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極限壽命130歲,阻礙永生的原因,你真的了解嗎?

太空記 發佈 2022-05-22T22:23:44.167655+00:00

如果可以控制自己的壽命,你想活多少歲?然而現實是,我們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卻只有77.3歲。那你有沒有想過,人類的壽命到底是由什麼決定的?

如果可以控制自己的壽命,你想活多少歲?

然而現實是,我們中國人的平均預期壽命卻只有77.3歲。

那你有沒有想過,人類的壽命到底是由什麼決定的?

阻礙我們人類永生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自古有蜉蝣朝生暮死一說,像我們常見的老鼠,最長壽命只有3年,而海洋中體型最大的鯨魚卻能存活100多年,難道說動物的壽命跟其體型有關係。


動物壽命的長短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主要跟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1.生物性成熟的早晚之分

老鼠長到三個月就能夠進行交配並將自己的DNA延續下去,但是這也就意味著老鼠性成熟只需要三個月,而一旦能夠被延續下去,那就意味著生命將開始走下坡路,這也就是為什麼老鼠的壽命只有3年。

而人類的性成熟時間一般在15-16歲,直到20歲發育完全停止,照這樣計算,人類最高的預期壽命只能活到120-130歲。

2.生物體型大小

生物的體型大小對於壽命也有一定的影響,在自然界中,體型較大的生物所能受到的外來威脅往往較少,同時它們的防禦力和生命力都較強。

除此之外,體型較大的生物在身體發育的時間上花費地會更多,比如大象的幼崽哺乳期一般在4-5年,而真正達到性成熟則需要15-18年,因此它們的最長壽命能長達120歲。

2.生物遺傳

而除了這些客觀因素之外,還有一條主觀因素那就是生物遺傳。

有人認為染色體上的基因序列決定了壽命的長短,而這些信息往往直接會作用於細胞的末端染色體一種叫端粒酶的物質。

在不同的細胞中,它的長度不同,而端粒的長度也決定著細胞的分裂次數,當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酶就會消耗一點,直到完全消耗完,細胞便不會再分裂,生命體也開始向年老色衰走去,直到最後消亡。

既然生物性成熟和生物的體型大小等不可控因素都會影響生物壽命長短,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延長我們的預期壽命呢?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兩名科學家對動物基因的研究發現,控制食物卡路里含量可能有助於延長壽命。

普羅拉和溫德魯奇通過研究老鼠的基因變化,發現在保證老鼠正常活動的情況下,老鼠體內的基因在食量不足下,將會繼續保持「青春活力」,即進食低卡路里食品的老鼠壽命延長了一半。

而這個實驗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在保證能夠滿足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前提下,減少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可能對延長我們預期的壽命會有一些幫助。

而對於現代人來說,合理的作息和生活規律對我們的幫助才是最大的。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各種加班,熬夜對於當代人來說也越來越平常,有人甚至為趕一個方案而熬了幾個通宵。

我們時常也能聽到某某公司員工猝死在工作崗位上,而這主要是因為人們的作息規律被打亂,身體在這樣高壓的環境下被拖垮,自然預期壽命也會大打折扣,所以在現在的社會要想活得更久,更重要的就是勞逸結合。

此外,適當運動也很重要,運動可以促進體內血液循環,加快身體的新陳代謝,從而讓體內各項指標都正常運轉,這樣也有利於預期壽命的提升。

除了良好的作息和飲食習慣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外,延長壽命或許能從基因下手,那麼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根據基因學相關研究表明,人之所以會衰老其最大的誘因就是端粒的磨損,隨著年齡的增長,細胞不斷分裂,而染色體末端的端粒也會變得越來越短。

在細胞分裂50-70次之後,端粒將會被消耗殆盡,細胞也會出現複製性衰老,不再分離。

以人類目前的手段,過度表達端粒酶、延長端粒酶又會誘發癌症,所以延長端粒酶目前是一個不可取的方法。

既然不能延長,那麼科學家們便開始轉手研究如何延緩端粒磨損的速度,因為端粒磨損跟細胞分裂掛鈎,而減緩端粒的分裂速度將會有效地延長生物體的預期壽命。

而如今市面上出現的一批抗衰老藥物,其主要的工作原理就是延緩端粒的磨損速度。

截至到2020年,市面上較為流行的延緩端粒磨損的藥物主要有:雷帕黴素、二甲雙胍、阿卡波糖、NAD+補充劑、亞精胺等等。

而這些藥物主要是用於治療端粒衰減而引發的各種疾病,一般人也是比較難以接觸這些藥物的。

而在我們的世界裡,確實存在一種細胞,而這種細胞就逃脫了端粒酶的控制,而實現了無限的增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永生,這個細胞就是大名鼎鼎的「海拉細胞」。因為它能實現無限增殖,因此它在一些科學領域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而之所以它能夠無限增殖,是因為細胞內部有一種特殊的酶,當基因端粒磨損後,它能夠作用於上面,增加它的長度,這才有無限增殖。而海拉細胞也很有可能帶領人們解開永生的秘密。

當然,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實現永生只能在科幻作品中看到,而如果人類有朝一日真的實現了永生,那麼這真的會是一件好事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