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全球的水上休閒運動(六)賽艇運動

濱水休閒看世界 發佈 2022-05-24T05:14:07.976377+00:00

隨著水上運動項目不斷推陳出新,從徒手戲水征服自然,到利用器材裝備挑戰風險,是水上運動成熟、發展的標誌,給水上運動注入了新的生命。

導語:凡是在水上進行的體育項目,均可稱之為水上運動。隨著水上運動項目不斷推陳出新,從徒手戲水征服自然,到利用器材裝備挑戰風險,是水上運動成熟、發展的標誌,給水上運動注入了新的生命。水上運動主要是指賽艇、皮划艇、帆船、帆板、潛水、摩托艇、滑水等,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新興水上運動項目。

水上運動一般是在優越的天然環境裡進行的,可使人們充分體驗陽光、空氣和水上健身三要素的韻味,已成為健身運動的新時尚。半個世紀以來,水上運動的發展,迅猛異常,新項目不斷湧現,傳統項目一再更新,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相當普及,僅法國就擁有潛水俱樂部2200多個,有90%的人參加該項活動。賽艇已成為世界上第四位最受歡迎的項目。帆板項目從出現至今僅20多年的歷史,現已發展成為世界體育運動中發展最快,最熱門的項目。  

我國有著漫長的海岸線,擁有大量的江、河、湖泊、水域資源極為豐富,具有開展水上運動的有利條件。賽艇、女子皮划艇、帆板、潛水、航海模型等項目,在一些重大國際比賽中曾多次打破世界紀錄,獲得金牌,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隨著我國體育改革的進展,加大了水上運動的普及和市場的開發力度,依託社會、服務社會,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有效利用我國廣闊的水域資源。水上運動的市場開發已經起步,各種水上運動場所,各項俱樂部將廣泛發展起來。積極引導水上運動消費,營造濃厚的水上運動文化氛圍是目前我國文化旅遊管理部門應該認真做好的一項工作。鼓勵具備條件的城市、企業、學校、俱樂部、旅遊景區有序開展水上運動主題文化活動,推出水上運動文化專題節目,傳播遊艇文化、帆船帆板文化、賽艇文化等項目文化。鼓勵和引導各類水上運動俱樂部開展水上運動主題宣傳活動,積極推動高校組建水上運動隊,進一步普及和推廣水上運動。

水上休閒運動區別於專業比賽級別的水上運動,水上休閒運動是以旅遊休閒度假為目的,以水上運動愛好者和旅遊觀光遊客為主要群體的一種休閒方式,是濱水休閒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歸納整理風靡全球的十大水上休閒運動資料,其目的是學習國外水上休閒運動經驗,積極引進濱水休閒新時尚,推動我國濱水休閒產業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的不斷創新發展。

一、賽艇運動概述

賽艇運動是槳手乘艇背向前進方向划進的一項划船運動。比賽在航道內進行,以艇首到達終點的先後決定名次。賽艇分單人雙槳艇和集體配合的雙槳、四槳和八槳多人艇,還分有舵手和無舵手艇。賽程有男子2000米、女子1000米。

賽艇為室外項目,1896年第一屆奧運會成為正式比賽項目,從1976年開始,允許女子運動員參加。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輕量級賽艇比賽正式被引入奧運會,男子、女子同時設立了輕量級賽艇項目。目前奧運會賽艇比賽設立14個小項目。北京奧運會賽艇項目在順義奧林匹克水上公園舉行。

隨著賽艇運動的發展賽艇也具有越來越豐富的文化內涵,包括:賽艇本身的文化和賽艇衍生的文化。賽艇對體育精神的詮釋形成了賽艇本身的文化;社交、禮儀、相關的活動形成了賽艇的衍生文化。

作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父的顧拜旦先生,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第五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發表了《體育頌》,這是對體育精神的最好的表述。同時顧拜旦先生還是一位賽艇運動員,所以《體育頌》也是對賽艇精神和賽艇文化本身最好的詮釋。

賽艇比賽不是個人競爭,而是團體競爭。舵手、劃手以及幕後的教練、後勤都很重要。劃賽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步調一致,發揮最大效能。參賽隊員一定要增強融入到團隊氛圍中的意識,只有風雨同舟、榮辱與共,同呼吸共命運,才能攻堅克難、共渡難關。賽艇精神教化人們形成團結、協作、同舟共濟的集體感和團隊精神。能培養人公平、公正的精神和強烈的競爭意識,同時也使參與者或觀賞者產生強烈的集體榮譽感。

二、賽艇運動發展歷程

賽艇作為最古老的傳統運動之一,起源於英國。最初作為商業,救生和戰爭的工具,日日在泰晤士河上擺渡往來,這也是生活在水邊的人們日常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被稱為水上巴士。由於在水上行駛船隻是一件特別消耗體力的事情,那些經常穿梭在河上的人們開始常常打賭誰先可以劃到目的地,起初只是為了讓日常的勞作多些樂趣,但就是從這樣的船友之間賭約的開始,卻也逐漸有了賽艇運動最開始的雛形。現在英國有超過500個賽艇俱樂部,其中中學生俱樂部就有150多個,經常參加賽艇運動的更是超過了10萬人。

17世紀泰晤士河的船工們經常舉行划船比賽。1715年為慶祝英王加冕,首次舉行賽艇比賽。1775年英國制定賽艇競賽規則,同年成立了賽艇俱樂部。1811年伊頓公學首次舉行八人賽艇比賽。1829年牛津大學、劍橋大學首次舉行校際賽艇比賽。民眾對這種比賽非常感興趣,觀眾較多。以後又逐漸增設一系列的杯賽,參加比賽者已不限於兩校,除英國外,還有幾十個國家派隊參加。1839年舉辦賽艇比賽。1846年英國人在艇舷上安裝了槳架,增加槳的長度,提高划槳效果;1847年又將重疊板的外龍骨艇改裝成平滑的內龍骨艇,提高了賽艇速度。1857年美國的巴布科克(Babcock)發明滑座,運動員划槳時身體能前後移動,可以有效地利用腿部力量。


1882年俄國人將封閉式槳栓改為活動式槳環,增大划槳幅度。1890年英國制定類似現代的賽艇競賽規則。1892年,在義大利都靈成立國際賽艇聯合會,當時有6個會員。當年舉行第1屆歐洲賽艇錦標賽。此後,國際賽艇比賽一直在國際賽艇聯合會的領導下進行。國際賽艇聯合會目前擁有120個國家和地區的會員協會。1923年國際賽艇聯合會的總部由都靈遷至瑞士,從1997年起設在瑞士的洛桑。1962年在瑞士舉行第1屆世界賽艇錦標賽,至1974年共舉辦4屆。從1975年起每年都舉辦一屆世界錦標賽。賽艇運動項目較多。

目前,國際賽艇聯合會設立的世界賽艇錦標賽有23個項目,分4個級別。即:男子公開級、輕量級;女子公開級、輕量級。每一個級別又按運動形式分單槳和雙槳;按參加人數分單人、雙人、四人、八人賽艇;有些項目還分有舵手、無舵手。為了簡化,各項目名稱用字母、數字和符號的組合來表示:"M"為男子,"W"為女子,"L"為輕量級,數字為槳手人數,"×"為雙槳,"+"為單槳有舵手,"-"為單槳無舵手。因此賽艇運動根據槳手人數、體重、操槳方式及有無舵手,可分成8種賽艇比賽項目。

國際賽艇聯合會主辦的比賽還有世界23歲以下賽艇錦標賽、世界殘疾人賽艇錦標賽、世界盃系列賽和世界老將賽艇比賽等。1896年第1屆奧運會已將賽艇列為正式比賽項目,但由於天氣惡劣臨時取消。1900年第2屆奧運會上舉行了賽艇比賽,設6個單項。但當時的比賽規則不完善,比賽的距離、航道和比賽細則都不明確。1934年,國際賽艇聯合會規定比賽必須在2000米的直道上舉行,寬度至少可容納3條艇比賽。由於奧運會設立賽艇項目,並設有較多單項,促使各國對賽艇運動高度重視,推動了這項運動的發展。從1976年開始,允許女子運動員參加奧運會賽艇比賽。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輕量級賽艇比賽及新規則被引入奧運會,男子、女子同時設立了輕量級賽艇項目,比賽仍為14項。

三、牛津、劍橋賽艇對抗賽——運動精神的百年傳承

牛津和劍橋這兩所世界名校之間的賽艇對抗賽,它的意義可能遠遠超過賽艇運動本身。它代表的更多是一種對體育運動精神的傳承。這個看上去普普通通的賽艇比賽實際上一點也不普通。據英國媒體統計,每年到了比賽日都會有超過25萬人到泰晤士河的兩岸現場觀看比賽,2009年這一數字更是創紀錄地達到了27萬。而收看BBC電視直播的人數也接近千萬,還有超過110個國家和地區的5億觀眾可以同步收看到衛星轉播。這些數字都足以媲美英超、溫網等英國的名牌體育賽事。近兩年,央視體育頻道也開始對這項賽事予以關注。

為什麼這樣一個兩所高校之間的賽艇比賽可以一直延續至今,前後跨越了接近200年?首先,賽艇這項運動的發源地就在英國。18世紀前後,泰晤士河的船工們就經常舉行划船比賽。1775年,包括伊頓公學等知名學府開始建立賽艇俱樂部。而到了1811年,伊頓公學首次舉行了八人賽艇比賽,這項運動也就迅速在英國的校園內流行開來。

那麼牛津和劍橋兩所大學之前的賽艇對抗賽又是因何而起呢?查爾斯·梅里維爾和查爾斯·沃茲沃斯本是哈羅公學的校友,後來二人分別就讀於劍橋和牛津兩所大學。1829年,正是在這兩個查爾斯的倡議下,兩所高校之前進行了第一場賽艇對抗賽。這也就拉開了兩所學校之間在賽艇運動上的百年恩怨。說起來,這可比英國的職業足球比賽要早得多。不過起初,這項賽事進行得並不順利。首屆比賽之後的第七年,也就是1836年才進行了雙方的第二場較量。之後的二十年裡,比賽一直都是時斷時續的。直到1856年第十三屆比賽開始,比賽的傳統才被穩定地繼承下來,只是因為兩次世界大戰中斷了兩次。

此外,開始的幾屆比賽並沒有固定的賽道,直到1845年,才將泰晤士河普特尼橋到克里斯維克橋這一段6.8公里的航道設為對抗賽的固定賽道。不過女子比賽一直在泰晤士河更上游的河段進行,那裡水流平緩,賽道長度也只有2公里。但是從去年開始,女隊就與男隊在同一天、同一賽道進行比賽了。

1965年,牛津劍橋賽艇對抗賽開始引入男子預備隊比賽,在已經過去的52屆比賽中,同樣是劍橋大學以如果有朋友看過對抗賽的官方Logo,就會發現整個Logo的顏色一半是深藍色,另一半是淺藍色,其實一種顏色正是一所學校的象徵。起初,兩所學校都穿的是藍色的比賽服,因此「Blue」就成了兩支賽艇校隊的代名詞。但是一場比賽的兩支隊伍不可以叫同一個名字,於是便根據隊服顏色的深淺加以區分,深藍代表牛津,淺藍則代表劍橋。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劍橋的「淺藍」更準確的說應該是「淺綠」,不過作為一種上百年的傳承,我們就不要在意這些細節了。

再到後來,深藍和淺藍逐漸延伸到了兩所學校其他的運動項目上,任何一個人能夠代表這樣的隊伍參賽都是無上光榮的事情。有些時候,外界甚至用深藍和淺藍作為兩所學校的代稱。

從某種程度上說,牛津和劍橋的賽艇對抗早已不是一場簡單的比賽,而是一段用競技體育書寫的兩所學校的發展史。相信這個每年的保留節目還會延續很久很久。體育的魅力不僅在於對抗,更在於一種運動精神的傳承。體育作為教育中的一種特別的表現形式,將它的力量最大化,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牛劍的賽艇對抗賽無疑提供了很好得範例,它真的不只是一場比賽。

四、我國賽艇運動發展歷程

賽艇和中國也有著不淺的淵源,古時起我們就有賽龍舟的傳統,龍舟和賽艇外形酷似,但也有迥異之處。直到近代賽艇才開始慢慢在國內熱起來,備受一些企業家和俱樂部的關注。現代賽艇運動起源於英國,由於歷史原因,最早從上海傳入中國。

1852年,上海黃浦江上就出現商船船員參加的賽船會。

1859年以後,幾乎每年比賽,「每年的賽船活動,成為上海的一大盛事」。

1860年,英國人在上海建立了「划船總會(rowing club)」。

1913年由英國人所建的「划船總會(rowing club)」由蘇州河舢舨廠新橋(現在上海桓豐路橋)遷至外灘的外白渡橋下(現今南蘇州路76號黃浦游泳池)。這是一個以賽艇為主的綜合俱樂部,占地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有1200多平方米,有船庫、碼頭各一個。

1912年至1915年,「中東鐵路局」在道里「小九站」江邊建起「遊艇俱樂部」(今哈爾濱江上俱樂部),開展划船等項活動。

1937年6月,哈爾濱航業聯合會等單位在松花江上舉辦划船比賽。20世紀的40年代,居哈俄人曾在哈爾濱的松花江上建有水上運動俱樂部,專供外國人運動和娛樂。

1952年,國家體委所屬中央國防體育俱樂部海軍科,根據有關領導的指示,決定在北京市開展舢舨、賽艇等水上體育運動。年底,在哈爾濱市內河航運修造船廠,訂製八人單槳有舵手賽艇4條。工廠按時完成造艇任務。這4條八人賽艇於1954年6月運到北京後海。當年7月,國防體育俱樂部海軍科舉辦暑期舢舨輔導員訓練班,八人賽艇成為該訓練班學員練習盪槳的輔助器材。

1953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處、市教育局和市房管局,奉命接管上海「划船總會」,除不動產房屋、碼頭、船庫、游泳池之外,尚有舊式摺疊賽艇28條,賽艇槳60餘支。

1955年,北京市由於後海的水面太小,不便進行八人賽艇練習,這幾條賽艇轉移至頤和園的昆明湖活動。並利用假期和課餘時間,組織附近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學生參加活動。

1956年11月5日至15日,國家體委在杭州西湖舉行了全國划船表演賽。這是我國第一次舉行的全國賽艇比賽。參加比賽的有哈爾濱、旅大、上海、杭州共4個城市的運動員85名(其中男運動員52名,女運動員33名)。

1959年舉行的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列入賽艇比賽。賽艇運動,在國家體委的倡導下迅速開展起來。由於主會場北京沒有賽艇比賽場地,將賽艇比賽設在武漢市東湖舉行。參加比賽的有河北、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雲南、解放軍共19個單位423名運動員。

1960年,為克服暫時的經濟困難,政府採取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全國賽艇活動亦相應調整,規模有所收縮。開展活動的單位、人數大大減少。但仍保留骨幹,開展少量活動。第一屆全運會後,大部分省、市的集訓隊撤銷。上海、浙江、湖北、廣東、解放軍等單位仍保留一部分教練員、運動員。

1966年開始的「文化大革命」,造成體育工作的全面停滯和破壞。賽艇和其他運動一樣,亦停止了活動。各地划船俱樂部被撤銷,優秀運動員隊伍被解散,教練員和運動員下放幹校或調到工廠當工人。業餘訓練,群眾活動都停頓了。

1966年開始至1971年這段時間,我國的賽艇運動,在少數幾個單位,保留了極少部分骨幹和器材。這一階段損害最為嚴重的是上海,上海划船俱樂部被四人幫在上海的爪牙挪作他用,器材被拉到黃浦江對岸的倉庫內堆放,人員也下方改行。而湖北、浙江、廣東,在留下的個別管理人員、教練員、運動員的努力下,保護了部分器材和場地,這為而後的恢復保留了火種。

1972年,在黨和中央和周總理的關懷下,體育工作開始得到恢復。同年,國家體委召開了全國體育工作會議。逐步恢復一些體育運動項目的活動,在項目規劃布局中,決定在上海、浙江、湖北、廣東4省(市)恢復划船。

1973年1月15日,中國划船運動協會成立,主管賽艇和皮划艇,對外名稱為中國賽艇協會、中國皮划艇協會。主席曹思慧,秘書長穆祥英。

1974年,國家體委恢復賽艇的全國比賽。9月22日至24日在武漢舉行了全國划船比賽。黑龍江、上海、浙江、湖北、廣東5個省(市)的運動員共114名參加了男、女7個項目的比賽。這次比賽是「文化大革命」後的首次全國比賽。

1982年11月19日至12月4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行的第九屆亞洲運動會首次列入賽艇比賽。設男子4個項目:單人雙槳、雙人單槳無舵手、雙人單槳有舵手和四人單槳有舵手。最終,中國賽艇隊囊括4個項目的全部金牌,圓滿出色地完成了比賽任務。這是亞運會第一次設賽艇比賽,也是亞洲歷史上第一次舉行的最大規模的亞洲國家和地區參加的賽艇比賽。亞洲賽艇聯合會亦在此次賽會期間誕生。

1987年3月25日國家體委在廣東省肇慶市召開了建國以來第一次賽艇工作座談會。國家體委副主任,中國賽艇運動協會主席何振梁出席了座談會並講話。賽艇工作座談會為在本世紀末成為賽艇強國制定了發展規劃。

1988年漢城奧運會,中國賽艇隊獲得1銀1銅的好成績。

1999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開始組織校際賽艇對抗賽。

2008年8月17日,在女子四人雙槳決賽A中,中國組合唐賓/金紫薇/奚愛華/張楊楊以6分16秒06奪得了該項目的冠軍。這是中國賽艇奪得的第一塊奧運會金牌,同時也是中國代表團在本屆奧運會上獲得了第29枚金牌。

2014年9月,著名企業家王石先生當選亞洲賽艇聯合會主席。

2019年9月1日,中國賽艇隊在2019年賽艇世錦賽賽事中表現出色,獲得3金1銀共4枚獎牌,追平了在2006年英國伊頓多尼湖世錦賽上創造的單屆最多金牌數紀錄。

作者(金潮):中國濱水休閒產業聯盟理事長、中國市場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市場學會濱水休閒產業研究中心主任、世界遊艇盛典執行秘書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