放在這兩個國家面前,他們居然互相謙讓誰也不肯收下?是這個島的問題?還是這兩個國家的問題?為什麼蒂朗島直到2016年才確定歸屬?都不要這塊島?如果這個問題問你,你腦海里第一個蹦出來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

誰不希望自己的祖國繁榮富強?可是這塊倒放在這兩個國家面前,他們居然互相謙讓誰也不肯收下?

是這個島的問題?還是這兩個國家的問題?為什麼蒂朗島直到2016年才確定歸屬?

都不要這塊島?

如果這個問題問你,你腦海里第一個蹦出來的第一個念頭是什麼?這個問題拋給我,我認為一定是它的地理位置耽誤了這座島的前途。

那我們先來看看,備受沙烏地阿拉伯和埃及兩個國家嫌棄的這個島嶼地理位置究竟如何!

蒂朗島位於紅海和亞喀巴灣的分界線,雖然島嶼面積沒有超過80平方公里,但他連接著紅海北部和亞喀巴灣南部的出海口,是約旦和巴勒斯坦南部的唯一出海口。

蒂朗島將亞喀巴灣一分為二分成了兩個通道,一個290米深,一個73米深,這兩個通道一個可以開往約旦,一個可以開往以色列。

換句話說約旦和以色列的大型船舶都會經過這個島嶼,既然這個島嶼坐擁如此優勢,為什麼會遭到沙烏地阿拉伯和埃及的嫌棄呢?

難道是因為他處於北緯28度附近,氣候比較乾燥,附近都是荒漠?

按常理來講,如果這裡是荒漠的話,雖然條件差一點,但這裡的港口優勢可以作為國家的發財之路!所有往來通行的船隻經過這裡,不都要向歸屬國低頭嗎?

更何況這裡的土地極為乾旱,不適合種植農作物,但同樣也沒有常住居民,國家管理起來成本較低。

四周環海的地形,可以提供很好的偵查視野,不論有什麼風吹草動,主權國都能第一時間作出反應。

如果主權國能夠將海島附近的旅遊資源充分挖掘,利用周圍生長的大面積珊瑚礁,將這裡作為一個潛水勝地來培養,全力發展旅遊業的話不就又為國家提供了一個收支項目嗎?

一邊賺錢,一邊堵死了亞喀巴灣進入紅海的通道,控制約旦和巴勒斯坦南部、以色列南部出海的機會,這不是一舉兩得的機會嗎?

回顧歷史,蒂朗島的確是戰亂頻發的島嶼,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以及1969年發生的六日戰爭,爭議點都是蒂朗海峽。

以前大家打破頭都要占為己有的海峽,為什麼事到臨頭卻又開始互相謙讓?想要了解這一點我們恐怕還要從歷史入手,看看蒂朗島都經歷了哪些爭奪風波!

交易之下的小島

1906年,英國依靠發達的工業基礎成為強大的日不落帝國,在世界上成為可以橫著走的國家之一。

為了解決國內生產過剩的工業品,日不落帝國想出了一個陰招——對外開啟殖民擴張。將別的國家收回己有,不僅獲得了廉價勞動力,還能順便推銷一波自己的工業產品,可謂是一舉兩得。

於是英國就把罪惡的小黑手伸到了遠在非洲的埃及,彼時埃及不過是奧斯曼帝國的一個行省,對強大的帝國而言,這個行省根本不值一提。

在強大的日不落帝國和積貧積弱的埃及之間,奧斯曼帝國當然義無反顧地站在了英國一邊。

為了討好英國,奧斯曼帝國甚至將明顯的蒂朗島和名下的塞納菲爾島、以及行省埃及一起「賣」給了英國。當然,英國也會將蘇伊士運河南部的兩處戰略支撐,提供給奧斯曼帝國。這不擺明了是要拿蒂朗島為自己換取好處嗎?

好景不長,雖然奧斯曼帝國與英國達成了協議。但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國的實力逐漸衰退,一直受英國壓迫的埃及人民,趁著戰爭浪潮也在爭取獨立。

1922年,埃及不顧英國的反對自顧自地成立了獨立的君主立憲制國家,有了能力之後的埃及人民將英國從國土上趕出也只是時間問題。

到手的肥羊,英國就這樣放飛了?

其實,英國更看重的並不是埃及這塊殖民地,而是當初從奧斯曼帝國取得的蒂朗島和名下的塞納菲爾島。

那麼英國,又將如何保住這兩塊島嶼呢?為什麼比起埃及,英國更看重這兩塊小島?

英國的 「妙計」

為了保住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英國苦口婆心地想出了一個曲線救國的辦法,既然自己現在沒有辦法名正言順地將這個島嶼據為己有,倒不如做個順水人情將其「送給」與埃及只有一水之隔的沙烏地阿拉伯。

怎麼說,埃及也是在自己手底下混了那麼多年,如今要脫離自己的掌控,作為「婆家人」送點嫁妝似乎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

再來,埃及成立君主立憲制後勢必將會獨立。如果這個時候給了沙特一個順水人情,將來或許會更好給「埃及」穿小鞋!

但英國人沒有想到,事情完全沒有按照他們預想的那樣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猶太人已經充分在戰場上展露雄風,二戰後成功在巴勒斯坦重新建國,成為大家都惹不起的樣子,以色列也變成了具有強悍作戰實力的國家之一。

1950年,以色列就看中了沙特手中這塊「無人問津」的島嶼——蒂朗島。

沙烏地阿拉伯落後的軍事實力對上以色列,簡直就是白白送死無奈之下,沙特只能向埃及求救,把蒂朗島這塊燙手山芋交給了埃及,對外宣稱:蒂朗島實際控制權在埃及手裡。

言外之意就是:「現在在島嶼上不知兵力和武器的是埃及士兵,跟我沙特一點關係都沒有。冤有頭、債有主,有事兒找埃及!」

沙特這是乾脆把自己撇得一乾二淨,他沒有實力和以色列發生正面衝突,乾脆推出埃及出來擋槍,那麼埃及具有和以色列抗爭的軍事實力嗎?

埃及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古代也是占盡風頭的,可進入近代之後卻逐漸衰落。雖說實力是比沙特要強一些,但比起以色列還是胳膊擰不過大腿。

其實埃及人也知道,如今的蒂朗島就像老虎的屁股一樣摸不得。一旦收下沙特的這份特殊禮物,就相當於變相向以色列宣戰,跟以色列叫囂:「來啊,來打我啊!」

但等他們想清楚這一點之後,沙特已經先入為主地向世界人民宣布:「蒂朗島是當初英國留給埃及的,他們一起從奧斯曼帝國「獨立」出來,是親兄弟!」

埃及自然不願意吃這個啞巴虧,也手忙腳亂地發布澄清聲明:「蒂朗島是當初英國留給沙特的領土區域,跟我沒有半毛錢關係。」

最長你來我往的推諉之戰,居然持續了六年之久。六年間,沙特和埃及誰都不願意接盤,他們也知道,一旦接下這塊燙手山芋,以色列隨時會衝過來。

但還沒等以色列衝過來,三國對三國的戰爭就開始了。以色列聯合英國和法國,對線沙特、埃及以及蘇聯。戰爭還沒打響,世界上就有人發聲,向聯合國舉報:英國,法國和以色列仗勢欺人。

有了聯合國的介入,以、法、英三國自然是不戰而敗,光鮮亮麗地來,連對方的毛都沒摸到,就被聯合國勸回老家了,那是要多丟臉有多丟臉。

雖然戰爭沒有開始就結束了。但蒂朗島的歸屬權卻一直懸而未決,兩個國家都不願意要,埃及只能按照舊例繼續派軍隊駐守這裡。

保衛戰爭

1956年7月26日,埃及突然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並且明令禁止以色列的船隻經過蘇伊士運河,還乾脆將多年來,一直沒能送出手的蒂朗海峽封鎖,以色列的船開不進來、也出不去。

這不是擺明了,要向以色列宣戰嗎?封鎖蒂朗海峽之後,以色列只能繞行好旺角後進入直布羅陀海峽,這樣做費時費力沒有一點好處。

以色列這個國家剛剛成立,埃及就送來這樣的下馬威,他自然要聯合英國和法國給埃及穿小鞋。

本來英國和法國就對蒂朗海峽虎視眈眈,如今以色列「遇難」,作為以色列的好兄弟,他們又怎能不拔刀相助呢?於是三個國家乾脆聯合在一起發動了第二次中東戰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蘇伊士運河危機。

1956年10月29日下午,以色列軍隊派出一個傘兵營共計395人,乘坐16架運輸機偷襲埃及西奈領空,毫無準備的埃及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16架運輸機停在蘇伊士運河以東的米特拉山口。

對方都已經欺負到自己的頭上了,埃及也不能毫無對策。但他們沒有料到至16架運輸機只是前菜。

以色列軍隊在出發之前就已經找到了英國和法國兩個幫手,還沒等埃及緩過神來的英法空軍部隊,就已經轟炸埃及的機場,看著自己的機場陷入癱瘓,他們迅速想到了海軍。但沒想到法國和英國還是先一步地控制了埃及的所有港口。

埃及最後的希望落在了塞得港上,雖然經過長時間的鬥爭,但是英國,法國以及以色列三個挑事國卻並未如願以償拿到蒂朗道的統治權。

相反,他們胡亂引戰的事傳入國際,英、法、以三個國家竟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全力抗戰的埃及人民背後有阿拉伯國家以及蘇聯和美國的援助,自然不會再吃什麼大虧。

雖然蘇聯和美國是稱霸世界的兩大巨頭,但這兩個世界大國顯然並不希望第三世界的崛起,於是戰爭僅僅持續了一個多月就草草收場,英、法、以三個國家卷著鋪蓋被迫回國。

1957年,埃及和以色列終於達成協議。埃及將水面航行權和空中飛行權交到了以色列手中,作為補償,以色列軍隊也撤出了西奈半島,兩方皆大歡喜。這種平靜的局面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中東戰爭結束。

再度引戰

歲月靜好的局面沒有持續多久,埃及就再次和以色列撕破臉。第二次中東戰爭中,埃及總統納賽爾嶄露頭角成為阿拉伯世界的領袖。

曾經的弱者迅速崛起,自然要利用手中所有的優勢資源。埃及人想到了可以封印以色列的蒂朗島,當時迫於無奈把島嶼的行,形權和飛行權交到了以色列手裡,如今竟然變成了以色列挾持自己的武器?!

埃及人民咽不下這口氣決定了向以色列宣戰,並號召所有阿拉伯國家積極備戰。

埃及大張旗鼓地找同伴的行為,自然也引起了以色列的關注。

1967年6月5日早晨7點多,以色列占據先手,率先對埃及,伊拉克已經敘利亞的機場進行了閃電突擊,導致上述三個國家損失慘重。

埃及兩次發起反擊,都因為空軍受損嚴重無力支援導致失敗。無奈之下,埃及總統納賽爾於5月23日下令封鎖以色列重要出海口。

以色列國家咽不下納賽爾聯合中東國家引戰的這口氣,納賽爾看不慣以色列在蒂朗海峽為非作歹的土匪行徑。兩波勢力為了爭奪蒂朗海峽,相繼引爆了第三次中東戰爭和第四次中東戰爭。

但直到第四次中東戰爭落下帷幕,關於蒂朗海峽的歸屬權還是沒有得出答案。

1978年,埃及和以色列在美國的牽頭下,於華盛頓簽訂了《戴維營協議》,兩個國家終於達成共識,埃及繼續管理蒂朗島和塞納菲爾島,但任何時候以色列船隻都可以在蘇伊士運河何地蘭海峽自由通行。

兩個國家多年的爭鬥終於落下帷幕,解決了蒂朗島的歸屬問題,看著兩個國家和平相處的畫面,沙特卻突然橫插一腳,轉頭想要問埃及要回蒂朗島!

而埃及恨不得立刻將蒂朗島拱手讓給沙特,幾次三番和以色列發生衝突,埃及政府意識到這塊島嶼的危險性,權衡再三還是覺得弊大於利。

2017年4月7日,沙烏地阿拉伯國王塞爾曼,專程來到埃及首都就埃及歸還蒂朗島問題,進行為期五天的訪問。為了表達誠意,他還帶來了大量的援助和投資項目。

2017年6月14日,埃及終於將燙手的兩島交到了沙特手裡。

結語

2013年之後,沙特向埃及提供了120億美元的註冊資金,幫助其發展經濟只為了換取這兩個島嶼的所屬權。

但以色列仍然像一個定時炸彈一樣,隨時有可能和沙特發生衝突,你覺得沙特「買回」這兩島的決定明智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