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判」大眾智慧互聯4.0:主機廠在智能時代給的答案夠驚艷嗎?

智電汽車 發佈 2022-05-23T14:53:05.980989+00:00

上一篇解析大眾IQ.QRIVE的文章我們提到,開始向電力驅動邁進,是如今每一家汽車製造商都必須要做的事情,但只有真正的智能電動汽車才是汽車未來的下一個賽道。而我們理解的智能電動汽車,除了當下被廣泛炒熱的智能駕駛外,還有一大關鍵就是智能座艙。

上一篇解析大眾IQ.QRIVE的文章我們提到,開始向電力驅動邁進,是如今每一家汽車製造商都必須要做的事情,但只有真正的智能電動汽車才是汽車未來的下一個賽道。

而我們理解的智能電動汽車,除了當下被廣泛炒熱的智能駕駛外,還有一大關鍵就是智能座艙。

簡單來講,智能座艙是指配備了智能化和網聯化的車載產品,可以實現與人、路、車本身進行智能交互的座艙,是人車關係從工具向夥伴演進的重要紐帶。

本文我們同樣以大眾的智慧車聯4.0為例,看看這個傳統燃油時代的巨頭,在新時代下能交出一份什麼樣的答案。

1、簡述智能座艙的發展

在正式介紹大眾智慧車聯4.0以前,我們先簡單的梳理一下智能座艙的發展歷史。

從汽車座艙升級路徑來看,主要分為三個不同的階段,分別是60-90 年代的機械時代,這一階段的智能座艙產品主要包括機械式儀表和簡單的收音設備,功能簡單,且以物理按鍵為主。

往後是電子化時代,這一階段主要是在2000-1015之間,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汽車內部開始加入了類似於導航系統、影音等功能,為駕駛員提供較多信息,中控大屏也開始逐漸得到大範圍裝車。

而從2015年至今,汽車行業進入了初期的智能化時代,大尺寸的中控大屏、更多複雜的功能(比如人臉識別、抬頭顯示、流媒體後視鏡),更為廣泛的應用生態(車載應用,K歌,微信等等),人機互動方式變得多樣化,智能化程度明顯提升。

至於為什麼我們在追求智能座艙的這條路上越走越快,因為套用馬斯洛需求理論,智能座艙是基於物理需求的駕駛艙衍生,是從最基本的安全再到社交交互再到懂你尊重,是從生理需求到尊重需求的轉變。

2、大眾智慧車聯的推出背景

在正式推出智慧車聯繫統之前,大眾集團廣泛使用的是MIB和CNS系統(現在也有很多大眾車型搭載)。

其中第一代MIB在2013年問世,提供5.8英寸電容屏,支持雙點觸控,導航能接受FM信號規避擁堵路段。在聯網方面,第一代MIB初步展露出車聯網的雛形。經過2015年和2018年的兩次疊代,MIB已經發展至第三代。

CNS同樣如此,目前已經發展至第三代,比如我們熟悉的新款車型CC和第八代高爾夫就採用的CNS系統,其涵蓋了智能語音、智慧導航、智享娛樂、智趣出行、智聯控車五大類功能(這其實也是大眾智能網聯繫統的基礎)。

不過一個事實是,這幾年伴隨著中國網際網路行業的高速發展,自主品牌車企都對深度網際網路結合表現出了極高的積極性,幾乎所有自主品牌都推出了不同的車載智能互聯繫統作為吸引消費者的賣點,比如吉利的GKUI、比亞迪的DiLink、東風風神WindLink等等,且受到了市場不同程度的認可。

而反觀傳統車企們,車機系統幾乎無一例外的受到市場的詬病,卡頓、延遲、功能單一,這是市場對其的廣泛評價。

所以在這種背景之下,傳統主機廠們自然也不會坐視不管,從2017年開始研發,歷時三年,大眾全新智慧車聯繫統伴隨著2020款全新帕薩特上市正式和消費者見面,隨後的豪華MPV Viloran威然也搭載了這一系統。

轉頭到了「MEB」時代,由於電動車的底層架構更適合智能化的表達,因此智慧車聯繫統順利疊代至4.0版本,大眾MEB平台旗下首款純電動車大眾ID.4 X就是首個搭載智慧車聯繫統4.0的車型。

而截至目前,搭載了智慧車聯繫統4.0的大眾車型有ID.4 X、ID.4 CROZZ、ID.6X、ID.6 CROZZ、大眾ID.3。

3、功能介紹

從功能端介紹,大眾的智慧車聯4.0系統有五大功能,我們依次介紹。

首先是智能語音系統,這也幾乎是當前新車的標配, 車主可使用默認喚醒詞「你好 大眾」或個性化喚醒詞喚起語音對話。這套系統可以實現對通訊、媒體、導航、空調等常用功能的喚醒,同時還具備聲源定位系統,以此區分主駕副駕發出的指令。

同時這套系統也支持對部分方言的識別,包括粵語、四川話等帶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話。

接著是智慧導航 ,這套系統以高德地圖數據為基礎,可以為駕駛者提供實時交通、交通看板、道路限行信息、在線地圖更新、智慧預測導航、在線興趣點搜索、在線興趣點發送到車等信心。

還可以基於車主行駛習慣和實時交通數據採集,將最優路線推送至車機,避開擁堵並結合目的地搜索附近的充電站等。

然後是智享娛樂,這套系統可以為消費者提供車機端應用商店,車主通過排行榜等方式下載所需APP,豐富車機系統的可玩性。

再然後是智聯控車系統,簡單來講車主可以通過手機APP等軟體對車輛實現遠程控制,實現比如啟動、開空調等動作(前提是網絡覆蓋),另外它還具有遠程尋車功能,再比如商場等地方找車更輕鬆。

最後是智趣出行,智慧車聯繫統4.0集廣泛的內容平台與生態體系應用於車內,支持智慧停車、智能家居、違章查詢、組隊出行、緊急救援、維保預約服務等功能。

以智能家居為例,通過語音助手,車主可提前打開家裡的空調或其他智能設備,到家就能享受舒適家居氛圍,完成人、車、家的無縫連接。

當然,以上這些是從更加整體的角度出發去闡述,事實上大眾的智能網聯繫統還具有很多有意思的功能。

比如它的增強現實抬頭顯示,又稱AR-HUD。它通過增強現實技術將行車信息及路況導航信息投射在前擋風玻璃上,與前方道路視覺融合。

具體來說,它的AR-HUD的前方顯示區域分上下兩個部分,底部區域可顯示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狀態及導航指示等相關信息;上部區域則以動畫方式結合實景,來顯示轉向指示等信息。相較於傳統的儀表顯示,科學的AR-HUD無疑可以使駕駛者更加專心。

再比如它的ID. Light光語系統,這應該是我們首次在量產車上看到這一配置。

藉助一組從左到右貫穿的交互式燈帶,可以讓駕乘者直觀地獲取關鍵信息,強化車與人之間的交流。比如在你開啟導航需改變行車路線時,ID. Light光語系統將點亮貫穿於儀表台前方的不同的藍色燈光效果;當藍牙電話來電或車輛充電時,系統將以綠色燈光效果提醒用戶;語音互動時,通過對駕駛員側或副駕駛員側的識別交互,對應位置以白色燈光配合語音閃爍展開互動等等。

實用性如何我們不做評價,但在創新性上的確是值得一說。

4、大眾智慧車聯4.0系統的晶片

正如自動駕駛需要一個「強悍的大腦」一樣,一個想要實現更多功能,具備更強流暢度的智能座艙同樣需要先進晶片的加持。

不同於當前受到追捧的高通8155晶片,大眾的智能網聯繫統4.0在晶片方面採用的是半導體巨頭三星的Exynos Auto V9晶片。

這個晶片的核心參數如下:CPU部分設計為8核Cortex A76核心,最高主頻2.1GHz,GPU為Mali G76 MP3,支持LPDDR4和LPDDR5內存。

同時,晶片內還集成了4顆HiFi 4數字音頻信號處理器、NPU單元和安全島晶片(支持ASIL-B標準)等。

為了方便大家直觀地對比高通8155晶片,我們做了如下這張表,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到,光從紙面參數上看,三星 V9 的性能明顯優於高通(大核數)。 但高通的優勢在於先進位造工藝帶來的低功耗以及低發熱。

5、橫向對比

其實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我們也在思考,這種對於智能座艙的大橫評究竟意義大不大,因為每輛車的智能座艙都有著各自的性格,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車輛的設計、功能都和品牌形象、車型定位等因素高度相關。單純地脫離用戶畫像去談功能對比,不免有些不合時宜。

比如特斯拉、小鵬的用戶和長城、長安的用戶明顯就是有著不同標籤的兩種人群,可能在他們的眼裡,對方所謂的優點並非是優點,缺點也並非是缺點。

不過為了讓大家更容易選購以及理解,我們還是決定對比幾個市場上幾個同級別的車型的智能座艙(價格維度),看看誰才是王者,他們分別是大眾ID.4X\小鵬P5和特斯拉Model 3。

大眾的智慧車聯4.0系統我們前文已經進行過仔細的分析了,這裡也就不贅述。

再說小鵬P5,作為小鵬旗下首輛搭載高通驍龍SA8155P車規級晶片,且全系標配最新Xmart OS 3.0車載智能系統的車型。小鵬P5打造出全新的智能數字座艙交互體驗與智能生態體系。

(睡眠場景)

從功能端來看,小鵬P5將智能交互座艙立體打造成為除居住空間、工作空間之外的智能第三空間,包括X-Play娛樂場景、X-Sleep睡眠場景、X-GO戶外場景、X-Life生活場景以及X-DIY場景共五大場景。場景豐富明顯優於同級別競爭對手。此外全場景語音是小鵬P5智能座艙的另一大賣點。

而特斯拉Model 3的智能座艙,如果帶有筆者主觀意志的點評,那麼一定是它的成熟性,特別是車機交互系統,圍繞媒體、導航、控制系統、溫度系統等進行了大量功能開發,希望帶來更簡單的操作體驗,如空調溫度的調節,點擊空調按鍵直接進入空調設置界面,可以隨意拖動調整空調風向。

不過雖然貴為智能汽車的」領頭羊」,特斯拉Model 3還是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車機系統存在卡頓問題,再比如它的車載語音沒有進行很好地本地化問題:不能直接喚醒,需要語音指令需要點擊或者長按方向盤右側滾輪實現,同時也只能實現簡單的導航、多媒體、空調的操作。

不過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特斯拉性能更為炸裂的智慧座艙已經面世,Model Y性能版和Model S Plaid都搭載了AMD Ryzen 晶片,這款晶片強到什麼程度呢?可以在車內玩《賽博朋克 2077》《巫師3》等3A遊戲,性能直逼PC端電腦。但目前只有Model Y高性能版與Model S才有福享受,不具備普適性,同時價格與前兩款車差距太大,所以我們這裡將它納入橫評範圍。

寫在最後:

總的來看,在智能座艙領域,傳統主機廠依舊面臨著如在自動駕駛領域同樣的困境,追求穩定和成本導向的企業文化註定他們不能太過激進,但這也使得他們與前沿的硬體軟體無緣,再加上這些企業並不是以用戶為導向,所以用戶需求與產品之間也存在斷點,綜合下來,雖然大眾的智能網聯繫統4.0並沒有多拉後腿,但領先行業也遠遠談不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