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國出境展覽文物—牆盤和逨盤上的家譜故事

慶廣歷史說 發佈 2022-05-24T00:07:23.483193+00:00

上自漢宣帝時期,周原的扶風就曾出土過青銅器,直到今天周朝貴族家族墓葬、窖藏的考古發現層出不窮,出土的青銅器燦若星辰,數不勝數。

上自漢宣帝時期,周原的扶風就曾出土過青銅器,直到今天周朝貴族家族墓葬、窖藏的考古發現層出不窮,出土的青銅器燦若星辰,數不勝數。舉世聞名的毛公鼎、盂鼎、克鼎、禹鼎等國寶重器都出自此地,因此周原被喻為「青銅器之鄉」,馳名寰宇。

牆盤和逨盤就是其中耀眼奪目的明星,它們記錄著周朝悠遠光輝的歷史。 1976年12月15日,陝西扶風縣法門公社莊白大隊白家生產隊的社員在平整土地時,發現了古代的青銅器。他們保護好現場,及時向上級作了報告。周原考古隊聞訊後,立即趕赴現場進行了發掘。通過發掘,探知這是一處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窖藏,共掘出青銅器103件,有鍾、鼎、尊、簋、壺各類器物,如此之豐富的西周窖藏實屬罕見,其中備受矚目的就是聞名遐邇的牆盤。 牆盤,通高16.2厘米,口徑47.3厘米,盤深8.6厘米,重12.5千克。雙附耳,腹部飾鳥紋,圈足飾竊曲紋。盤內底鑄銘文284字,分為前後兩段。前段追頌的是周代文、武、成、康、昭、穆諸位先君賢主的豐功偉業,並讚頌時王恭王的美德。後段是牆自述其家族的歷史。由於牆的家族累世充任史官,才華橫溢、知識淵博,所以銘文不僅字體規整秀麗,而且文采斑斕、辭藻豐富,在歌頌歷代周王時都要在王的名號前冠以溢美之詞,令人嘆絕。正因如此,牆盤現世30餘年,文史專家紛紛撰文考證,但其中古奧生僻之字至今未能解讀。

牆盤發現之後27年,2003年1月19日,眉縣楊家村的五位村民在村北的土坡上為磚廠取土,無意中挖開了古窖的一個小孔。他們驚奇地發現裡面存放著不少青銅器,隨即派一人上報縣文化局。寶雞市文物局得知消息後立刻組織專家親赴現場發掘,發現這是一座經歷了兩千餘年未曾塌陷的周代窖藏,裡面的青銅器依舊是當時疊放的原狀,沒有後世盜擾的跡象。經過清理,共發現鼎12件,鬲9件,壺2件,盂、盉、盤、匜各1件,共27件青銅器。令人興奮的是,每件器物上都鑄有銘文,銘文總數加起來超過4000字,是西周考古的空前發現,堪稱盛世吉金。

在這批窖藏中有一件重器鴻寶,即被譽為「天下第一盤」的逨盤。逨盤通高20.4厘米,口徑53.6厘米,圈足直徑41厘米,腹深10.4厘米,腹部及圈足飾竊曲紋。與牆盤不同的是,它的口沿下有一對輔首,造型為獸首銜環,圈足下還附有四個獸足。更重要的是盤內底還鑄有氣勢恢宏的長篇銘文,銘文分為21行,共372字,記載的是逨所屬的單氏家族八代人輔佐西周12位王的歷史。牆盤和逨盤的銘文反映的都是西周世族政治的特徵。西周的官僚貴族按照世卿世祿制度繁衍生息,承受祖先功勳的蔭庇,繼續先人的官職地位,勉勵後代子孫保持堅守,這就是西周王朝政治生活的秩序原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