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隻猛禽紅腳隼現身雲南騰衝!國內罕見,猛禽聚集是好事嗎?

鍾銘聊科學 發佈 2022-05-24T04:13:10.168292+00:00

紅腳隼其實並不罕見,但罕見的是竟然有1000隻左右的紅腳隼在雲南騰衝停留,要知道,雲南騰衝並不是它們的棲息地,它們只會遷徙時路過此地,很少會上千隻一起停留在這裡。

雲南騰衝前陣子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紅腳隼」,大約有1000隻左右的紅腳隼集體出現在雲南騰衝,它們成群地棲息在當地的樹上以及電線上,吸引了許多鳥類愛好者前往。

紅腳隼其實並不罕見,但罕見的是竟然有1000隻左右的紅腳隼在雲南騰衝停留,要知道,雲南騰衝並不是它們的棲息地,它們只會遷徙時路過此地,很少會上千隻一起停留在這裡。

紅腳隼

紅腳隼是一種候鳥,它們的越冬地遠在非洲,繁殖地在西伯利亞以及我國華北,東北、內蒙古等地區,是遷徙旅程最遠的猛禽,單程距離達到了1.3-1.6萬公里,每年往返距離達到了3萬公里,比許多人的旅途距離都要遠。

紅腳隼雖然是猛禽,但是它們個頭較小,在遷徙時也會抱團,這樣可以更加安全,也使得人們觀測它們更為容易。

一般情況下,我國境內觀測點觀測到的紅腳隼會組成幾百隻的群體,而此次有上千隻紅腳隼出現在雲南騰衝,規模之大非常罕見。

雲南騰衝只是紅腳隼的途徑地,即便它們在此休息,一般也會很快就啟程,但是這一次,它們在騰衝停留了一段時間,這種現象非常罕見,那它們為何要在此停留呢?

為何停留在騰衝?

其實,候鳥在遷徙的過程中,並不是一鼓作氣直接飛到越冬地,而是會在一些地方停留下來,休整一段時間後繼續啟程。

鳥類遷徙雖說是本能,但也危險重重,尤其是像紅腳隼這樣長途遷徙的鳥兒,如果在遷徙之前沒有儲存足夠的能量,在遷徙過程中消耗量過大,並不是每一隻鳥兒都能平安往返。

即便儲存了足夠的能量,鳥類在遷徙時,也不會一口氣飛到目的地,而是會在一些環境較好,滿足生存要求的地方停留幾天,補充能量。

比如:我國高郵湖灘上,已經連續幾年發現紅腳隼的身影,這些紅腳隼是南下越冬時,來到這裡補充能量的。

因為高郵湖灘地勢低洼,昆蟲較多,尤其是紅腳隼南下越冬的季節正好趕上當地豆丹爆發,剛好為紅腳隼提供了能量。

秋季時,紅腳隼南飛時,會飛越雲南,在印度東北部集結成幾十萬隻的大群,它們集結在此,是為了等候一年一度的美食大餐。

當地的白蟻會在此時羽化,羽化時間只有短短的1-2周時間,紅腳隼們必須要趁著白蟻羽化前到達此處,然後開始一場美食狂歡。

幾十億隻白蟻羽化飛行,而早就守候在一旁的紅腳隼則會開啟緊張的狩獵模式,在這裡,紅腳隼不必依賴高超的狩獵技巧,就能捕食足夠多的食物,體重也會在短時間內上升,為繼續南飛做準備。

補充了足夠的能量的紅腳隼會繼續向南遷徙,直到再次回到非洲。

但是,因為幾十萬隻紅腳隼在此停留,也使得狩獵它們變得非常容易。一個動物保護組織2010年發現,在印度大量的紅腳隼遭到捕殺,捕殺規模為一個季節10-12萬隻,這也嚴重威脅著它們的種群數量。

我國監測點通常看不到大群的紅腳隼穩定出現,幾百隻紅腳隼聚集就已經很罕見了,所以騰衝此次出現上千隻紅腳隼非常罕見。

還有一些鳥兒會因為受傷等原因被迫留在當地,但這種情況不多見,即便有也只是一兩隻鳥兒,不會像騰衝這樣出現上千隻紅腳隼。

據專家介紹,雲南騰衝是紅腳隼的遷徙通道,一般情況下它們在遷徙時,需要在晴朗的白天,藉助上升氣流從高空中飛過,一般很難看到。

但是當地剛好在下雨,迫使它們被迫停留。再加上騰衝生態環境較好,紅腳隼便停留在當地修正,所以才出現了難得一見的美景。

等到天氣放晴之後,它們又會藉助著上升氣流飛向北方繁衍生息,直到秋季時,它們又會再度踏上旅程,返回非洲等地越冬。

如此大規模的猛禽聚集雖然比較罕見,但並非壞事,它們只是因為天氣原因「迫降」,對當地生態影響並不大,也並非是不祥之兆。

猛禽出沒請注意!

華北,東北以及更遙遠的西伯利亞地區是紅腳隼的繁殖地,它們在這裡會選擇高大的樹木產卵育雛,只不過它們築巢能力較差,會搶奪烏鴉、喜鵲的巢穴。

在我們看來,這頗有些霸道,但對於鳥兒而言,築巢其實非常消耗能量,如果它們將大多數能量用於投入到築巢,在接下來的孵化,育雛階段可能就力不從心,導致幼崽存活率較低。

所以,紅腳隼們更傾向於利用廢棄的鳥巢,以及樹洞等,甚至會主動搶奪別人的巢穴。由於過度依賴廢棄巢穴,所以如果當地善於築巢的鳥兒數量暴跌,也會威脅著它們的數量。

比如:西紅腳隼喜歡利用禿鼻烏鴉的巢穴,但是禿鼻烏鴉被一些人認為是害鳥,它的巢穴經常被人類搗毀,再加上禿鼻烏鴉生存非常艱難,種群數量暴跌,也導致了西紅腳隼繁殖所需的巢穴不足,進一步影響到了它們的種群。

如果想要幫助和觀察紅腳隼,可以人工投放鳥巢吸引它們入住。如果你很喜歡紅腳隼,不妨可以自制一個個頭較大的鳥巢,掛在高大的樹木上,利用攝像頭遠程圍觀它們孵化,育雛的全過程。

和其他猛禽相比,紅腳隼的食物個頭較小,所以它們狩獵最多的並非是哺乳動物,而是昆蟲,也正是因為如此,它們在遷徙季節會跟隨著昆蟲的腳步,只有等到天氣變暖後,北半球的昆蟲才會逐漸多起來,所以在春季遷徙時,它們總是「姍姍來遲」,以至於其他鳥兒們都已經開始育雛,它們還在路上。

然而等到秋天時,它們又會最先開始啟程,一路上開啟「逛吃逛吃」的模式,先是在我國南方各地飽食一餐,然後到印度地區等待著白蟻盛宴,直到回到非洲地區,再去覓食。

對於人類來說,紅腳隼覓食昆蟲,狩獵老鼠,妥妥屬於益鳥,它們的出現更有利於當地生態鏈健康運轉,減少森林、草原病蟲害的發生。

但是,因為紅腳隼遷徙距離非常長,中途途徑許多國家,雖然在我國屬於保護動物,並且我國對野生動物的保護觀念深入人心,但是它們依舊沒能逃過人類的獵殺,尤其是在印度,有研究發現,印度人大量獵殺它們,每年有十幾萬隻鳥兒飛到印度後再也沒能返回。

這側面也說明,保護候鳥,不只是一個國家的事情,全人類都參與進來,才能守護這些美麗的鳥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