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尾尊在宋時就有燒制,它由青銅器觚演變而來,因口部曲線優美形似鳳凰展開的尾羽而得名,《飲流齋說瓷》中說「鳳尾足長而豐,底處蓋散開略同鳳尾,故名。」鳳尾尊造型優美,線條流暢,令人賞心悅目。
元 龍泉窯貼花牡丹紋鳳尾尊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藏
元代時,鳳尾尊極其流行,當時的龍泉窯燒造很多這樣的器物。忽必烈所建立的元朝與世界貿易溝通往來極其頻繁,龍泉窯在這樣開放的市場環境下成為了世界貿易圈中最大的窯業中心,於是,式樣精巧的龍泉窯鳳尾尊,就這樣先一步地隨著條條貿易通道流向了世界各地,尤其是東南亞地區,常常可見其身影。
南宋 - 元 龍泉窯青瓷纏枝牡丹紋鳳尾尊
繭山龍泉堂舊藏
在西方,乘船渡海而去的鳳尾尊更是多樣,且品類甚多,青瓷、五彩、素三彩……受到了當地人青睞,近期剛剛收槌的倫敦蘇富比春拍中一隻清康熙五彩人物故事圖鳳尾尊就超估價成交,很是精彩。
清康熙 五彩人物故事圖鳳尾尊
歐洲人對鳳尾尊的喜愛不僅如此,在鑲金工藝風靡整個歐洲的十七八世紀時,形制特殊的鳳尾尊亦沒能逃過,被加上了金飾,將其身價提升。以收藏各類金鑲瓷聞名的蓋蒂博物館中的這對豆青地鳳尾尊,鑲嵌上了鍍金青銅附件,被當做了水壺使用。
清乾隆 水壺一對
蓋蒂博物館藏
鳳飛鳳舞鳳滿天,作為外銷瓷的鳳尾尊,有的成為寺院供器,有的成了廳堂花器,有的還被加工成了水壺……在世界各地散發著來自華夏大地的魅力。
元 龍泉窯青釉劃花纏枝蓮紋鳳尾尊
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