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元宇宙:泡沫還是未來?

古籍 發佈 2022-05-21T21:31:47.830764+00:00

隨著5G通信、大數據、物聯網、虛擬實境、區塊鏈、人工智慧等網際網路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及近兩年來因新冠疫情反覆使得大眾參與網際網路線上活動時間、頻率的大幅增長,元宇宙的暢想在此背景下迅速火爆全球。

隨著5G通信、大數據、物聯網、虛擬實境、區塊鏈、人工智慧等網際網路科技的日新月異,以及近兩年來因新冠疫情反覆使得大眾參與網際網路線上活動時間、頻率的大幅增長,元宇宙(Metaverse)的暢想在此背景下迅速火爆全球。

2021年被稱為「元宇宙元年」,各行各業都在試圖建立與元宇宙的聯繫,而在藝術與科技、網際網路之間融合日益緊密的今天,人文藝術自然也不會在元宇宙中缺席。由此,在基於元宇宙的理念下,我們看到藝術在創作、傳播、展示、交易、收藏等一系列與之相關領域的積極嘗試。

2021年以來,元宇宙作為刷屏的熱詞,不僅迅速介入到各個行業的業態之中,同時也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普通公眾而言,似有「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導演李安語)之感。

那麼,何為元宇宙?作為人類社會最前沿科技領域的一個新生事物,當前對其定義的總結、發展特點依然存在諸多爭論。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胡樂樂在其《元宇宙解析》一文中對目前產業界、學術界關於元宇宙的概念之爭、前世今生的發展嬗變,以及關鍵特徵做出了相對全面的總結。胡樂樂認為,元宇宙是一個沉浸式的、虛擬的、無形的、巨大的、永久的、不斷演進的、全年24小時在線的人造電子空間。究其本質,元宇宙是人類現實世界的虛擬映射版——現實世界的人們可以在其中打破時空界限,以數位化身形式在其中生活且永不下線,因而能夠獲得一種超越現實的完美沉浸式體驗。

元宇宙概念場景圖

儘管元宇宙的相關學術理念依然還在一個探討階段,但這似乎並不妨礙各個行業與元宇宙融合發展的熱情。正如這些爭議可以為我們更進一步研究、認識元宇宙提供重要的思想理論支撐,而通過實踐予以探索似乎更是我們獲得元宇宙「真知」的基礎。

去年以來,與元宇宙相關的現象級事件可謂層出不窮,比如2021年3月遊戲公司Roblox登陸紐交所,上市首日其市值就超過了400億美元;5月,在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9個純數位化的加密朋克NFT最終以1696萬美元的總價成交;同年10月19日,知名社交媒體平台Facebook正式更名為「Meta」,宣布5年內Facebook將從社交媒體公司變身為元宇宙公司。不過,最近作為Meta創始人和執行長的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似乎並不順心——今年2月17日Meta股票暴跌,單日跌幅超過4%,並且遭遇了史上最嚴重的月度股價跌幅打擊,年初以來累計股價跌幅近40%。同樣被澆了冷水的還有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被安裝了其初創公司Neuralink公司開發的大腦晶片的23隻實驗用猴,因為出現各種併發症,15隻被實施安樂死,該行為更是引發廣大網友及動物保護組織的強烈抗議。由此看來,似乎人類通過大腦晶片實現實時腦機連接,進而使其輕鬆進入元宇宙暢遊,這一未來圖景的實現尚需假以時日。

人類未來數字文明世界

在國內,以騰訊、阿里、京東、百度、字節跳動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同樣在紛紛入場元宇宙。例如,騰訊作為國內入場元宇宙較早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其被稱為國內元宇宙產業布局的先鋒。早在2020年2月,騰訊投資、淡馬錫等資本參與了被業界稱為「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的1.5億美元G輪融資。目前,騰訊已申請註冊近百條與元宇宙相關的商標。在元宇宙的技術層面,有公開數據顯示,騰訊在全球126個國家/地區中,共有2.4萬餘項元宇宙領域的公開專利申請,其中發明專利占99.74%。對此,上海市松江區為騰訊提供了236畝土地,以助力騰訊數據中心加速落地,進而助推騰訊元宇宙基建順利實施。另外,國內另一網際網路「大廠」阿里也成立了XR實驗室,主要從事基於AR、VR、元宇宙做相關的技術研究,以期將元宇宙的應用範疇擴展到電商、支付、社交、遊戲、教育等多個領域。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走出人類世」未來科學藝術展現場

承接元宇宙在網際網路領域的發展浪潮,國內藝術、文博界在元宇宙融合發展的熱度同樣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勢頭。一方面,基於區塊鏈加密技術的NFT數字藝術品在2021年以來持續火熱: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先後舉辦了多場以「NFT數字藝術」為主題的展覽和論壇;嘉德、保利、華藝、永樂等國內重要拍賣行也積極推進NFT藝術品的拍賣業務。同時,更不乏國內一線當代藝術家嘗試在該方向的創作探索,例如藝術家徐冰創作的首件NFT太空藝術作品《徐冰天書號》,在iBox平台上線後,即被某神秘藏家以200萬元人民幣搶購成交;而藝術家蔡國強的首個NFT藝術項目《瞬間的永恆——101個火藥畫的引爆》則於TRLab線上平台以250萬美元成交,創下非加密領域藝術家NFT作品的最高成交紀錄。由此,與NFT、加密藝術相關的話題一時間也在國內藝術圈引起廣泛關注度。

蔡國強《瞬間的永恆——101個火藥畫的引爆》(截圖)2021年 於TRLab線上平台以250萬美元成交

另一方面,國內各大博物館也在與相關平台嘗試推出文物數字藏品。此前,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等17家文博機構與螞蟻鏈發起「寶藏計劃」,發布了數字藏品,而文物數字藏品的火爆也由此開局。河南博物院發布的文創數字藏品「婦好鴞尊」,售價19.9元,限量1萬份,一秒內即宣告售罄;敦煌美術研究院推出「敦煌飛天」和「九色鹿」付款碼皮膚時,也是數秒售空;湖北省博物館發行的1萬份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的數字藏品,同樣上線即售罄;四川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基於太陽神鳥、大金面具等文物推出的6萬份「數字文創」也在50秒內售罄……有數據顯示,此前閒魚網站上已有多位用戶開始出售支付寶敦煌飛天NFT,價格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不過很快閒魚便下架了敦煌飛天NFT。

3月26日,來自全國50家博物館、高校的60位館長、學者聯名發布了《關於博物館積極參與建構元宇宙的倡議》,呼籲博物館應順應時代發展,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參與建構元宇宙。該《倡議》從「資源共享,普惠互利」「場景共創,提升自己」「標準共建,與時俱進」和「責任共擔,守正創新」四個方面的內容出發,呼籲博物館面對元宇宙,應與時俱進地把握新機遇、迎接新挑戰,積極主動參與建構元宇宙,探索博物館領域元宇宙建設標準規範,在相關主題的國際對話中發出中國聲音。

螞蟻鏈「寶藏計劃」上線的「故宮太和殿上屋脊獸龍」 數字藏品

同時,針對當前文博界融合元宇宙發展的探索實踐,日前,國家文物局有關司室在北京組織召開了數字藏品有關情況座談會,針對數字藏品發展現狀,圍繞文博機構的公益屬性、數據安全、消費者權益等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與會專家認為,文博單位應積極推進文物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在文物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中,文博單位要堅持公益屬性。鼓勵社會力量通過正規授權方式利用文物資源進行合理的創新創作,以信息技術激發文物價值闡釋傳播。文博單位不應直接將文物原始數據作為限量商品發售;要建立權責清晰、程序規範、統籌有力的管理制度,確保文物信息安全。消費者應選擇合理合法、健康有序的收藏方式,維護自身正當權益,遠離因盲目炒作產生的風險。

而對於當前火熱的元宇宙,在清華大學新媒體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2021年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中也指出:元宇宙仍是一個不斷演變、不斷發展的概念,不同參與者也會不斷豐富其含義,元宇宙產業發展目前仍存在資本操縱、輿論泡沫、隱私風險、倫理風險、立法監管空白等風險,元宇宙的技術生態和內容生態目前都尚未成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