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坤:烏軍抵抗意志因何空前頑強?

秦安戰略 發佈 2022-05-22T23:06:12.090620+00:00

烏克蘭戰爭中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那就是烏克蘭軍隊的戰鬥意志相當頑強,他們在同而俄羅斯軍隊的戰鬥中,即便陷入毫無生機的絕望之中,也很少有繳槍投降的事情,儘管戰場曾不時出現零散投降的烏軍士兵,但迄今為止都沒有發生大規模放下武器的現象。

烏克蘭戰爭中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那就是烏克蘭軍隊的戰鬥意志相當頑強,他們在同而俄羅斯軍隊的戰鬥中,即便陷入毫無生機的絕望之中,也很少有繳槍投降的事情,儘管戰場曾不時出現零散投降的烏軍士兵,但迄今為止都沒有發生大規模放下武器的現象。總體而言,烏克蘭武裝力量的抵抗意志十分頑強,這是一個不能不承認的事實。

這種情形,同2014年相比判若雲泥、完全不可同日而語。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的過程中,烏克蘭軍隊基本上沒放一槍,連個抵抗的樣子都沒擺,就乖乖舉手投降了,以至於俄羅斯軍隊兵不血刃地就把偌大一個克里米亞半島收回已有。

從2014年到現在,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翻天覆地般的變化呢?

有人對此做出評價和議論。他們說,因為烏克蘭人不想回到前蘇聯,因為這場戰爭是民主與專制,光明與黑暗之戰,烏克蘭人民不想再接受專制統治,所以堅決抵抗;還有人說,是因為西方的大力支持,鼓舞和振奮了烏克蘭人的抵抗決心,等等。

上述這些說法不能說沒有一點道理,但總體上似是而非,不過以偏概全。「不想回到前蘇聯」、「不想再接受專制統治」這些因素有沒有,回答肯定有,譬如波羅申科、薩卡什維利、季莫申科等人一定是這樣的想法。但這些因素並非具有普遍性,更沒有什麼決定意義,在前線浴血奮戰的烏克蘭士兵沒有這個覺悟,不會有這樣的政治站位,也無暇從哲學與戰略高度上去考慮這樣的問題,因此,這種政治化的解讀其實很庸俗。

筆者以為,造就烏軍在此次戰爭中抵抗意志空前頑強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兩點:

一是強烈的國家民族意識

正所謂「國家不幸詩人幸,話到滄桑句便工」,苦難歷來都催人成熟與走向奮進。個人是這樣,國家也是這樣。烏克蘭國家多年來跌宕翻覆的風雲變化,極大地喚醒了烏克蘭人民的國家意識,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民族心理。烏克蘭西化精英所推動的加入歐盟、加入北約活動,一個意外的副產品,就是調動了烏克蘭人的國家觀念,尤其是冷戰結束後出生的青年一代,他們更對現如今的烏克蘭具有鮮明的歸屬感,而對於前蘇聯則感覺似乎是遙遠的歷史,更對俄羅斯充滿陌生的惡意;

二是流血衝突所積澱的仇恨

自2014年以來,烏克蘭同俄羅斯之間事實上就一直處於戰爭狀態,俄羅斯支持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地的獨立運動,而烏克蘭則一直使用武力鎮壓,彼此大打出手,戰爭持續進行,幾次達到高潮,尤其是 2015年的傑巴利采沃戰役,更是雙方參戰兵力達數萬人的大會戰,戰爭中烏克蘭方面敗多勝少,屢屢遭受嚴重的屈辱與挫敗。

戰爭所帶來的後果就是仇恨,尤其是戰敗一方,仇恨感更加強烈,往往都要頑固地延續相當長的歷史時期。譬如1962年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直至今天仍然讓一些印度人憤懣不已,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也是這樣,也是一些越南人激烈反華的由頭。俄烏兩國之間長達近十年的戰爭衝突,所造就的敵意與仇恨足以壓倒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個民族之間的親緣關係。現實的情況正是這樣,此次烏克蘭戰爭過程中,烏克蘭老百姓對俄羅斯軍隊很排斥,不管俄羅斯方面怎樣遂行人道主義舉措,都完全沒有獲得烏克蘭老百姓的認可與認同,相反,他們認同並認可烏克蘭政府,支持政府的抵抗和戰爭政策。

這樣的情緒意識反映到烏克蘭武裝力量中來,就是戰場上往往戰鬥到最後一個人。

這就引出俄羅斯方面戰前是不是判斷失誤的問題。

有人說,戰前普京得到情報,說只要俄羅斯出兵,烏克蘭軍隊將同當年在克里米亞的表現一樣,紛紛倒戈投誠,烏克蘭的老百姓將大面積歡迎俄軍進入,因此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將如快刀斬亂麻一般,短時間內就達成目的、解決烏克蘭問題。

但事實完全出乎普京預料,他情報不准,完全低估了烏克蘭和烏克蘭武裝力量,戰略判斷嚴重失誤,以至於戰場上舉步維艱,根本無法實現既定目標。

竊以為,對於發起這場「特別軍事行動」,普京總統需要做出的重大戰略判斷很多,譬如美國和北約會不會參戰,俄羅斯經濟與社會能否承受,重要相關國家的立場取向,等等。烏克蘭及其軍隊好不好打,也只是其中之一。在這個問題上,普京是不是有失誤的地方,有多大的失誤,這個事情現在大概只有普京自己清楚知道,其它別人一概都是瞎猜。

不管普京總統有沒有失誤,但在這個問題上,俄羅斯至少有兩點不足:

其一,俄羅斯的敵軍工作做得很不夠,在加強對敵宣傳,收買、離間和瓦解烏克蘭軍隊方面不見相應的成效,這一點,甚至還不如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之所作所為,本來俄羅斯應該更有便利條件與可能;

其二,戰爭打到現在,俄羅斯應該丟掉對烏克蘭及其武裝力量的幻想,不能指望在戰場膠著狀態下還能夠達成協議,還能以一紙協議來結束戰爭了。從烏克蘭的民族情緒與其武裝力量的作戰意志上看,這場戰爭完全可能長期打下去,烏克蘭不會輕易就妥協認輸,整體上都將會十分頑強。

這些不足以及由此而來的教訓,足以為未來中國之鑑之戒。

註:本文作者為「秦安戰略智庫」核心成員張志坤,為本平台原創作品,新的一年,祝願大家攜起手來、戰勝疫情、遏制霸權,一起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