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人物誌」系列專欄 第一期——南開校父·嚴修

南開大學天津校友會 發佈 2022-05-21T23:00:40.121404+00:00

嚴修主張「講中學以通經致用,講西學以強國富民」,強調德、智、體、美四育並進,特別注重人的修養和校風建設。


有這樣一位老先生

他是清朝翰林

卻鍾情於新式教育

很多人知道他創建著名的南開學校

被譽為南開校父

但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

他還是中國新式教育的總設計師


他資助周恩來到歐洲留學

即便知道了周恩來的共產黨身份

也未曾中斷

周恩來一生感恩與他

他就是嚴修

他對天津的文化建設

乃至中國近代教育

都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卓識遠見,教育救國

嚴修主張「講中學以通經致用,講西學以強國富民」,強調德、智、體、美四育並進,特別注重人的修養和校風建設。

創立南開大學,被稱為「南開校父」。嚴范孫,名修,字范孫,號夢扶,別號偍屚生,直隸天津(今天津)人。34歲出任貴州學政(即教育主管)。光緒皇帝對他十分器重,曾多次召見他。嚴范孫早年入翰林,後出任貴州學政、學部左侍郎等職。後來戊戌變法失敗後,辭職返鄉,但仍堅持認為中國需要改革。後來與張伯苓一起創辦了南開系列學校,1919年又創辦了南世後,南開校友集資在南開中學內興建了「范孫樓」。

嚴修早年受過系統的封建科舉教育,中進士、點翰林,攀上了封建統治階層。但是與一般的封建官吏不同,他以強烈的民族正義感和敏銳的洞察力較早地看到了世界潮流和國勢阽危的嚴峻。他勇敢地走出迂腐顢頇的封建營壘,率先大聲疾呼:「中國自強之道,端在教育,創辦新教育,造就新人才。」

1894年他任貴州學政,推廣新學,選拔人才,歷時四載,開啟黔省一代文風,被當地譽為「經師兼人師」。1897年嚴修任滿北返,時值中日甲午海戰失敗之後,政治腐敗,外侮日亟,國勢危殆。先生憂國憂民,他認為:「欲強中國必須變法維新;而變法維新,則非創辦新教育不可。」他又認為:「方今之勢,非自強不能自存,非人才不能自強,非講學不能育才,尤非盡人皆明志樸學不能有成,而濟時艱。」

 而後幾年,嚴修大力推進民間辦學,熱心於鄉里興學。開始以其嚴氏家館為基地,改革舊式教育,推進「西學」傳播。邀張伯苓來教家塾,講授數理化、英語和體育等新課程,開津門西學之先。他又聯合士紳創辦民立第一、第二小學堂,協助地方當局辦起多所官立小學與半日學堂、補習所、研究所等多種教育機構。

20世紀初葉,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為教育的發展創造了社會條件,「大學教育之設施及擴充,為中國最急切之要求」。嚴修不失時機地適應社會的呼喚,在南開中學的基礎上,開始試辦高等教育。1916年,他與張伯苓校長大膽開辦專門部和高等師範班,這可謂南開辦大學的濫觴。高等師範班只辦了一屆,終因師資匾乏,經費短缺,難以為繼。嚴修沒有灰心氣餒。他與張伯苓商定,先由張伯苓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高等教育,隨後即於1918年嚴修赴美參觀考察。走訪美國東西各地,對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葛林奈爾大學、舊金山大學等學校的學制、行政管理、辦學經費、教育教學方法及設備、圖書情況詳細調查研究。


·簡賢任能,慧眼識才

對於南開文科的發展,嚴修曾與梁啓超聯合,吸納優秀人才,使文科在全國建立學術地位和影響。在辦南開教育上,嚴修一直把張伯苓視為知己和同志。他十分信任和支持張伯苓。張伯苓最初主持南開教育是極不容易的,社會上並不理解南開大學建校的初衷和主張。面對社會的壓力,正是嚴修給予了張伯苓堅強的支持。

歷史已經證明,張伯苓的確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南開之所以辦出驕人的成績,南開大學之所以成為一所著名大學,張伯苓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說,嚴修慧眼識賢才,他給南開大學選了一位好校長,這也正是他對南開的最大貢獻。

嚴修慧眼識賢才,還表現在他對周恩來的器重和資助上。1913年周恩來考入南開中學。在南開這個中西文化融合的教育環境中,周恩來很快顯露出品學兼優的才能,得到嚴修的格外賞識。

1917年周恩來中學畢業赴日本求學,翌年4月嚴修去美國考察教育途經日本,受到周恩來熱烈歡迎。在幾天的時間裡,周恩來一直相伴左右,甚至在嚴修下榻旅館留宿徹夜長談。嚴張告訴周恩來南開將設大學,歡迎他回母校就讀。

1919年「五四」前夕,周恩來回到天津,經嚴張同意免試進入南開大學文科。他主編《天津學生聯合會報》,組織「覺悟社」,勇敢地站在反帝反封建鬥爭的第一線,帶領廣大進步青年學生請願,遊行示威,抵制日貨,開展以科學、民主為主旨的新文化運動。

1920年1月遭反動當局逮捕身陷囹圄之中,仍然不減鬥爭銳氣。嚴修一如既往看重周恩來。他與張伯苓商量以他在南開設立的「嚴范孫獎學金」資助周恩來出國深造。10月,他給駐英國公使顧維鈞寫信,為周恩來介紹去英國留學。

周恩來到達歐洲後,一直與嚴修書信往還,保持密切聯繫。1922年舊曆正月初五,周恩來的父親周懋臣特去拜謝嚴修。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寫的《西行漫記》中說:「周在歐洲時,他本人的經費支持者是南開大學一位創辦人嚴修。周恩來在歐洲參加共產黨後,有人曾勸嚴修不要再給周恩來以資助,但他不為所動,以「人各有志」奉答,繼續寄錢給周恩來。對此,周恩來十分感激。他深情地說:「嚴老先生是封建社會的一個好人。」


·女子教育的拓荒者

嚴修的先進思想,還體現在男女教育並重的觀點上。

在創辦嚴氏家館不久,1902年冬天,他首創嚴氏女塾,以自己的女兒、兒媳,以及親戚朋友的女兒為學生。《大公報》稱它是「女學振興之起點」。3年後,嚴修又把女塾改為一所包括小學和中學的嚴氏女子學堂。

在女塾,他親自教作文,把自己從日本帶回來的畫片分發給每個學生,讓她們根據圖片內容來寫作文。這種作文方式在當時是很新穎別致、生動活潑的,能啟發學生的想像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嚴修最早提出反對婦女裹足,親自編寫了《放足歌》,教給女塾學生演唱。這些歌謠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並被廣為傳誦。

20世紀初葉,嚴修開設了保姆講習所(即幼兒師範)和蒙養園(即幼兒園),又同另外幾位開明士紳出資創辦了3所民立小學堂。嚴修這一系列活動,大大推動了天津近代教育的發展。

20年代,嚴修先後協助張伯苓創辦了南開女中部和小學部。到1928年,南開系列學校(小學、中學、女中、大學)全部建成。

完成了歷史賦予的偉大使命後,一代人師嚴修於1929年3月15日與世長辭,享年69歲。3月16日《大公報》發表社評《悼嚴范孫先生》,對他評價極高,稱讚他「不愧為舊世紀的一代完人」。

1936年南開校慶,由校友捐資,在中學部修建「范孫樓」,並鑄造嚴修銅像一尊,讓校父的業績和形象,永遠活在世世代代的南開學子心中。


·以身作則,嚴於律己

在清朝以前有「青樓、賭場」沾不得,而後就多了一樣『鴉片』。尤其是鴉片危害甚大,奪取人心神,損害人身體,十分可怕、一旦染上,非大富大貴之家不可支撐吸食鴉片。通過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讓廣大普通老百姓知道鴉片的危害以及官府的態度,使得鴉片潛在暗處。

然而有一樣東西卻好似鴉片,但卻被大家心安理得的認同,而危害卻十分巨大——煙。這時學者嚴修就提出,煙的危害比之鴉片危害還大,並書寫書籍勸告世人。

嚴修不僅僅在教育這,還在戒菸這一領域頗有成就。對於傳統的「麻雀牌、彩票、紙菸」深惡痛絕。認為那些「無所事事」。「無賴之徒」才喜歡聚集在一起玩麻雀牌;而彩票會讓人產生僥倖心理。

梁啓超作為中國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學者,受世人 矚目,一言一行都被天下人所關注。然而卻有一陋習,就是梁啓超好賭。於是嚴修就書信一封勸梁啓超說,你現在是公眾人物,怎能有此等陋習,被世人效仿就不好了。

嚴修的勸人都是自己先做到,才去勸說他人。明悟「思勸人」的前提就是「要自治」,要不怎麼有說服力。嚴修的自治與勸人,也是傳達著一個「自律、自信」的思想。


·南開四十字鏡箴

南開中學堂的正中,聳立著一座莊嚴肅穆的灰色樓房,它就是著名的東樓——解放後闢為「周恩來同志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紀念館」,周恩來在南開讀書時,曾在這個樓里上課。

進入東樓,最引人注目的是走廊內那面大穿衣鏡,鏡子上端的橫匾上鐫刻著嚴修親筆題寫的「容止格言」:「面必淨,發必理,衣必整,鈕必結;頭容正,肩容平,胸容寬,背容直;氣象:勿傲,勿暴,勿怠;顏色:宜和,宜靜,宜莊。」

這40字箴言,成為南開學生最早的文明禮貌和遵守紀律的行為規範。

一次,美國哈佛大學校長伊里奧博士來南開參觀,見這裡的學生舉止言談、風度儀表都同其他的學校不同,便問張伯苓原因何在。張伯苓把他帶到穿衣鏡前,將上面的箴言向他細細解釋。伊里奧聽了十分欽佩,回國以後講給他的同事和朋友們聽,於是這件事就在美國傳開了。不久,美國洛克菲勒基金團派人到南開,將鏡上箴言拍攝下來,回去後刊登在美國的報紙上,對南開的這種教育方式推崇備至。南開中學堂是私立學校,經費來源主要靠向社會募捐。嚴修常常帶著年輕的張伯苓周旋於軍、政、官、商各界中,他們自稱是「化緣的老和尚」。


·教育理念

嚴修不僅從物質上給予南開大學支持,其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對學校早期的辦學宗旨、專業設置、教學內容和人才培養模式等無不有著重要指導作用。嚴修主張「講中學以通經致用,講西學以強國富民」,強調德、智、體、美四育並進,特別注重人格修養和校風建設。對於南開文科的發展,嚴修曾擬與梁啓超聯合,吸納優秀人才,使文科在全國建立學術地位和影響。在辦南開教育上,嚴修一直把張伯苓視為知己和同志。他十分信任和支持張伯苓。張伯苓最初主持南開教育是極不容易的,社會上並不理解南開大學建校的初衷和主張。面對社會的壓力,正是嚴修給予了張伯苓堅強的支持。歷史已經證明,張伯苓的確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南開之所以辦出驕人的成績,南開大學之所以成為一所著名大學,張伯苓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可以說,嚴修慧眼識賢才,他給南開大學選了一位好校長,這也正是他對南開的最大貢獻。

對於學生晚輩,嚴修也決不以年高德劭自居,而是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他認為「人各有志,奚能相強」,但他特別強調學生要涵養道德,培育人格,成為「有志之少年」。他在給南開中學第一屆畢業生的訓詞中說:「諸生今日中國少年之一部分也,勉之勉之,勿志為達官貴人,而志為愛國志士。」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南開學子實踐中詮釋南開精神。

嚴修不僅從物質上給予南開大學支持,其教育思想和辦學理念對學校早期的辦學宗旨、專業設置、教學內容和人才培養模式等無不有著重要指導作用。

南開大學初建時,嚴修就和張伯苓一起提出了「文以治國、理以強國、商以富國」的辦學理念,設文、理、商三科(後改稱學院)。當今天我們以一個回顧的視閾看那時北京、上海等地開辦的許多私立大學,都只是辦文、法、史、地、國學等文、法科,而教師更是抱著線裝書去上課的情形時,更感到南開在辦校伊始就在文科以外設立理科和商科,並聘請留美多年的凌冰博士為大學部主任的舉動,足見嚴修、張伯苓作為傑出教育家的遠見卓識。

對於南開文科的發展,嚴修和張伯苓曾聘請飲譽海內外的政治活動家和「百科全書式」的學術大師梁啓超來南開演講,還為全校學生開設必修課——「中國文化史」,受到了空前的歡迎。他們還擬與梁啓超聯合,吸納優秀人才,使南開文科在全國建立學術地位和影響,梁啓超對此也信心十足,表示「若將文科全部交我,我當負責任」,「南開文科辦三年後,令全國學校文史兩門教授皆仰本科供給」。後來,梁啓超的這個計劃因故未能實現,他又計劃在南開設立「東方文化研究院」,採用半學校半書院制,院舍在南開,課程與南開保持相當的聯繫,主要研究孔孟思想和宋明理學。嚴修、張伯苓對此十分贊成,多次與梁啓超研究磋商。


·人物評價

「嚴修是中國近代政治社會重大變革轉折時期與時俱進、勇於革新的旗幟人物。」「嚴老先生是封建社會的一個好人。」

——周恩來

「嚴修是中國舊道德傳統和學識淵博最可敬佩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位學者、藏書家、詩人、哲學家,最具公德心的愛國志士。」

——胡適

南開大學創校校長張伯苓直稱嚴修為南開「校父」。

——張伯苓

1929年3月15日南開「校父」嚴修在天津病逝,享年69歲。遍及全世界各地的南開校友捐款,在南開中學建「范孫樓」,並塑造了銅像。1992年,南開大學又塑銅像於校園,以此來紀念嚴修一生矢志新學的功績和對祖國教育事業的貢獻。南開大學作為在中國教育近代化進程中,以中國人自己的力量創辦新式大學的成功典範。他對教育的極大熱情和無私奉獻精神,使人感懷和欽敬。

嚴修去世後,南開大學召開追悼會。張伯苓高度評價嚴修的辦學功績,他說:「嚴先生道德學問,萬流共仰!個人追隨頗久,深受其人格陶冶。南開之有今日產先生之力尤多。嚴公逝世,在個人失一同志,在學校失一導師,應尊嚴先生為校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