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裡有米,心中有您——懷念袁隆平院士

諷刺與幽默報 發佈 2022-05-23T23:04:25.932133+00:00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享年91歲。「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你年紀輕不知道,上世紀六十年代,饑荒的時候餓死人,大家都吃不飽飯,我都親眼見過。」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逝世,享年91歲。


今天,是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在此,我們用文字和畫作緬懷袁隆平先生,向這位畢生致力於「讓天下人都吃飽飯」的英雄致敬。


他很執著。


「我如果不在家,就一定在試驗田。如果不在試驗田,就一定在去試驗田的路上。」


這是他真實的工作寫照。


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牽掛著自己熱愛的事業。


「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你年紀輕不知道,上世紀六十年代,饑荒的時候餓死人,大家都吃不飽飯,我都親眼見過。」


記者接著問:「您是不是特別害怕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


「不可能了。」


網友說,這句「不可能了」,是這位老人能為國家所寫的最美的情書!


他有兩個夢。


90歲時,他曾這樣寫道:「我大半輩子都在與水稻打交道。我最關心的,就是與水稻和糧食相關的事。 科學探索無止境,在這條漫長而又艱辛的路上,我一直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他愛自由。


高中時,他已經是百米自由式的全校第一名了,曾經為了省船費,甚至游過嘉陵江。


他會拉小提琴,英文也非常好,俄文也不差。


除了這些,他還會打排球,會跳踢踏舞……


如果人的一生是一塊織錦,袁老的身上交織著不同的絲線。經緯縱橫中,閃耀著不同的光澤。




今天,當我們再次想起二十多年前那個驚動世界的「萊斯特之問」:誰來養活中國?


中國人已經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袁隆平雜交水稻創新團隊也頻頻傳出好消息。

2021年10月17日,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在湖南省衡南縣開展2021年南方稻區雙季畝產1500公斤攻關測產驗收,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36.1公斤。


加上此前測得的早稻平均畝產667.8公斤,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測產為1603.9公斤,成功突破畝產1500公斤目標並創造新的紀錄。


2021年11月3日,在第四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袁隆平雜交水稻創新團隊帶頭人鄧啟雲在當天的「農業科技分論壇」上發布了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耐熱超級稻。新品種既高產又穩產,在高溫天氣下,結實率較其他品種提高了30%。


仰望星空,宇宙中有一顆編號為8117的「袁隆平星」。


袁隆平先生,我們永遠懷念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