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略地位最重要的省,只要能夠守住不丟,那麼就永遠不會滅亡

星辰月琉璃 發佈 2022-05-23T12:23:42.282508+00:00

「四川,景觀多樣、文化多彩,既擁有無盡的高山峽谷、萬物生靈,也擁有無盡的人間煙火、文化遺產。四川,簡稱川或蜀,是中國23個省之一,省會成都。

「四川,景觀多樣、文化多彩,既擁有無盡的高山峽谷、萬物生靈,也擁有無盡的人間煙火、文化遺產。 它是適宜人類生存繁衍的天府之國,更是塑造出山地與盆地互為補充的、自然與人文並強的兩大超級天府。

四川,簡稱川或蜀,是中國23個省之一,省會成都。位於中國西南地區內陸,地處長江上游,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為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古蜀文明發祥地,全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出現地。四川鹽業文化,酒文化源遠流長;三國文化,紅軍文化,巴人文化精彩紛呈。界於北緯26°03′~34°19′,東經97°21′~108°12′之間,與重慶、貴州、雲南、西藏、青海、甘肅和陝西等7省(自治區、直轄市)接壤。

四川省地貌東西差異大,地形複雜多樣,位於中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第一級青藏高原和第三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高差懸殊,地勢呈西高東低的特點,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構成。四川省分屬三大氣候,分別為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川西南山地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氣候,總體氣候宜人,擁有眾多長壽之鄉,如都江堰市、眉山市彭山區、長寧縣等90歲以上人口均超過千人。

「憑藉著戰略縱深和有利地形,國民政府終於可以較為安穩地在大後方指揮各地部隊與日寇交戰,同時源源不斷地向前線輸送兵員和糧食、武器等物資。從這一點來說,四川在某種程度上的確稱得上是中國最重要的省份,只要能夠守住四川,中國就絕不會滅亡。 景觀多樣、文化多彩,當我們說起自然景觀時,它是貢嘎山、四姑娘山,它是九寨、黃龍,它還是,亞丁三神山、雀兒山、格聶山,若爾蓋、瀘沽湖、新路海,以及更多數不盡數的高山峽谷、江河湖泊。 眾所周知,我國目前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雖然其面積大小、人口數量和發展程度不盡相同,不過其政治地位乃是平等的。不過客觀而言,在軍事層面上,由於各省所處位置和地形地貌不同,所以其戰略意義和重要性存在一定區別。在古代,那些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地區,往往會成為交戰雙方爭奪的焦點,其得失甚至會直接關係到戰爭結局和社稷歸屬。

按照這一思路進行分析,不難發現我國戰略地位最重要的省份當屬四川省。唐代詩人李白在《蜀道難》中感嘆「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這其實就已經足以證明四川的地形優勢。在戰國時代,曾經不被中原各國放在眼裡的秦國,就是在設法吞併位於如今四川省內的巴國、蜀國之後,才逐漸走上稱霸之路的。 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開始出現人類文明,並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形成了以寶墩文化、三星堆遺址、羅家垻遺址、金沙遺址為代表的高度發達的古蜀文明。古蜀文明與華夏文明、良渚文明並稱為中國上古三大文明。

夏時為百濮地,《華陽國志》載:「越嶲郡會無(今四川會理縣)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大約在夏商時期,蜀人部落從今茂縣一帶沿岷江而下遷徙至成都平原。在商周時期,四川地區建立了由古蜀族為中心的蜀國;因此,四川地區古稱「蜀」。 西周初期(前1045年),古蜀國杜宇王朝建立,定都於魚鳧(今成都溫江區),後遷至郫邑(今成都郫都區),杜宇王朝採用君主世襲制,其勢力基本覆蓋了整個四川盆地。

春秋早期(前666年),杜宇氏禪位於蜀相鱉靈,鱉靈建立了開明王朝,定都於廣都(今成都華陽),開明九世杜尚執政時(前367年)遷都至成都。戰國時期(前316年),秦國兼併蜀國、巴國,於今川西設立蜀郡(治成都)、川東設立巴郡(治江州,即今重慶)。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先秦巴蜀古國與兩漢巴蜀兩郡:600年左右的巴蜀分立 在先秦時期,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成都平原是古蜀國的腹地,大巴山區則是古巴國的腹地,兩國分別以成都、江州(今重慶)為都。古蜀國的疆域囊括成都平原、川中丘陵與漢中盆地,古巴國的疆域則囊括重慶全境、湖北恩施與川東北部。

巴蜀兩國先後被秦國所滅,秦滅兩國後,分別在成都設置了蜀郡,在江州設置了巴郡,除了蜀郡因為漢中郡的設置而不再管理漢中盆地,巴蜀兩郡依然分別管理巴文化與蜀文化的核心區。漢朝基本沿用了秦代的郡制,由中央直接管轄郡一級單位,巴郡與蜀郡依然分立。 攻滅六國後,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建立大一統王朝,滿懷憧憬地希望江山社稷能夠傳承萬世。然而在秦二世胡亥的苛政之下,百姓苦不堪言,在陳勝、吳廣揭竿起義後,各地豪強也紛紛響應,想要推翻秦王朝的殘暴統治。攻滅秦朝後,項羽擁立楚懷王之孫為義帝,後來又弒君自立,在「鴻門宴」後冊封劉邦為漢王,令其統轄巴蜀及漢中一帶。

不得不說,在楚漢相爭前期,劉邦根本就不具備與西楚霸王項羽抗衡的條件,因此是屢戰屢敗,然而正如後來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說的那樣,「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依靠四川,劉邦足以積蓄實力,同時又完全能夠做到拒關自守,最終以四川作為根基,擊敗不可一世的項羽,建立大漢王朝。

當我們說起四川萬物生靈時,它是大熊貓、小熊貓,它是高山杜鵑、蜀南竹海,它還是,川金絲猴、雪豹、白唇鹿、矮岩羊、牛羚,綠尾虹雉、藏雪雞、紅腹角雉,以及更多數不盡數的森林草原、飛禽走獸。 當我們說起人文景觀時,它是青城山、都江堰,它是峨眉山、樂山大佛,它還是,三星堆、金沙遺址、武侯祠,杜甫草堂、閬中古城、劍門關,以及更多數不盡數的四川美食、人間煙火。

兩晉南北朝的益州與梁州:300年左右的益梁分立 東漢末年因為亂世混戰的原因,需要一個比【郡】版圖更大的行政區來鎮壓叛軍或保持割據,【州】的地位立馬從原本的監察區上升為全權行政區。在東漢末年與蜀漢時期,益州一直是巴蜀乃至南中、漢中的高級政區,巴蜀兩地在此時算是短暫地歸屬於一個益州治下(史上第一次)。然而,曹魏滅蜀後,為了防制巴蜀的再割據,立馬就把益州東部的巴郡故地與漢中盆地分了出來,另外設置了一個由漢中+巴地構成的【梁州】,【益州】與【梁州】的分立,又持續了整個兩晉南北朝,直到隋朝統一。 南北朝至隋朝,先後屬劉宋、南齊、南梁、西魏、北周、隋朝統治。

隋唐時期,四川地區社會安定,經濟進入全盛時期,有「揚一益二」之說。唐武德元年(618年)建立後,四川地區屬劍南道及山南東、西等道。改益州為劍南道,梁州為山南西道,縣的建置將近300個。在川西高原,設立了很多羈縻州、縣,以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管理。今涼山州地區,則屬南詔割據政權。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入蜀避難,臨幸青羊宮,升格蜀郡為成都府。之後又有兩位唐朝皇帝入蜀避難,即唐德宗避朱泚之亂(德宗逃亡山南西道梁州,當時屬蜀),唐僖宗避黃巢起義。

五代時期,王建、孟知祥先後在四川地區建立起前蜀、後蜀政權,分別歷時18年、31年。

唐前期的劍南與山南:100年左右的劍山分屬 隋朝由於省并州郡,雖然一會兒用【州】、一會兒用【郡】,【州】與【郡】基本平級化了,在這種局面下,不論叫【州】還是【郡】,都在行政上直屬中央,巴蜀自然依舊是分立的。

到了貞觀年間(627年),唐太宗在州以上設置了一個【道】,這個【道】和漢代的【州】是一個性質,都是【監察區】,並不具有行政全權。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以成都為重心的四川盆地西部依舊與今日的川西山區乃至雲南高原在一起,設置了【劍南道】,與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益州】相仿,而重慶所在的三巴之地則再度與漢中盆地乃至湖北平原合併,設置為【山南道】。可見,在唐前期統治者眼中的巴蜀,依舊是分屬兩個區域的。 盛唐前後,山南道逐漸因為大巴山的原因而在行政上逐漸分化,先是三峽兩邊的山南東道(湖北平原)與山南西道(大巴山區)的分化,後來又是大巴山南北的山南西道節度使(漢中盆地)與劍南東川節度使(三巴之地)的分化。可以說,從757年以後,劍南西川節度使坐鎮成都平原,劍南東川節度使坐鎮川東山地,兩者互為犄角、互相牽制,直到五代十國時期的王建吞併東川建立前蜀政權。

正因四川地勢險要,外人難以進入,因此有了「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的說法。對於封建帝王而言,這不僅意味著四川可以成為一個新王朝的搖籃,也代表著四川可以作為危難時期的避難所。比如家喻戶曉的玄宗皇帝李隆基,在「安史之亂」後一路逃至四川,這才保得性命無虞,其孫唐僖宗李儇後來也有樣學樣,於黃巢起義時遠赴四川。在四川避難的4年時間裡,唐僖宗得以喘息,利用川中的富庶和各地的進獻,不斷組織對黃巢政權的反攻,最終成功還朝。

當然,四川省不僅在古代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在近代戰爭中也是我國的一道重要屏障。抗日戰爭前期,在「不抵抗政策」和武器裝備差距懸殊的共同作用下,日軍迅速攻陷了東北及華中、華南地區,國民政府岌岌可危,國府主席林森遂率領全體官員遷往重慶,並發布《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將四川省重慶市正式定為戰時首都。憑藉著戰略縱深和有利地形,國民政府終於可以較為安穩地在大後方指揮各地部隊與日寇交戰,同時源源不斷地向前線輸送兵員和糧食、武器等物資。從這一點來說,四川在某種程度上的確稱得上是中國最重要的省份,只要能夠守住四川,中國就絕不會滅亡。

兩宋的成都府路、梓州路(潼川府路)、夔州路:300年左右的三路分立 宋朝時期的高級政區被叫做【路】,宋朝的四川盆地更誇張,一支被三個【路】分管,成都平原一帶先後歸西川路(1001年前)、益州路(1001-1059)、成都府路(1059以後)管理,川中丘陵一帶則先後歸西川路(1001年前)、梓州路(1001-1170)、潼川府路(1170以後)管理,川東、重慶及三峽則一直歸夔州路管理。所以呢,在兩宋時期的巴蜀盆地是被長期三分的。

元明清時期逐漸擴張的大四川省:巴蜀合併的700年 西南天府巴蜀地區自古富庶,人丁也是自古興旺,所以巴蜀分立而治在元以前便一向是歷史主流。但是隨著宋元之際、元明之際、明清之際的三次大動亂,四川盆地先後遭到拉鋸戰的破壞,尤其以宋元戰爭、張獻忠入川以及清軍入蜀三次拉鋸戰甚至大屠殺為最。所以,從元朝開始,人口大量縮水後,巴蜀地區不再需要分而治之,一個逐漸囊括蜀中、三巴與川西山區的大四川省便出現了。

隨著清朝中後期乃至近現代以來的發展,巴蜀地區的人口得到恢復,龐大的四川省不再適應於巴蜀兩地的人口與經濟發展形勢,再保留龐大的四川省,就顯得有些臃腫了,所以【重慶市】的設置便應運而生,巴蜀之間也便再度恢復了元朝以前的累積1500年以上的分立常態。 如此豐富多彩的四川,究竟從何而來?當我們從太空俯瞰,就會發現它是中國大地上最特別的存在之一,其西部群山聳立、萬峰插天,東部則相對下陷,形成一個大型盆地,東西兩部赫然對立,這種對立,讓四川不僅僅成為,適宜人類生存繁衍的天府之國,更是塑造出山地與盆地互為補充的,自然與人文並強的,兩大超級天府,這一切,需要從它的地下說起。

四川地處西南,從印度洋來的南亞季風,從太平洋來的東亞季風,兩大季風在此交匯,水汽充足。其中,橫斷山與四川盆地高差顯著,對氣流的截迎效果最為明顯,兩者交界地帶降水量可達1200毫米以上,是中國內陸降水最多的地區之一,即著名的華西雨屏,豐富的降水,重塑著四川的地貌,川西的極高山上,發育出大量冰川,川西北的高原上,形成大片的沼澤、濕地、在一些碳酸鹽岩出露的地帶,溶解於流水的碳酸鈣重新沉積,形成鈣華,製造出一眾色彩天堂。

在現今絕大城市都還未成形時,四川早已是秦國統一天下的大後方。

在大唐迎來萬國來朝之際,這裡與長安、揚州、敦煌齊名。

在大宋開創商業社會之際,這裡誕生了世界第一張紙幣。 從雪域高山到天府之國,在東部豐饒的成都平原,溫暖的煙火氣與市井味,氤氳了三千年。城市間的車水馬龍不只是生計,更是生活。

到街頭走一走,路過小酒館的門口,或約上三五好友打麻將,或在茶館泡上一天,或邊逛邊吃,在熱熱鬧鬧的攤點和夜市點幾份缽缽雞、葉兒粑、麻辣兔頭……

正如詩聖杜甫在詩中說:

「報答春光知有處,應須美酒送生涯」。

願我們都能放慢腳步,去做最真實的自己,去熱愛、去享受生活,如丁真,如巴適的四川人。

這樣低調而多彩的四川,誰不愛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