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擊潰林彪四平得手,欲做東北王,蔣介石卻不同意,為何?

縱橫三千年 發佈 2022-05-23T00:30:00.672423+00:00

「蔣委座,請讓我繼續留在東北督戰!」「林彪已被打退四平得手,眼下正是徹底控制東北的好機會,我們不能錯過!」對於白崇禧的這個提議,蔣介石毫不猶豫地便拒絕了,他立即給白崇禧發電報,讓他速速返回南京,上任國防部長一職。

「蔣委座,請讓我繼續留在東北督戰!」

「林彪已被打退四平得手,眼下正是徹底控制東北的好機會,我們不能錯過!」

對於白崇禧的這個提議,蔣介石毫不猶豫地便拒絕了,他立即給白崇禧發電報,讓他速速返回南京,上任國防部長一職。

收到任職命令的白崇禧面色一度十分難看,蔣介石將國防部長的位置給了他,看似是升職,卻實為降權,妥妥的就是「明升暗降」。

白崇禧可是帶著國民黨打了一場勝仗,這個人情蔣介石為何就是不賣呢?

白崇禧欲做東北王

國民黨內政治形勢萬變,風雲詭譎,能混成國民黨軍政高層的高官都不是普通人物,自然,白崇禧也算得上一個政治鬥爭高手。

但與蔣介石相比,就差了一截了。

1946年四平戰役,蔣介石為了拿下東北,將杜聿明派了過去,打算讓杜聿明全權負責東北戰事,杜聿明接到命令後立即商量出了一個對策,向蔣介石提供了進攻四平的計劃。

四平是何地?為何國民黨要爭這個地方?

首先,四平是東北的交通樞紐,他處於東北中部,南鄰瀋陽北鄰長春,交通線可由此通向南北的各個城市;其次,四平還是東北的一個重要門戶,拿下了四平就意味著可以隔斷東西兩地以及北滿的聯繫

所以,想要占據東北,四平是必爭之地,不僅國民黨要爭,共產黨也不例外。

為了不讓國民黨的陰謀計劃得逞,駐守在東北一帶的共產黨指揮官,是被譽為「戰神」之稱的林彪在國民黨內,沒有哪個軍官會願意與林彪對打,更沒有哪個軍官會覺得能在林彪手中討得好。

蔣介石深知林彪的厲害,雖說杜聿明是國民黨內的常勝將軍,但對上林彪,蔣介石還是覺得杜聿明會有所遜色。

為此,蔣介石特意指派了白崇禧去東北督戰,讓他協助杜聿明打敗林彪部隊。

5月17日,白崇禧在蔣介石的授意下乘飛機到達瀋陽,稍作休整一晚後的次日,他便來到了杜聿明的指揮所。

杜聿明見他來後大喜:「小諸葛,我可算是等到你了,眼下兩軍仍在前線血拼,戰事一度十分膠著,你有什麼好的對策麼?」

白崇禧:「先不急,你帶我了解了解前線的戰局再說。」

在這之後,杜聿明和白崇禧開始秘密商談了起來,白崇禧在了解完情況後,提出了八字策略「三路包抄、一路逼退」

在這之後白崇禧與杜聿明指揮著國民黨部隊一路進攻,將林彪大軍擊潰,迫使林彪大軍不得不一路向北撤。

然而,就在國民黨軍隊士氣正盛、乘勝追擊之時,蔣介石卻發了一道密令,要杜聿明他們停止進攻。

白崇禧從杜聿明那裡得知消息後非常不服氣,他當著眾人的面給蔣介石發了一封電報:機不可失,現在正是乘勝追擊的好時機,出了任何問題由我一人擔責。

就這樣,白崇禧攬下了所有的罪責,讓杜聿明他們接著追擊林彪部隊。

在國民黨部隊的一路追擊下,林彪不得不從長春轉移到了哈爾濱,與此同時,白崇禧也因這一戰而名聲大噪,在國民黨軍中再次揚名。

借著這次作戰勝利的榮光,白崇禧向蔣介石發送電報「請求留在東北督戰,建立起一個300萬的民團控制東北地區」

白崇禧此意明顯就是想要「兵權」,想要讓自己手下的國民黨兵徹底控制東北,成為東北的「王」。

對於白崇禧的這一提議,蔣介石想也沒想便否決了,他和以白崇禧為首的桂系勢力積怨頗深,根本就不會坐任白崇禧掌握兵權,所以更不可能賣白崇禧這個人情。

但白崇禧此次作戰確實有功,總不好明面削他的職,為此,深謀老算的蔣介石做出了一個決定:任命白崇禧為國防部長!

蔣介石心中的小算盤

國防部長一職看上去「高大上」,但實際上卻是個沒有實權的職位,白崇禧要是當這個國防部長,無疑此後餘生都將於兵權無緣,任由蔣介石擺布。

但白崇禧要是拒絕這個任命,就是公然站在蔣介石的對立面,屆時,蔣介石便有充分的理由將他緝拿。

所以,白崇禧只能選擇那條走不通的「死路」,上任國防部長一職,淪為蔣介石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其實,蔣介石除了單方面的不想讓白崇禧掌握「兵權」,讓他出任國防部長一職還有另外幾層意思。

那麼,蔣介石心中究竟有哪些小算盤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蔣介石的背後站著「美國」,這次解放戰爭開打,如果沒有美國的武器設備等物資援助,國民黨軍的實力將會大打折扣。

為了獲取美國的信任,這個國防部長的人選一定得符合美國的心意,而白崇禧便是最好的人選。

白崇禧在抗戰時期與美國的許多外交使節與將軍都有來往,如陳納德、赫爾利等美國官員,都對他的印象不錯。

更何況白崇禧被稱為國民黨中的「小諸葛」,在抗日戰爭時期更是所向披靡,指揮著軍隊屢屢取勝,在軍中也是頗有威望的一位人物。

所以無論從美國方面還是國民黨方面來看,他確實是一個不錯的人選。

其次,蔣介石還有著另外的一層考慮,國防部長一職何應欽與陳誠都在爭,而蔣介石防止內部派系爭奪一職位的慣用伎倆便是推出一個外部派系的人「搪塞」

而白崇禧就是當下最合適的人選,他是桂系的核心人物,不屬於蔣介石的嫡系派,讓他過來既可以從明面上展現自己的「大公無私」,更能防止內部派系鬥爭。

更何況,蔣介石早就為白崇禧的上任做好了準備,他鐵了心的「架空」白崇禧,早早的便在國防部長之下設了參謀總長一職。

這個職位只聽從蔣介石的命令,蔣介石打算讓陳誠去擔任參謀總長,陳誠是他的嫡繫心腹,讓他去當參謀總長,架空白崇禧,蔣介石才會放心,畢竟在他的預設里,參謀總長才是實際掌握軍政、軍令大權的職務。

在蔣介石的干預下,參謀總長陳誠直接統轄四個總司令,這四個當中除了陸軍總司令顧祝同外,其餘的海軍總司令桂永清、空軍總司令周至柔、後勤總司令黃鎮球都是聽命陳誠的。

四個掌握軍政大權的司令中,有三個都聽命於陳誠,可見白崇禧被架空到了什麼地步。

自打白崇禧上任國防部長後,國防部的一切業務都由參謀部一手包辦了,而白崇禧手中的各司人員因為沒有實權的緣故,只得每日窩在辦公室里看報、聊天。

所以,在國共兩黨激戰的那段時間,國防部反而成了最閒的一個「養老部門」,各部都忙著商量作戰計劃時,只有國防部在上演著喝茶、聊天、睡大覺的場景。

而蔣介石要的就是這個效果,他寧願架空國防部讓國防部的人「吃空餉」,也不願將任何的權力交到白崇禧的手中。

當然,蔣介石的做法也遭到了一些質疑,一些不懂政治鬥爭的官員紛紛不解:白崇禧有著極高的軍事才華,眼下正是用人之際,蔣介石為何寧願「架空」他,也不願讓他去戰場?

蔣、白恩怨

其實,蔣介石之所以會想盡辦法削弱白崇禧的政治權利,只在於白崇禧此人「不好掌控」,他是國民黨桂系的主要人物,與蔣介石的關係隨政局變化,時好時壞。

有時,他會和蔣介石兵戎相見;有時,也會和蔣介石互相合作。

先說兩人之間的合作。

1927年,蔣介石和白崇禧進行合作,發動了駭人聽聞的「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一時之間,上海革命群眾人人自危,整個上海都陷入到了「白色恐怖」中。

當時,蔣介石欲要實施「清黨」之策,在白崇禧率部前往上海後,他立馬便召見了白崇禧:「你現在需要拿出一個辦法來,我任命你為淞滬衛戍司令,全權負責上海的清黨。」

白崇禧完全支持蔣介石的「清黨」策略,他立馬便接下了這個任命,還給蔣介石出謀劃策:「據我了解,上海第一軍第一師的許多幹部思想都有些左傾,他們經常和工人糾察隊在一起聯歡慶祝,要他們實施清黨不可靠,我建議調走第一師,留第二師和北洋軍閥老班底26軍......」

在蔣介石與白崇禧的一番謀劃下,4月12日,大批的國民黨軍警闖入上海各地的工人糾察隊駐地,將裡面的工人打傷、打殘,甚至打死,而這便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除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合作,蔣介石和白崇禧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也有合作。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白崇禧和李宗仁的兩广部隊一直處於獨立、半獨立的狀態,有時甚至會公然與蔣介石的南京政府對峙。

但在全面抗戰爆發後,蔣介石不得不為了民族大義致電白崇禧、李宗仁,表示願與他們拋棄前怨,重新合作,將全民族一致的敵人侵華日軍打跑。

受蔣介石之邀,白崇禧出任了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為擊退日軍出謀劃策,參與到了如台兒莊戰役、南昌戰役、長沙會戰等多場戰役,打出了自己的名聲,被稱為戰場上的「小諸葛」,成了國民黨軍中的「風雲人物」。

但其實,以白崇禧為首的桂系派與蔣介石合作的機會並不多,在民國近代史中,白崇禧和蔣介石最常見的狀態其實是「對抗」。

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與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國民政府對抗,蔣軍不敵軍閥孫傳芳,連連潰軍。

回到南京後,蔣介石立即召開了黨政軍員要會,他表示:「要想繼續北伐必須要打武漢,白崇禧,我打算派你去武漢作戰,你的意見呢?」

蔣介石萬萬沒有想到,白崇禧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裡,他堅決不同意蔣介石的意見:「我覺得此時不能打武漢,武漢政府的力量不容小覷,我們應該『和漢』後北伐。」

蔣介石見白崇禧反駁大怒:「要和好你們去和好,我走就是了!」

蔣介石本來想用自己做條件,要挾白崇禧同意出兵,卻不料白崇禧根本沒把他放在心上,不屑一顧的說道:「為顧全大局,總司令離開也好。」

同為桂系派首領的李宗仁在一旁煽風點火:「還請總司令自覺出處!」

就這樣,蔣介石於8月13日發表「辭職宣言」,被白崇禧和李宗仁逼「下野」。

蔣介石是個睚眥必報的人,白崇禧在大會上反抗他的事,蔣介石一直記在心裡,1929年,蔣介石派人拿巨款策反白崇禧和李宗仁的部下,並於3月26日開除了白崇禧的國民黨黨籍,下令通緝白崇禧

白崇禧幾次死裡逃生後,與李宗仁在梧州通電打算討伐蔣軍。

蔣介石早有所防範,聯合粵、湘兩方勢力聯合攻擊,將桂軍打敗,而白崇禧則慌忙逃至越南,李宗仁見此形勢也不得不通電宣告下野。

但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麼?

1931年初,蔣介石宣布要另制《訓政約法》,立法院長胡漢民堅決表示不同意後被蔣介石軟禁。

和胡漢民一派的孫科、林森等人紛紛逃離了南京在廣州聚集通電蔣介石,要他立馬下野。

白崇禧和李宗仁怎麼會放過這一「落井下石」的機會。

白崇禧和李宗仁紛紛響應通電,表示蔣介石的做法已經觸犯了眾怒,必須要在48小時內下野。,

為了逼迫蔣介石下野,孫中山唯一的兒子孫科和汪精衛聯合在廣州另立「廣州國民政府」,這一形勢的變化直接打得蔣介石措手不及。

為了使廣東國民政府的鬧劇平息,蔣介石不得不再次被迫下野。

自此以後,廣東國民政府被取消,南京政府改組,李宗仁和白崇禧也在由此獲得好處,被任命為了廣西綏靖主任、副主任。

兩人在任職後,一直堅持著「自治、自衛、自給」的政策,很少依靠南京國民政府,造成了「半獨立」的局面,毫無疑問,兩人在廣西就是妥妥的「土皇帝」。

而這個局面一直到全面抗戰爆發後才被打破,也就是一直到1937年白崇禧和李宗仁才與蔣介石重新合作,共同抗日。

對於疑心頗重的蔣介石來說,若要將白崇禧這樣一個人物留在身邊,執掌國民黨軍政大權,無疑是沒事找事,給自己添堵不說,還影響未來的政治生涯。

畢竟蔣介石已經吃了無數次虧了,之前,白崇禧之所以敢和他對著幹,就是因為掌握著整個廣西,廣西的軍政大權都在他的手中。

蔣介石考慮的是,如果將白崇禧留在東北,東北會不會變成之前的廣西?被白崇禧和李宗仁總攬軍政大權?

所以,有這樣疑慮的蔣介石,自然不會把白崇禧留在東北,更不會給他實權職位,只能給他安排一個「國防部長的虛職」。

1948年,隨著戰局的變化,國民黨有了不敵之勢,蔣介石為了保全他的「江山」決定將白崇禧放出來,免去了他國防部長的職位,改任他為「華中剿匪總司令」。

白崇禧自然知道蔣介石心中的小算盤,蔣介石這是無人可用了,所以才會讓他重掌兵權,委以重任

於是白崇禧表面上答應蔣介石的各種要求,但上任後卻變卦了,堅決不肯指揮「華中」「徐州」兩個部隊,打算坐山觀虎鬥。

蔣介石縱使氣得跳腳,但也拿白崇禧毫無辦法。

1948年底,坐山觀虎鬥的白崇禧有了動靜,他給蔣介石發電要他與共產黨停戰議和,最終,蔣介石在白崇禧等多方的壓力下被迫「下野」。

桂系派李宗仁隨即上位,繼任「代總統」一職。

但此時,國民黨的敗局已經,無論是換誰當「代總統」都不好使,最終,白崇禧和談不成打算拼死一搏,卻不料被解放軍打得節節敗退,從武漢一路退到廣西,輸的一敗塗地。

後來,白崇禧去了台灣,李宗仁逃到了美國。

蔣介石本來許諾給白崇禧的是「行政院長」一職,但當白崇禧到了台灣後,蔣介石卻突然變卦,只給了他一個「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大代表」的空職。

蔣介石雖有心懲治白崇禧,但卻無力實施,畢竟與白崇禧相連的李宗仁去了美國,成了美國人的重點關注對象,所以縱使是與白崇禧有恩怨的蔣介石,也不能隨意動他。

此後數年,白崇禧遠離了政壇中心,日子過得十分無聊,每日不是讀書、寫字就是下棋、打獵,最終於1966年12月1日病逝於台北,結束了無聊的後半生生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