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萬隋軍三征高麗慘敗,35.5萬人跨過鴨綠江,僅2700人回國

小白讀資治通鑑 發佈 2022-05-23T00:13:21.582868+00:00

省略歸省略,但是要想客觀評價楊廣,找准隋朝二世而亡的直接原因,楊廣史無前例地攻打高麗,就不能偷懶不提了。

省略歸省略,但是要想客觀評價楊廣,找准隋朝二世而亡的直接原因,楊廣史無前例地攻打高麗,就不能偷懶不提了。今天我們簡單點,直接說為什麼打,怎麼打,打得怎麼樣。

首先說為什麼打。

《資治通鑑》記載,610年,隋煬帝楊廣視察突厥時,在啟明可汗的營帳里見到了高麗使臣。黃門侍郎裴矩趁機對楊廣說,上自西周開始,高麗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現在卻不向我隋朝稱臣,先帝一直都想攻打高麗,但因為楊諒不成器,所以最終也沒能如願,如今陛下君臨天下,怎麼可能再讓本該擁有文明的地方野蠻生長!

楊廣本來就是個野心極度膨脹的帝王,所以裴矩這話自然說到了楊廣的心坎里。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看看楊廣對待外國人的態度,為了顯示隋朝的天國形象,外國人到中國可以免費吃喝玩樂。也就是說,楊廣在位時,外國人完全可以不帶一分錢,暢遊中國。

胡客或過酒食店,悉令邀延就坐,醉飽而散,不取其直,紿之曰:「中國豐饒,酒食例不取直。」胡客皆驚嘆。

當時,楊廣下令邊境口岸所有街道店鋪的外觀形象必須給我整齊劃一,老闆店員必須給我穿上短裙絲襪,就連農貿市場賣菜的小攤也得給我用龍鬚席鋪地。

老外到中國來,凡是路過酒店的,酒店必須主動邀請老外進店,主動提供免費的山珍海味,最關鍵的是,不准收錢!這種名場面,老外哪兒見過,誰都免不了驚嘆,疑問之下,老闆必須凡爾賽說,中國有錢,吃飯喝酒都不要錢的。

老外也不傻呀,走到藏在大街之外的小巷,也能看到窮人,他們甚至有的連衣服都沒得穿,可大街上的樹卻奢侈到用絲綢來纏,為什麼不把這些絲綢給老百姓呢,這不是典型的政績工程、形式主義麼?

閒言少敘,我們還是回到正題。從富麗堂皇的洛陽宮,到遼闊無邊的大運河,再到對老外的揮金如土,足以證明楊廣的宏偉抱負,他就是想提前實現天下大同,提前實現共產主義。所以,對於裴矩提出攻打高麗的建議,他也就欣然認同了。

當然,裴矩所說的,高麗自古以來都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非妄言,也是事實。然而,激盪四百年的魏晉南北朝,讓高麗有了喘息之機,長達400年的戰火紛飛,高麗也得到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並且已經完全控制了遼東地區。

於是,隋高祖楊堅統一全國之後,尤其是十餘年開荒盛世,讓中國實力得到全面恢復發展,便著手收拾高麗。598年,楊堅出兵30萬,分陸水兩路攻打高麗,結果主帥楊諒不爭氣,因為道理、天氣、糧草、疫情等種種原因,死了20多萬,無功而返。

那麼,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別說異想天開的楊廣,就是任何一個稍有雄心的明主,也會毫不客氣地收拾高麗的。

接下來就是第二個問題,怎麼打?

楊廣的一貫作風,就是宏偉、霸氣、展示!

要充分展示天國的非凡,那就必須有非凡的規模。611年,楊廣正式下令征討高麗。

在前期備戰階段,楊廣在山東設了前線備戰部,先造戰船300艘、戰車5萬輛,日夜不同兩班倒,甚至有可能是一班倒,以至於工匠民夫因為長期泡在水中,「自腰以下皆生蛆,死者什三四。

不到一個月,楊廣親臨前線,下令徵發天下士兵民夫匯集涿郡,比如征江南水兵1萬,弓弩手3萬,排鑹手(鑿冰的)3萬。此時,全國的道路上,兵員絡繹不絕,尤其是運送兵器鎧甲糧草的人,其盛況是「往還在道常數十萬人,填咽於道,晝夜不絕,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

天下男人都去服役了,直接導致的結果是「車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亡過半,耕稼失時,田疇多荒」,就連運送物資的牛都累死了,還沒打仗,士兵已傷亡過半,到了春耕之時無人種地,天下土地多有荒廢。

最可怕的是,如果不能按期完成任務,就得受到軍令的嚴懲,所以,《資治通鑑》說當時的士兵民夫,是「安居則不勝凍餒,剽掠則猶得延生」。隋朝末年的農民起義,也就從這時候開始點燃了星星之火,比如長白山的王薄,平原君的「阿舅賊」,漳南的竇建德等等,少的幾百人,多的上萬人。不過,這點規模的起義,對當時強大的隋朝來說,根本不值得關注。

在發兵階段,楊廣親率左右24路大軍,目的地平壤,全軍113.38萬人,號稱200萬大軍,運送糧草的加倍,實際上參加攻打高麗的人數總共超過500萬人。每天發一軍,每兩軍前後相距20公里,主力24軍,加上後勤部隊,再加上楊廣的衛軍部隊,光是發兵就用了40天,首尾相距520公里,光是楊廣的衛軍部隊就前後相距40公里。這樣的出師盛況,亘古未有,《資治通鑑》說:「近古出師者,未之有也。

隋軍到達遼河,高麗軍嚴陣以待,楊廣為了顯示天國的威嚴,還邀請了突厥等其他外國使臣前來觀戰,然而第一戰就空前慘烈。

當時有個叫麥鐵杖的大將軍,為了給楊廣長臉,自告奮勇當先鋒,楊廣也很給力,全力配合打造了三座浮橋,離對岸也就只剩一丈多遠的距離。

麥鐵杖率軍爭先恐後跳下水沖陣,但高麗在高處、在岸上,本就有天然的防守優勢,麥鐵杖的部隊根本無法登岸,全部戰死。楊廣令大軍強攻,斬高麗軍一萬人,乘勝包圍遼東城,也就是今天的遼寧省遼陽市,楊廣因此還大赦天下,免除遼東百姓10年賦稅徭役,他覺得,天國的威嚴應該是得到充分展示了。

楊廣繼續下令直撲平壤,為了突出天國的包容,他想要的結果是,我大軍壓境,迫使高麗投降稱臣,以兵不血刃的方式降服高麗,因此他又明確提出「三個嚴禁」:

公等進軍,當分為三道,有所攻擊,必三道相知,毋得輕軍獨進,以致失亡。又,凡軍事進止,皆須奏聞待報,毋得專擅。高麗若降,即宜撫納,不得縱兵。

  • 一是進軍必須三路齊發,相互配合,嚴禁孤軍奮戰
  • 二是無論進攻或是撤退,必須奏報,聽候命令,嚴禁擅自行事
  • 三是如果高麗有人投降,必須立即安撫接納,嚴禁繼續進攻

這三條「嚴禁」,本意是好的,但實際上缺乏可操作性,嚴重掣肘了前線將士的自主決策權。大家都知道,戰場形勢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你怎麼可能事無巨細都要奏報?《人民的名義》裡,陳海抓捕丁義珍,就因為季昌明要奏報後行事,最終導致丁義珍出逃;侯亮平抓捕李達康的老婆歐陽菁,就吸取了教訓,來了個先斬後奏,才避免了重蹈覆轍。

所以,隋朝大軍每次兵臨城下,高麗城池將要攻破之時,高麗人就聲稱投降,按照楊廣的「三條禁令」,隋朝主將不得不命人飛馬奏報楊廣,這一來一回,高麗軍已經得到喘息,加固城池,繼續抵抗。幾次失利之後,楊廣仍然沒有意識到他的「三條禁令」的嚴重不科學性,以致於無數次錯失良機。

宇文述領兵10萬,每人發100天的糧食,並且下令 敢丟棄糧食的人斬首。你想,100天的糧食,再加上鎧甲裝備,士兵根本無法負重,於是很多士兵只能偷偷把糧食埋到地下,行軍到半路,糧食都已經吃光了。高麗派大臣詐降,結果被放回,宇文述想要再追,卻迫於沒有糧食而無可奈何。

凡此種種,由於楊廣的指揮失誤,導致楊廣處處受挫,據《資治通鑑》記載,24路大軍中有9路軍共35.5萬人渡過鴨綠江,可最終返回的只剩下2700人,大量裝備物資喪失殆盡,這就是此戰的結局。

這也就是我們要講的第三個問題,打得怎麼樣,也就是結果如何。

第一次征討高麗,顯然是無功而返,甚至可以說是損失慘重。

613年,楊廣第二次親征高麗,此次他吸取了教訓,允許前線將領「便宜從事」,可隋軍想方設法,飛樓、撞車、雲梯、地道,各種攻城方法用盡,晝夜不停攻打遼東城20多天,雙方都傷亡慘重,卻沒有拿下城池。

而此時,國內楊素的兒子楊玄感因為不滿楊廣的暴虐,尤其是恐懼楊廣斬草除根,所以趁機發動叛亂,楊廣得知後方不穩,只好班師回朝,平定楊玄感的叛亂。所以,第二次征討高麗,最終也是無功而返。

614年,在平定楊玄感叛亂之後,楊廣第三次下令征討高麗。然而,天下士兵實在無法承受戰爭帶來的痛苦,很多士兵在出征路上紛紛逃亡,楊廣以最殘酷的禁令處決叛逃者,仍無法阻止士兵逃跑。

行軍過半,國內農民起義已是烽火連天,大將來護兒先行率軍出擊,高麗王害怕,便派人前來投降,楊廣考慮國內亂局,只能撤軍,但高麗王最終並沒有入朝稱臣。

從這裡我們也能粗淺地看到,隋朝攻打高麗,有他的客觀需要,換做任何一個帝王,都會作出這個決定

然而,楊廣敗就敗在面子工程和急功近利,弘大的大軍出場方式讓百姓傷亡慘重,民不聊生,逐漸引起農民起義,而前線的決策失誤,更是挫敗了隋朝500萬大軍的銳氣,不僅激起了民憤,更是直線拉低了楊廣的民意支持率。

在這種情況下,隋朝這座高樓大廈,搖搖欲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