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 居家期間,可以這樣帶孩子探索生活中的科學→

上觀新聞 發佈 2022-05-23T12:19:47.503787+00:00

如何讓居家學習與生活的孩子也能享受科學探索實踐的樂趣?日前,靜安區科協與上海市中福會少年宮科普專家周建中聯合推出了一系列「生活科普」實踐活動,供家長陪同孩子利用閒暇時間,在生活的環境中開展科學實踐體驗活動,讓生活科普理念植根於青少年兒童心田。

如何讓

居家學習與生活的孩子

也能享受科學探索實踐的樂趣?

日前,靜安區科協與上海市中福會少年宮科普專家周建中聯合推出了一系列「生活科普」實踐活動,供家長陪同孩子利用閒暇時間,在生活的環境中開展科學實踐體驗活動,讓生活科普理念植根於青少年兒童心田。

如何了解生活科普

生活科普就是用簡單的語言、活生生的實例,加之可行性的科學體驗,來幫助理解並深刻記憶其中具有的看似深奧的科學道理。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物理學理論如不能使小孩懂,就可能是無價值的。」這同樣適合其他科學理論。

1997年,英國科學家成功培育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隻用高等哺乳動物體細胞培育的克隆羊——多莉,這在生物學上具有里程碑意義。那麼,這種克隆現象,我們生活中可見嗎?

只要你夠細心,你會發現馬鈴薯塊莖會發芽、甘薯的塊根會發芽、玉樹的葉片插入土壤會發芽、榕樹的枝條會落地生根形成新植株……其實這些都屬於克隆現象。這樣舉例,想必你能理解克隆了吧。這些描述,都是一個個生動的生活科普案例。

陶行知先生有過一個比喻:「接知如接枝」。生活科普所依託的真實情境與生活資源,為孩子獲得「新枝」(科學觀念與方法、科學思維與情感)提供了「生長」的環境和豐富的營養。在為孩子營造的科學實踐環境中,他們的發現力、想像力、改變力、行動力都能得到滋養。

家長陪同孩子居家開展

生活科普活動途徑

如何在居家環境進行有設計、有指導、又具可操作性的生活化科學實踐呢?可以根據現實環境和相應條件,通過以下形式進行生活化的科學實踐。

@生活實驗

在生活中能進行的實驗或用生活中材料進行的實驗。我們可以把家中的陽台、院子打造成孩子的「小小實驗園」,用生活中易得、無害的材料進行各種有趣的實驗。

@科學對話

《兩小兒辯日》文中兩個小孩間的對話,可以理解為科學對話。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在真實生活環境中,在放鬆的心境之下,自覺自然引發一場具有一定深度和內涵的關於科學主題的對話。

@科學遊記

疫情期間家長們可以帶孩子云游自然博物館、公園、田野……可以設計相關的科學主題,引導孩子在游的過程中觀察、對話、討論、反思、從而收穫科學道理,並將實踐記錄下來。

@筆記自然

我們可以用最簡單的筆和紙,透過窗戶,記錄感知周圍自然界的各種情形,表達對大自然的反應、思考、熱愛。

@科學童話

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把科學道理的內涵和童話故事的構思巧妙地結合起來,通過這種方式的實踐則更能激發孩子學習科學的興趣、也能啟發創作故事的靈感、更能加深對科學原理的理解。

從生活中汲取素材、從文本知識回歸自然實踐體驗、從校內環境拓展至生活環境的開放式學習,是普及科學的最好方式。在當下疫情營造的居家學習環境中,我們可以選擇上述適合的一種或幾種方式帶著孩子實踐,因為來自生活中的科學是最直觀、最能激發孩子興趣、最有利於孩子學習、探索、收穫的。

註:上述有關實踐形式的案例可在微信公眾號「帶著孩子學科學」上查詢。

記者:顧武

資料來源:靜安區科協、上海市中福會少年宮周建中

編輯:徐悅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