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中試基地 車谷與華中大聯手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

漢新聞 發佈 2022-05-24T03:53:37.340864+00:00

5月18日,武漢經開區與華中科技大學簽署共建華中科技大學國際教育科技創新園區協議,武漢經開區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同時揭牌。

5月18日,武漢經開區與華中科技大學簽署共建華中科技大學國際教育科技創新園區(軍山校區)協議,武漢經開區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同時揭牌。

武漢經開區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由武漢經開區、華中科技大學合作共建,今年1月簽約。研究院由武漢經開區舉辦,委託華中科技大學運營,目前正在根據入駐項目對園區廠房進行深化設計、改造,力爭儘快運營。

「華中科技大學院士、專家教授的一批科研成果就會陸續入駐研究院進行中試熟化。」5月21日,武漢經開區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李江華認為,研究院不僅是武漢經開區與華中科技大學攜手推動校地深度融合發展、促進學研產用協同發展結下的碩果,更將成為校地聯手建設中試基地、打通科研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的「車谷樣板」。

校地攜手,助推科研成果轉化跨越「死亡之谷」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要提高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學研融通創新,布局建設一批綜合性中試基地,依託龍頭企業建設一批專業中試基地。

李江華認為,共建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校地攜手推動產學研用深入融合,打造中試平台、建設中試基地,是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經開區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而進行的探索和實踐。

武漢經開區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將以未來技術項目為基礎,聚焦汽車、新材料、新能源、數字經濟等產業,建設成為示範性中試基地和技術轉移機構,把華中科技大學的科研平台和工程中心向研究院延伸,產生一批高質量創新成果,培育孵化一批高質量企業,成為華中科技大學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

據介紹,科研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要經過實驗室階段、工程化階段和產業化階段。

「工程化階段,也是大家通常說的中試階段,投資大、風險高、不確定因素多,高校不宜做、企業不願做。」李江華介紹,這個階段是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一道壕溝,也被稱為「死亡之谷」,很多科研成果沒能走向市場,就是因為沒有闖過這一關,「車谷建設中試基地,就是要通過產學研深度融合,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跨越『死亡之谷』」。

產業需求精準對接優勢學科,華中大科研成果將入駐轉化

武漢經開區二次創業再出發,聚焦「中國車谷」中心目標,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建設更高層次的科技創新體系。武漢經開區將圍繞產業發展建設創新平台,「做新產業、新賽道的創新服務中心」,聚焦下一代汽車、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支柱產業和其他產業的創新需求,導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優質學術資源、科研資源和高層次創新人才資源,推動學研產用深度融合、協同發展。未來五年,武漢經開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3000家。

華中科技大學作為國內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擁有機械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等「雙一流」優勢學科,教學、科研實力雄厚。

「武漢經開區的產業和科技創新需求,與華中科技大學的『雙一流』優勢學科相吻合,共建中試轉移平台,可以實現緊密對接。」

李江華說,武漢經開區未來技術創新技術研究院,立足於打造中試公共服務平台和專業化中試平台,建設中試基地和產業孵化器,可以讓華中科技大學的科研成果,更好地轉化、更快產業化,還會助推經開區構建更高能級科技創新體系,讓創新鏈精準對接產業鏈,支撐車谷高質量創新發展。

武漢經開區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位於軍山科技園,其中科研辦公場地1萬平方米,中試基地及孵化園區3萬平方米,配套公寓100套。

「據我所知,總面積達3萬平方米的中試基地,全國並不多見,有望創下『全國之最』。」李江華介紹說,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將結合經開區的產業需求,從華中科技大學優勢學科的科研成果中優中選優,遴選科研成果入駐轉化、孵化。

「研究院的願景是打造成為全國具有影響力和示範性的中試基地。」李江華表示,「我們希望在中試基地的建設中,探索一套以中試熟化為核心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並且能夠在全國進行示範和推廣」。

融媒體記者: 陳爽

通訊員 孫亞雲 李金友

編輯:呂艷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