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報!西農13項成果獲2021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招 發佈 2022-05-22T23:33:44.860921+00:00

4月14日,陝西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2021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葡萄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我國1/3以上的葡萄種植於新疆、寧夏、陝西等乾旱和半乾旱主產區,在生產過程中常遭受乾旱及葡萄白粉病、灰霉病等逆境脅迫的影響,每年由此造成的減產損失約為30~40%,嚴重可達60%以上,培育優質抗逆葡萄新品種是葡萄產業綠色發展急需解決的科學問題。


4月14日,陝西省人民政府網站發布《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2021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陝政字[2022]21號)。其中,我校主持完成8個項目斬獲陝西科技獎;我校參與完成項目5項獲獎。


我校主持完成獲獎項目簡介

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園藝學院,王西平教授,《葡萄抗逆關鍵轉錄因子發掘及功能解析》

葡萄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重要地位,我國1/3以上的葡萄種植於新疆、寧夏、陝西等乾旱和半乾旱主產區,在生產過程中常遭受乾旱及葡萄白粉病、灰霉病等逆境脅迫的影響,每年由此造成的減產損失約為30~40%,嚴重可達60%以上,培育優質抗逆葡萄新品種是葡萄產業綠色發展急需解決的科學問題。轉錄因子是植物適應逆境脅迫的重要調控因子,發掘葡萄抗白粉病、灰霉病與抗旱關鍵轉錄因子,解析其抗逆功能及其調控機理,為葡萄抗逆育種提供基因資源,具有重要的育種實踐價值。

本項目自2007年開始,在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持續資助下,在葡萄全基因組範圍上發掘出了葡萄抗白粉病、灰霉病與抗旱關鍵轉錄因子,解析了抗白粉病、灰霉病及抗旱關鍵轉錄因子基因功能及其調控機理,創建了高效發掘抗逆關鍵調控轉錄因子基因的的理論方法和技術體系,首創了葡萄功能獲得抗逆新種質創製技術體系和基於CRISPR/Cas9的葡萄功能缺失抗逆新種質創製技術體系,培育出一批葡萄抗逆種質材料,為推動葡萄抗逆分子育種發展奠定了重要理論和育種應用基礎。

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水保所,方臨川研究員,《重金屬在根—土界面的分子形態及其環境效應》

重金屬化學形態決定其在土壤環境中的有效性和生物毒性,獲取準確的土壤固-液體系重金屬形態分布對土地安全利用以及環境風險評估和土壤重金屬閾值至關重要。重金屬的根際形態轉化是調控其在土壤-植物系統遷移的關鍵,由於土壤介質的非均質性,重金屬在土壤組分上吸附的分子機制與根-土多界面的分配與轉化機制尚不明確,導致土壤-植物系統中的形態轉化、遷移過程、主控因素以及調控機制仍不清楚,影響了植物-微生物的修復技術的構建和應用。

該項目針對我國糧食安全需求及全球工業化與土壤學的前沿問題,融合土壤學、微生物學與環境科學等多領域科學理論,開展了重金屬在土壤固相組分表面吸附的分子機制、根-土界面的分配與轉化過程的科學研究,系統研究了不同重金屬污染類型土壤中根-土界面上重金屬的分子形態及其生物有效性,揭示了根際微域重金屬的形態特徵及其對根際環境變化的響應機制。

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水建學院,蔡煥傑教授,《農業生態系統水分消耗及溫室氣體排放對變化環境的響應》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將使覆蓋了近 40%地球陸地的農業生態系統面臨很大挑戰。然而,由於不同環境變量之間相互作用的複雜性,環境的變化對農業生態系統水碳效應還不明確。項目自2003年開始,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將田間試驗、機理分析與模型模擬相結合,系統研究了農業生態系統水分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特徵,探明了影響農業耗水和溫室氣體排放通量的關鍵環境因子,揭示了影響農田溫室氣體排放的土壤環境機理,闡明了區域農田主要作物需水量、水分生產力及溫室氣體排放量對變化環境的響應機制。在「碳達峰」和「碳中和」的需求背景下,成果為實現農業生態系統節水、減排提供了科學依據和調控路徑。

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農學院,吉萬全教授,《優質強筋抗病小麥新品種西農509和西農529的選育和推廣》

小麥是我省的主要口糧作物,其品質的提高關係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主產區關中是我國南北氣候的過渡帶,冬春氣溫、濕度變化劇烈,多種病害如條銹病、 赤霉病常發、重發,倒春寒、乾熱風等頻發。項目組圍繞優質強筋、多抗高產小麥 新品種的重大需求,通過改進優質亞基分析技術、構建了早代品質檢測和多性狀綜 合鑑定的後代選擇體系,通過精準高效的優質、抗病、高產性狀的遺傳累加和聚合 技術,把優質強筋、抗病高產等育種目標性狀有效聚合,培育出適宜陝西關中和黃 淮麥區種植的優質強筋、抗病高產的小麥新品種西農 509 和西農 529,促進了陝西乃至我國小麥生產的發展。

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動科學院,陳玉林教授,《陝北白絨山羊種質創新與高效健康養殖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農安天下,種鑄基石。畜禽良種對畜牧業發展的貢獻率超過40%,決定著畜牧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然而,我國主要畜禽品種資源長期依賴進口,亟待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具有競爭力的畜禽新品種,提高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在荒漠半荒漠區和黃土高原農牧交錯區,絨山羊產業一直是農牧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其經濟社會生態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

近十年以來,在中省多個科技項目資助下,項目組針對絨山羊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品種退化、絨肉生產性能低、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等突出問題,圍繞陝北白絨山羊優異種質基因挖掘與評價、種質創新、高效生態健康養殖等開展攻關研究,建立了陝北白絨山羊核心育種群,創製了絨肉兼用的基因編輯絨山羊育種資源群體並進行了系統評價。同時,開展了絨山羊營養需要量、家庭羊場「兩年三胎」及高效舍飼健康養殖配套技術研究,形成了陝北白絨山羊家庭羊場種養一體化生態養殖模式,經濟社會生態效益顯著,引領示範作用突出。

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林學院,樊軍鋒教授,《油松育種資源選擇、測定和高世代遺傳改良》

油松生長快、材質好、抗逆性強,是陝西用材及生態環境建設最主要造林樹種,每年人工造林數量約占全省針葉樹造林總數量80%以上。開展油松良種選育研究,經濟、生態、社會意義重大。

其理論與技術集成在洛南縣古城國有林場、周至縣國有厚畛子生態實驗林場、隴縣國有八渡林場、延安市橋山國有林管理局等單位油松良種基地建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大大提高了以上4個良種基地科技水平及種子園所產種子遺傳品質和種子產量,取得了良好經濟、生態、社會效益。

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動科學院,任周正副教授,《飼料添加劑新型微丸載體生產關鍵技術研發與推廣》

載體是飼料添加劑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國內外對載體的研究極度匱乏,載體應用盲目性、隨意性突出,載體分級變質、微量成分失活、黴菌毒素污染、重金屬超標等問題頻發,危及動物健康和生物安全

在產業需求的牽引之下,項目組將動物營養原理與材料工程技術交叉融合,從「理念」「技術」「產品」三個層面進行創新研究:(1)構建了載體原料資料庫,並提出了複合配製新理念;(2)創製出了新型微丸載體,並匹配開發了全套生產技術體系;(3)制定了微丸載體應用技術指南,並研製了全新飼料添加劑產品。項目組創造性地集成了飼料添加劑新型微丸載體生產技術體系,並進行了廣泛的推廣應用,實現了飼料添加劑產品均勻性、穩定性和安全性的顯著提升,努力推動了飼料添加劑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園藝學院,趙利民研究員,《太白高山地區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綜合防治技術研發與應用》

太白高山是我國越夏蔬菜生產的主要產地,產品主要滿足全國50多個大中城市6-9月高溫季節的蔬菜供應。但是由於種植的蔬菜品種單一,同科作物連作,有機肥源短缺,以施化肥為主,導致土壤有機質缺乏,酸化板結現象嚴重。2008年十字花科根腫病零星發生,之後,短短3-4年時間,發生面積逐年擴大,為害程度逐年加重,輕則減產20%-30%,重則減產50%-60%,病害嚴重田塊直接產量損失達80%以上,甚至毀田,嚴重威脅著當地蔬菜生產,已成為太白高山蔬菜產業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

基於此,2011-2019年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資金項目、陝西省農業科技創新與攻關項目和農業科技示範推廣項目資助下,開展了太白高山蔬菜根腫病疫情分布、災變規律、病菌種群變異、抗病品種、高效栽培模式、綜合防治等關鍵技術研究。

陝西省科學技術獎是我省科技方面的最高層次獎項,代表著陝西科技發展的最高水平,是廣大科技工作者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學精神的集中體現,對於營造創新氛圍、激發創新活力,強化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科技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歡迎選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深造,更多精彩資訊關注頭條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招

素材來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聞網、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公眾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