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米勒:電影的影響力肯定會衰減,但故事不會

澎湃新聞 發佈 2022-05-24T05:41:26.996651+00:00

當地時間5月20日,《瘋狂麥克斯》系列的導演喬治·米勒的新作《三千年的思念》在坎城電影節舉行全球首映禮,不料卻遭遇了一場突發事件:紅毯儀式上,忽然沖入一位女性抗議者,她脫去全身衣服,露出身上塗著的烏克蘭國旗,跪地大呼反戰口號。

澎湃新聞記者 程曉筠

第75屆坎城電影節已經過去了四天,除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最新作品輪番亮相外,大大小小的風波也在影廳內外不斷上演。

《三千年的思念》在坎城電影節舉行全球首映禮,主創人員登上紅毯。 IC 圖

抗議者闖入《三千年的思念》首映紅毯

當地時間5月20日,《瘋狂麥克斯》系列的導演喬治·米勒的新作《三千年的思念》(Three Thousand Years of Longing)在坎城電影節舉行全球首映禮,不料卻遭遇了一場突發事件:紅毯儀式上,忽然沖入一位女性抗議者,她脫去全身衣服,露出身上塗著的烏克蘭國旗,跪地大呼反戰口號。雖然這位抗議者很快就被保安帶離,但著實讓包括喬治·米勒以及影片主演蒂爾達·斯文頓、伊德里斯·艾爾巴在內的紅毯上的所有人頗為吃驚。

抗議者闖入《三千年的思念》首映紅毯。

好在這個插曲並未影響《三千年的思念》的正常放映,主創和觀眾還是如期欣賞到這部帶有奇幻色彩的新作。該片講述斯文頓飾演的女學者在伊斯坦堡集市上買到的一隻瓶子裡,藏著傳說中法力無邊的許願精靈,後者為求自由,答應為其實現三個願望,但女學者卻回答說,自己這一生,早已沒有任何奢願……

《三千年的思念》根據英國女作家A·S·拜厄特的短篇小說集《夜鶯之眼》(The Djinn in the Nightingale's Eye)改編,按照喬治·米勒導演的說法,這是一部與《瘋狂麥克斯》完全相反的電影,全片以室內對話戲為主,主要角色只有兩位,全程在他老家澳大利亞當地拍攝,可說是標準的誕生於疫情時代的作品。記者會上,米勒還表示,這部電影是專為大銀幕而拍,但他關於電影潮流的變化所秉持的態度,又顯得相當年輕,完全看不出已是年近八十的影壇老將。

《三千年的思念》劇照

「不管從聲音效果還是畫面效果來說,《三千年的思念》絕對都是最好要在影院裡看。當年的《瘋狂麥克斯4》還只是2K的畫面,這一部直接就是4K畫面。當然,我也知道世界正在變化,我相信按觀眾比例來說,世界上絕大部分人看到這部電影,應該還是會在小屏幕上,甚至是在手機上。又或者,哪怕觀眾是坐在電影院裡看,也是一邊看銀幕,一邊看手機。作為還在堅持某些老派觀點的導演,我當然可以說,這有可能會讓我心裡覺得很不舒服。但其實我並不會那麼想,因為你好好想想就知道了,其實世界上的事情,一直以來都是這樣的。當年電影誕生,也擠壓了廣播和舞台演出的空間。後來電視出現,電影覺得大難臨頭,於是推出寬銀幕等技術來對抗,希望能求新求變。現在流媒體出現,又是一次大變,但變化才是主流,變才是常態。不變的,是大家對故事的需求。」

「至於怎麼講故事、怎麼聽故事、怎麼看故事,其實歷史上也一直都在變。對電影人來說,我們別無他法,只能適應變化。別去抱怨年輕人怎麼都在看手機、玩抖音,因為那只能說明那上面的故事講得更快,節奏更見效果,更吸引他們。這就是現實,大家對畫面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電影也只能跟上。當然,我也不是說就不能拍慢吞吞的電影了,但慢節奏的畫面,得有它在故事性上的目的,不能純為慢而慢。」

「長遠來看,如果你還冀望電影能像過去那樣,具有最普遍的影響力,那根本就是不現實的。電影的影響力對比過去肯定會衰減,但故事不會。所以每次看到大家為了超級英雄電影算不算是電影爭得面紅耳赤,我就覺得很好笑。否認它們也是電影的人,等於是在否認我們正在經歷一次文化的演進,而事實上,人類的文化就是不斷演進的。」

「至於所謂大銀幕體驗這個說法,我個人覺得存在兩層意義。首先是技術上的那種沉浸感,讓大銀幕體驗優於小屏幕,但是,這還是先要有好故事作為保障,只要故事好,哪怕在手機上看,也照樣能看得觀眾沉醉其中。另一層意義就是身處一群觀眾中間的感覺,一群陌生人共處影院之內,這讓影院有了一種近乎於聖殿的感覺,這是你自己在家看電視沒法獲得的。所以作為一名風格老派的導演,想到《三千年的思念》的第一批觀眾,能夠在坎城的電影院裡看到它,我十分欣慰。」

《三千年的思念》導演喬治·米勒。 IC 圖

坎城抖音短片大賽鬧評審團主席辭職風波

既然年近八十的導演都能做到與時俱進,坎城又豈敢落後。為表示自己與時俱進的態度,坎城方面今年首次引入抖音為其官方合作夥伴,還推出了第一屆坎城抖音短片大賽,五人評審團的主席,請到的是出生於柬埔寨的著名導演潘禮德。

今年58歲的他,可以說是坎城的老朋友,早在1994年就憑《稻田裡的人們》入圍過主競賽單元,之後的作品《戰後的一夜》和《S21紅色高棉殺人機器》也都去過坎城,2013年的紀錄片《殘缺影像》還拿到「一種關注」單元的大獎。

然而,就在5月19日,潘禮德忽然主動向《好萊塢記者》告知,自己已辭去抖音短片大賽的評審團主席一職,理由是「在評審團獨立性和主權性問題上始終存有分歧」。稍後在接受法國當地媒體訪問時,潘禮德進一步指責主辦方抖音方面,過分干預評審團的獨立工作,給出各種所謂「建議」,希望天平能夠更多傾向那些更有名的創作團隊。

「我必須承認,單就作品而論,這些短片都很不錯。但是有些一看就是專業團隊拍攝出來的,有著大資金支持,群眾演員都有二十幾個人,甚至還有專門的攝影指導。另一種則是普通人拍拍自己朋友什麼的,卻很有詩意,而且言之有物。非要我在這兩類中選一個的話,我覺得更應該鼓勵後者得獎才對。」潘禮德解釋說,「所以最後我也沒別的辦法了,只能辭職。既然是比賽,既然設立了評審,那就必須確保他們做選擇時享有完全的自由。但讓我覺得很遺憾的是,這一次的情況並非如此。」

一時之間,潘禮德的辭職迅速成為坎城的大新聞。然而,僅僅數小時後,他又宣布自己重新回到評審團主席的崗位上,因為抖音方面已正式向其表達了歉意,並且承諾百分百尊重評審們的專業意見。

潘禮德(後排左二)與坎城抖音短片大賽的獲獎人。

最終,這項比賽的結果在5月20日下午出爐,不知是否受到主席辭職風波的影響,最後的獲獎結果出現了「雙黃蛋」——來自日本的短片《可以砍樹嗎?》和來自斯洛維尼亞的短片《一見鍾情》同時獲得最高獎。而原本說好會出席頒獎禮的坎城掌門人福茂,最終也未現身。

主持頒獎典禮的抖音歐洲部負責人瑪蓮娜·馬蘇爾女士介紹說,今年共有來自全球44個國家和地區的報名者參加了坎城抖音短片大賽,作品長度由三十秒至三分鐘不等,「足以證明抖音也是一個講述故事和抒發情感的優質平台」。

責任編輯:程娛 圖片編輯:蔣立冬

校對:張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