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搞出了7個炮兵旅!巔峰時期的晉綏軍,火力有多強?

熊熊講武 發佈 2022-05-23T15:49:00.865673+00:00

所謂的晉指的是山西,而綏則指的是綏遠,現在當然沒有這個省了,不過在當時還存在,大致範圍是現在的內蒙古中部地區。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很多支地方軍,其中著名的川軍、桂軍、滇軍、東北軍、西北軍大家都知道,而在北方還有個晉綏軍。

所謂的晉指的是山西,而綏則指的是綏遠,現在當然沒有這個省了,不過在當時還存在,大致範圍是現在的內蒙古中部地區。

所謂晉綏軍,原先只是閻錫山掌控下的晉軍,待其控制了綏遠之後,也就成了晉綏軍了。直到後來傅作義脫離閻錫山自己獨立掌控綏遠之後,一般仍俗稱閻錫山所部為晉綏軍,儘管此時其已經是「有晉無綏」了。

在當時的各路地方軍中,晉(綏)軍是比較特殊的,它從誕生後就一直處於閻錫山的掌控中,因此發展歷程比較統一。而且其始終以山西作為根基,一直存在了三十多年,這在當時的各路地方軍中也是比較罕見的。

而在武器裝備方面,晉綏軍走的路子更是比較特別,它是當時對火力戰認識較深而且付諸於實踐的少數軍隊,尤其是在炮兵方面的建設走得比較早。

閻錫山在早年間即考入山西武備學堂,此後又被清廷送到日本學習軍事,因此其對於武器裝備非常重視。

辛亥革命後,閻錫山成為了山西督軍,此後又投靠袁世凱,成為了非北洋出身的華北實權派。不過袁世凱對閻錫山並不放心,後者麾下的晉軍在袁世凱時期也並沒有大的發展,其在採購國外武器方面限制頗多,同時山西當時的機器局、修械所也難以滿足大量軍火的製造。

1917年,閻錫山兼任山西省長,軍政大權都抓在了手中。當年,其開始了第一輪擴軍,使得晉軍規模擴充到了4個混成旅、晉南晉北2個鎮守使,此外其直屬部隊還有工兵營、憲兵營、衛隊營、衛生營、機關槍營。

為了增強晉軍的火力,閻錫山還從日本購入山野炮各12門,三八式步槍3000支,由此實力大增。

不過外購武器終究限制頗多,而且還極為昂貴,閻錫山希望能夠利用山西豐富的資源,實現武器裝備的自給自足。

1917年閻錫山出席在北京的督軍團會議時,參觀陸軍部國產武器試射比賽,因見漢陽兵工廠所制槍炮頗精,特結識該廠總辦劉慶恩,告晉軍武器使用年久,須待整修,邀請對山西修械所予以指導。於是偕返太原,陪同參觀修械所工作。劉隨身取出量具,仔細考察,指出缺點,閻殊讚佩。

此後,閻錫山派人到漢陽兵工廠學習,進行人才儲備,同時設立銅元局,以籌措資金。

到1920年時,閻錫山將山西修械所與銅元局合併,成立了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該廠除繼續承擔修械工作外,也購置設備生產子彈、手榴彈並仿製重機槍。

此後,兵工廠的業務範圍不斷擴大,逐漸擴大到了步槍、衝鋒鎗和各種火炮的生產上來,其規模和產量都急速增加,為晉綏軍的第二次擴軍奠定了物質基礎。

1925年時,晉綏軍第二次擴軍,使得部隊擴充到了11個旅,其中第11旅所轄炮兵團和憲兵/警衛混合團,另有手榴彈旅和迫擊炮團。

此時,山西的兵工廠已經仿製出了晉造12式山炮、晉造13式山炮,並且產量逐步提升,晉綏軍的炮兵規模迅速提了上來。

到1927年晉綏軍第三次擴軍時,閻錫山的炮兵部隊竟然快速發展到了8個炮兵團。這些炮兵團主要裝備的是晉造13式75毫米山炮,其仿造性能雖然難以恭維,但至少這麼大規模的炮兵在當時還是很罕見的。

而且閻錫山的兵工廠可以製造大量的炮彈,能夠維持炮彈的消耗這點非常重要。

同時閻錫山的步兵部隊此時已經發展到了17個師,在機槍兵、迫擊炮的裝備方面,也是比較充裕的。

此時,山西軍人工藝實習廠改為太原兵工廠,各種設備多達3800部,員工總計有上萬人之多。

其在1928年到1930年間,月產輕重炮35門,步槍3000支 ,機槍15挺(應為重機槍) ,衝鋒鎗900支,炮彈15000發,迫擊炮彈9000發 ,子彈420萬發。

這時候,太原兵工廠的軍火產量已經成為當時國內的大廠了。正是因為有了太原兵工廠所提供的大量武器彈藥,閻錫山的晉綏軍得以在1927年到1928年間積極活動,保障了閻錫山實際掌握晉綏察冀四省及平津二市,使得其勢力達到了鼎盛。

此時,所謂的國軍中以蔣介石部為第1集團軍、馮玉祥部為第2集團軍、閻錫山部為第3集團軍、桂係為第4集團軍。上述各集團之間勾心鬥角,矛盾重重,在隨後的編遣會議中互相不滿,以至於蔣桂、蔣馮之間數度兵戎相見。

此時的閻錫山既要防著馮玉祥來爭奪地盤,同時對老蔣也是很瞧不上,不過老蔣的實力畢竟是最強的,最終閻錫山選擇與馮玉祥聯手反蔣。

反蔣就需要再度擴軍,在1930年中原大戰前,以太原兵工廠出產的武器為基礎,閻錫山在炮兵方面一口氣搞出了7個炮兵旅17個炮兵團。

此時閻錫山的炮兵中,除了原先裝備的晉造13式山炮之外,還有改進版的晉造17式山炮,同時還有口徑105毫米的晉造16式山炮和口徑88毫米的晉造18式野炮。

除了炮兵部隊外,閻錫山還擴充出了10個步兵軍和4個保安縱隊、4個騎兵師、10個輜重營、10個工兵營。

在閻錫山的步兵部隊中,武器裝備也相對較好。

其一個步兵連即裝備有3挺輕機槍,每個排1挺機槍,這在當時的配置已經很好了。

另外憑藉太原兵工廠製造的湯姆遜衝鋒鎗,其每個步兵班均裝備一支,這樣一個步兵連就另有9支衝鋒鎗。

在營屬的機炮連方面,還裝備有4挺重機槍和2門迫擊炮。

所以,閻錫山的晉綏軍在當時的火力是非常強的。

在隨後的中原大戰中,閻錫山的晉綏軍曾集結大量火炮猛轟中央軍,給後者造成了重大損失。同時晉綏軍憑藉較多的機槍、衝鋒鎗、手榴彈,在步兵交戰時的火力也非常猛。

但是我們也知道,晉綏軍的火力強,不代表戰鬥力就一定強。

晉綏軍的特點是防守能力比較好,但進攻能力較差,而且晉綏軍更偏好於在山西本地作戰,到了出省作戰時,戰鬥力就會大打折扣了。

同時,晉綏軍重火力的特點,也帶來了後勤上的極大問題。

這倒不是說憑藉太原兵工廠的生產保證不了作戰消耗,而是由於出省作戰的因素,後勤線大為延長,又恰逢連日大雨,很多彈藥是難以在第一時間供給到作戰部隊手中的。

畢竟以晉綏軍當時的編制來看,輜重營僅僅只有10個,而在閻錫山的步兵部隊中,其實又偏戰鬥兵多些,沒有過多額外的輜重力量。

另外,當時炮兵的機動依賴騾馬,大規模炮兵部隊的運動並不輕鬆。一旦協調不順、供應不力的話,也會出很大的問題。

以上還僅僅是作戰的基本要素上出的情況,在指揮上的問題就更大了。

中原大戰,本質是西北軍跟晉綏軍聯合作戰,實際上由於老蔣的分化瓦解,西北軍內部出了很大問題,進而西北軍跟晉綏軍之間的聯合也矛盾和衝突極大。

就連晉綏軍自己的指揮上也是分歧極大,如傅作義倒是比較能打,但因為與張蔭梧之間的矛盾,也使得在津浦線上大敗而還。

因此所謂的中原大戰,表面上看西北軍和晉綏軍的實力占優,但卻被老蔣的多種手段所瓦解,自此西北軍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已經不復存在。

而閻錫山的晉綏軍在損失慘重之後退回山西,閻本人也不得不躲出去觀望態勢。最後閻錫山雖然重回太原,晉綏軍的獨立性也有一定保障,但其勢力範圍已經較鼎盛時期大為下降了。

中原大戰後的閻錫山已經不再具備問鼎中原的實力,甚至退而求其次當華北王的可能也不存在,只能是退保晉綏,繼續當山西王了。

之後太原兵工廠雖然仍在生產軍火,晉綏軍也在明暗擴充,但實力發展情況終究是趕不上中原大戰前第四次擴軍後的情形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