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寅恪的室名

善本古籍 發佈 2022-05-24T11:19:42.241190+00:00

室名是中國文人風雅習慣之一,室名多有寓意和寄託。陳寅恪的室名,最為人習知的是「寒柳堂」「金明館」,這兩個室名均與他晚年心境有關,因早有多人詳細考釋,此不備錄。

室名是中國文人風雅習慣之一,室名多有寓意和寄託。陳寅恪的室名,最為人習知的是「寒柳堂」「金明館」,這兩個室名均與他晚年心境有關,因早有多人詳細考釋,此不備錄。

在陳寅恪那一輩學者中,一向稱名而無字號的學者極少,陳寅恪算是一個,他有名而無字。據蔣天樞《陳寅恪先生編年事輯》中記載,陳寅恪曾對他說過,自己出生時本擬用「鶴壽」為字,但後來未用。

陳寅恪極有個性,不順時流。晚年編文集,自己說是不按作成年月,不按內容性質,隨手便利,《金明館叢稿》即是這樣的體例。陳寅恪也極重文體創新,他講元白詩、韓愈與唐代小說、魏晉南北朝僧徒合本子注等,都是先由文體變化引出與時代關係。他自作論文也是獨創文體,《論再生緣》《柳如是別傳》最為明顯,考證學術時時加入自己的內心感受,甚至不避大量引述表面與考證無關的個人創作,在中國近世學者論文中獨步一時。陳寅恪幾乎不放過任何文字表達機會,來傳達自己的內心感受。他用室名,其實也不是風雅習慣,而是表達手段。

「寒柳堂」「金明館」都是他晚年室名,此前從未用過。1940年,陳寅恪在病中完成《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他在「附論」中用了一個「青園學舍」室名,當時陳寅恪還用一枚陽文方印「青園居士」(見《陳寅恪集·讀書札記一集》第650頁)。《讀吳其昌撰梁啓超傳書後》署名是「青園病叟陳寅恪書」。1948年10月,陳寅恪在清華大學寫《楊樹達論語疏證序》,最後用了「不見為淨之室」,可以想見其當時的心情。

陳寅恪不是所有時候都用固定室名,而由當時心境決定選擇。他在昆明時期,多直書居處地名「靛花巷」,在桂林時期,也多用居處「雁山別墅」,廣州時期也用「康樂中山大學東南區一號樓上」,凡用室名時,陳寅恪多有特殊心境或另有寓意。(謝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