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北大教授夫人斷食結束生命,生前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

歷史元宇宙 發佈 2022-05-24T02:47:20.004205+00:00

據2021年11月發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人已達兩億六千萬,人口占比為百分之二十,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正在加深。

據2021年11月發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人已達兩億六千萬,人口占比為百分之二十,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正在加深。

人口老齡化必然會帶來諸多的問題,那麼如何應對呢?除了社會、子女要做好準備外,老人們又能做些什麼呢?或許北大教授趙寶煦的夫人陳司寇的經歷,會給我們帶來一點啟示。

人們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老夫老妻一起攜手共同度過老年時光是最好不過的,然而兩個人必定會有一個會提前撒手人寰,留下另一個獨自面對個人的生活。陳司寇也不例外,在她92歲那年,與她相知相伴的丈夫先她而去了。

和大多數的子女一樣,陳司寇的子女們也不放心她一個人獨處,想把她接到自己的身邊,可是她卻拒絕了,她認為自己完全有能力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她這樣說了,也做到了。

她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非常充實、有序。早上六點起床,之後開始鍛鍊一個小時,然後看看新聞,休息一下。

接下來就去菜市場買菜、做飯,在九點以前吃好飯。上午她會看書、看電視。下午就去遛彎,找朋友聊聊天。晚上九點準時睡覺。

作為一個有知識的老人,她明白自己要和所有的老人一樣,必須要面對兩道坎,一個是疾病,一個是孤獨。

陳司寇老人認為,人老了身體肯定要有這方面那方面的問題,因此最重要的是儘量保持身體的健康,因此個人必須要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身上有什麼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該戒酒戒酒,該戒菸戒菸,如果和熬夜有關,就不要熬夜。也就是說,一旦發現出了什麼問題,一定要做出問題,有的放矢地找出應對的方法,並要長期堅持下去。

老人家也極力反對,動不動就去醫院打針吃藥,是藥三分毒,在吃藥治病的過程中,藥會傷及「無辜」,也很容易讓身體產生抗藥性,影響以後的治療效果。

她說,如果身體有些不舒服,可以通過其他的一些方法來解決,不一定非要找醫生。有一次,她的腰扭傷了,她沒有去醫院,也沒有告訴孩子們。而是躺在床上,通過按摩相應的穴位,把自己治好了。

她更不相信那些所謂的「名醫」,更不相信什麼「靈丹妙藥」、「保健品」,她知道那些都對身體沒有什麼好處,還容易上當受騙。

老人家還認為,老年人很有必要學一些醫療常識,孩子也好、醫生也好,誰也不能隨時隨地地陪在身邊,只能自己依靠自己,自己照顧自己。

對於孤獨,老人也有自己的應對措施。

她認為老年人一定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有過有規律的生活,每天有事干,內心平靜了,就不會孤獨了。

她有位老姐妹,在丈夫去世後就陷入了孤獨寂寞之中,她每天都要給陳司寇打電話,並且一聊起來就沒完沒了,藉以擺脫孤獨。

陳司寇告訴她,自己可以每天陪她煲電話粥,但不能二十四小時一直打電話吧。不打電話的時候,她不是會更寂寞嗎。

這位姐妹不知該怎麼辦。

陳司寇給她提供了解決的方法,那就是把時間安排一下,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每天有安排了,時間緊張了,就不會寂寞了。

這位姐妹按她說的做了,果然走出了孤獨。

陳司寇也很明白,不管自己怎麼做,畢竟自己已經這麼大年紀了,會隨時面臨死亡的來臨。

她覺得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誰也逃不掉,也不必怕,該來的時候來就好了,她只想到時候能走得有尊嚴一點,能走得快一點,讓自己少受一點痛苦,也給子女減輕一點負擔。

2015年,陳司寇在體檢時,查出左腎有個腫瘤,醫生和孩子們都建議切除,她不同意,說自己這麼大年紀了,哪能沒有病呢?

接下來的日子裡,她致腫瘤於不顧,以平常心生活,腫瘤居然變得很安靜了。

2017年4月,腫瘤終於忍不住了,發作了。半年後,已經無法下地的陳司寇,依舊堅持不去醫院,她只想走得快一點,儘量不讓孩子們為難。

10月17日,頭腦清楚的陳司寇,對於孩子們的餵食,一口也不吃,她開始斷食了。

面對孩子們的悲傷,她好言安慰,她說自己活得夠長了,也賺夠了,該走了。

四天後,她安詳地閉上了雙眼。

陳司寇以斷食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引起了巨大的社會爭論,各方見仁見智,也永遠沒有對錯之分。

我們姑且不論她結束生命方式的對錯,至少她如何保持健康,如何對抗孤獨,如何看淡生死,如何很好地自主地安排老年生活,是對我們所有的老人有啟迪意義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