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樂死、注射死刑與全麻只是一步之遙

馬教授醫學科普 發佈 2022-05-24T10:59:40.950850+00:00

至2015年世界上有55個國家實行死刑,中國是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正式採用藥物注射死刑的國家。利用注射方式來執行死刑的想法最早由紐約醫生朱利斯·布萊爾在1888年提出,因為他認為這比絞刑更省錢,然而這一想法卻從未付諸實施。

一、注射死刑

注射死刑指注射足以致命劑量的致命性藥物使被注射者瞬間無痛苦死亡的過程。通常先讓被注射者喪失意識,然後使其停止其呼吸和心跳。


至2015年世界上有55個國家實行死刑,中國是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正式採用藥物注射死刑的國家。


利用注射方式來執行死刑的想法最早由紐約醫生朱利斯·布萊爾在1888年提出,因為他認為這比絞刑更省錢,然而這一想法卻從未付諸實施。英國皇家死刑委員會(1949年-1953年)也考慮過實行致命性注射,但在英國醫學委員會的壓力下否決了這一提議。


1977年5月11日,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驗屍員傑伊·查普曼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較人道的死刑方法,被稱為查普曼準則:「應當首先對囚犯進行生理鹽水的靜脈滴注,之後進行致命性的注射,包括藥效瞬間發作的巴比妥酸鹽和化學性的麻醉劑。」在被麻醉醫生斯坦利·杜奇肯定之後,這方法被神職人員比爾·懷斯曼推介給了當地的立法機關,然後迅速地被接受。從那之後開始到2004年,38個允許執行死刑的州有37個引進了致命性注射的法規。

二、安樂死


安樂死(Euthanasia)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療或使用藥物,以解除病人的痛苦,讓病人無痛苦地死去。「安樂死」一詞源於希臘文,意思為"幸福"地死亡。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安樂的無痛苦死亡;二是無痛致死術。


安樂死可分為被動與主動安樂死,被動安樂死是消極的安樂死,指停止積極地治療和搶救措施,任晚期病人自行死亡;主動安樂死又稱積極安樂死,由醫務人員採取給藥加速死亡,結束其痛苦的生命,讓其安然舒服地離開人世。


被動安樂死目前國內普遍存在的,在病人生命終極期不再採取積極的支持治療手段,任其發展惡化去世。

三、注射死刑、安樂死與全麻的區別


全身麻醉簡稱全麻,是指麻醉藥經呼吸道吸入、靜脈或肌肉注射進入體內,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患者安靜入睡,對外界刺激反應減弱或消失,應激反應降低的麻醉方法。


臨床上常用的全身麻醉方法有吸入麻醉、靜脈麻醉和靜吸複合麻醉。


靜脈麻醉藥分鎮靜藥、鎮痛藥和肌松藥三類。


1、鎮靜藥:丙泊酚、巴比妥類藥(硫噴妥鈉)、苯二氮卓類(安定、咪達唑侖)、氯胺酮、依託咪酯、右美托咪定、氟哌利多等。


2、鎮痛藥:嗎啡、杜冷丁、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等。舒芬太尼是長效鎮痛藥,瑞芬太尼是短效鎮痛藥。


3、肌松藥:


琥珀膽鹼,去極化短效藥;


維庫溴銨,肌松作用強,但作用時間較短暫,對於患者的心腦血管影響也較小;


阿曲庫銨和順阿曲庫銨,作用時間較短,不經肝腎代謝,對於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比較實用。


施行全麻的步驟


1、靜脈推注鎮靜藥:


期間麻醉醫生會友善地和患者交流:多大了?多重啊?生的啥病?昨天晚上休息好不好等,而後給患者扣上面罩。從靜脈推注鎮靜藥物到患者入睡基本不超過30秒。扣上面罩後吸入的是純氧,並不是麻醉藥品,目的是迅速提高患者氧氣儲備,防止氣管插管出現低氧血症。


鎮靜藥是讓人快速入睡,不要在手術中醒來


2、靜脈推注肌松藥:


行全身麻醉時推注肌松藥使人體除了內臟以外所有的肌肉都鬆弛下來,使病人沒有呼吸


3、靜脈推注鎮痛藥:


讓人失去疼痛感,生理上的影響集中在心率減緩和呼吸抑制。


4、行氣管插管


行氣管插管由呼吸機代替病人呼吸。


上述描述的是正常的全身麻醉施行步驟


假如是執行注射死刑和安樂死進行1-2或1-3步驟為止,不行氣管插管,使其缺氧,再加一些高鉀液體可引起受刑人員和被安樂死病人心臟驟停,起效很快。心電圖監測會顯示已成「一條直線」。


全麻手術的麻醉用藥,與注射死刑安樂死的藥物相比,有相同點:一是均為國家嚴格管制的藥物,二是保障手術或行刑活動順利進行。


其不同點,也很多,具體藥品不一定一樣,起效快慢不一樣,當然最主要的:全麻手術後,患者如同美美睡了一覺,對手術完全沒有感覺,不會影響智力和日後生活;注射死刑和安樂死麻醉,是一趟單行列車,有去無回,使用人員永遠無法醒來。


有一年我們麻醉科幾個醫生在一起閒聊,聊到如何自殺沒有痛苦,最後一致認為用全麻的方法自殺痛苦最小。可是,二十年前我們麻醉科一位老醫生由於抑鬱症自殺卻用的是割腕的方式了結自己。看來自殺的方法即使沒有肉體上的痛苦也有心理上的恐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