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移民新村「蝶變」展新顏——平川區全力書寫易地搬遷「後半篇文章」

平川發佈 發佈 2022-05-22T23:35:50.889067+00:00

移民新村「蝶變」展新顏——平川區全力書寫易地搬遷「後半篇文章」(平川區委宣傳部 馬軍華)寬敞整潔的柏油馬路、水電暖齊全的小洋樓、遠處成群結隊的氂牛潔白如雪,近處色彩斑斕的藜麥田裡陣陣飄香……這是如今平川區黃嶠鎮神木頭移民新村的真實寫照。

移民新村「蝶變」展新顏

——平川區全力書寫易地搬遷「後半篇文章」

(平川區委宣傳部 馬軍華)

寬敞整潔的柏油馬路、水電暖齊全的小洋樓、遠處成群結隊的氂牛潔白如雪,近處色彩斑斕的藜麥田裡陣陣飄香……這是如今平川區黃嶠鎮神木頭移民新村的真實寫照。

神木頭村地處黃嶠鎮東南部高寒山區,山大溝深,交通不便,生產生活條件差,曾經是平川區10個深度貧困村之一。為徹底擺脫貧困,2015年在國家精準扶貧政策扶持下,該區確定了神木頭村整體易地扶貧搬遷項目,將大山裡的群眾搬遷到交通便利的公路沿線。經過多年的發展,配套實施了文化廣場、居委會、醫務室、幼兒園、養老院等基礎設施建設,移民新村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村民們的生活條件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開啟了新的生活。村民何任賢說:「我們是從姚溝社搬到新農村,自從搬到這裡後,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娃娃上學就在家門口,看病也很方便,大夫還定期上門為我們檢查身體。」


環境變美了,生活質量提高了。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成了難啃的硬骨頭。為此,平川區聚焦移民搬遷後續發展、服務管理等方面的現實問題,在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上狠下功夫,讓搬遷群眾徹底「挪窮窩」「拔窮根」,走上脫貧致富路。該村黨支部結合當地自然環境、產業特點及資源優勢,通過組建專業合作社、搭建產業服務平台等有效舉措,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大力引導群眾發展藜麥、蕎麥等特色種植產業,著力打造羊、氂牛等富民養殖產業,變輸血為造血,唱響產業發展的「進行曲」,讓搬遷群眾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走進集中養殖小區,一排排圈舍整齊劃一,農戶可以在這裡認領圈舍,免費養殖。王富朴也搭上了養殖的順風車,在家門口發展養羊業,收入連年攀升,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王富朴說:「養殖場地是政府免費提供的,第一批育肥的800隻羊收入了10萬元,收入很好,給了我很大的動力。今年,我準備擴大規模,一年養兩茬育肥羊,這樣一年能出兩批。」據了解,該村通過閒置土地及舊房屋發展養殖業。目前,養殖戶達到80戶,養殖生豬10000頭、羊9000隻、氂牛300多頭。」

農特產品微產業園,村民們忙著將加工好的藜麥裝袋、打包、裝箱。這些包裝精緻的特色產品,將通過村級電商銷售平台發往全國各地。

2020年,黃嶠鎮創新發展模式,積極籌措資金,投資800萬元在安置點北側建設了農特產品微產業園,延伸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讓藜麥、蕎麥等小雜糧成為搬遷群眾又一主導產業。同時,按照「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探索發展「訂單農業」,即合作社與農戶簽訂訂單,並全程提供技術、農機、收購服務。村委會副主任郭世全說:「為解決移民搬遷後續產業發展,我們積極引進推廣藜麥種植。目前,已有189戶農戶發展藜麥種植,面積達到4000多畝,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大關。」

處一隅而觀全局,神木頭移民新村只是平川區易地扶貧搬遷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平川區把「搬遷後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規模性返貧的重中之重,用足用好穩崗就業政策,提高產業就業幫扶精準度,持續完善安置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做好遷出地和遷入地基本公共服務銜接,加強移民社區基層治理,促進搬遷群眾社會融入,走出一條可學、可用、可信、可複製、能推廣的易地扶貧搬遷後扶之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