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20所高校,將更名大學?

麥可思研究 發佈 2022-05-22T10:52:46.330101+00:00

5月15日,廣東金融學院發布了《廣東金融學院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中提到學校的一大重要目標:力爭實現大學設置指標,爭創國內第一所金融大學。高校更名大學,一直是高教界備受關注的焦點話題。

5月15日,廣東金融學院發布了《廣東金融學院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其中提到學校的一大重要目標:力爭實現大學設置指標,爭創國內第一所金融大學。


高校更名大學,一直是高教界備受關注的焦點話題。更名大學,對學校發展能夠起到多方面的推動作用,加之近年來國家支持應用型本科院校和職業技術大學建設,許多高校都將更名大學列為學校的重要工作目標。此外,不少地方政府也出台政策、劃撥資金以支持本地高校更名大學。


根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超過20所高校傳出更名大學的動態



從地域上看,今年傳出更名大學動態的高校涉及全國多個省份,其中,安徽省和浙江省的高校較多(分別有4所和3所)。


從更名進度上來看,不少高校更名大學已經納入「十四五」高校設置規劃或已經上報至教育部


比如福建省信訪局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回復網友對「廈門理工學院更名大學」進度的問題時表示,廈門理工學院已基本具備了更名大學的相關條件,且該校更名大學已列入《福建省高等學校設置「十四五」規劃(草案)》。再如牡丹江學院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答覆網友關於「牡丹江學院更名大學」相關情況時就透露道,該校更名事宜已列入黑龍江省高校設置「十四五」規劃並上報教育部備案


此外,還有一些高校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比如無錫市人民政府印發的《「十四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明確表示,支持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建設「無錫職業技術大學」;安徽省教育廳在其官方網站發布的《紮實推進高校設置工作 促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的文章中提到安徽省已申請啟動蚌埠醫學院、合肥學院更名大學的工作


更名大學,實現自身發展突破


高校更名大學,有著追求自身更廣闊發展的邏輯。


有學者指出,校名與實際辦學情況不匹配是高校更名的現實性因素,為促進學校發展,高校會主動或被動變更學校名稱。還有學者表示,擴大和優化招生是高校更名的直接因素,學校校名傳遞了院校質量等信息,而這影響學生對就學地點和收益的判斷,進而影響學生決策,最終對學校聲譽、招生產生重要影響。高校更名能促進高校招生規模擴張,提高生源質量,這是高校的發展策略。


此外,更名大學、提升學校層次還能獲得國家及地方政府更多的財政預算。以江蘇省部分高校2022年預算為例,不同層次的高校差異顯著。



具體來看,「雙一流」大學經費優勢明顯。東南大學預算經費達到119.03億元,南京大學也有93.47億元,其它「雙一流」大學經費也普遍在20億元以上。


與「雙一流」大學相比,如常州大學(11.35億元)、蘇州科技大學(9.84億元)等地方高校的預算經費則少了不少。最後,如宿遷學院(4.42億元)、江蘇警官學院(4.22億元)等以「學院」命名的地方高校經費預算則更低一些。


更名大學、提升學校層次從而獲得更多經費,又能夠助力學校引進更高水平的師資、更新升級教學科研設施、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攀登新的發展高峰。不少高校正在為之努力。


更名大學,道阻且長


高校更名大學,也可謂是道阻且長。


在2006年教育部發布的《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中就已經明確了「大學」和「學院」在辦學規模、學科與專業、師資隊伍、教學與科研等方面的不同標準



高校想要更名大學,首先要對照標準,補齊差距,在量化指標上達標,這需要學校在相關工作上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硬體標準達到後,高校的更名之路也只是走完了「第一步」。之後,學校的更名申請還需要納入省級政府規劃,上報教育部,接受教育部和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的審查和考評。從提出更名到摘得「大學」二字,高校往往需要付出數年的努力。


並且,高校更名大學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黑龍江省某高校就曾經在2021年公開表示其更名大學的申請雖然列入了黑龍江省高校設置「十二五」規劃,但經過努力並未達到國家要求,因此未能更名大學。此後,該校將再次提出更名大學申請並正在按照國家校設置程序積極推進相關工作。


同時,在當地政府2021年發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也明確,該校更名大學再次得到支持。但該校這次更名是否能夠成功還未可知。


END


更名大學,是高校發展的正常路徑,但高校也需要留意只圖「大學之名」,而忽視內涵建設和水平提升的現象。


針對這類現象,教育部在2017年發布的《關於「十三五」時期高等學校設置工作的意見》就曾明確表示,堅決糾正部分高等學校貪大求全,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綜合性、多科性發展的傾向,嚴格依據標準審批「學院」更名「大學」,切實引導存量高等學校把精力和資源用於特色學科專業建設與內涵發展上來。


來源:麥可思研究整理自教育部網站、中國高教研究、人民日報、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各高校網站及官微、各地方政府網站等,轉載請註明來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