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四十年間,共有15位獲獎者

其樂生活 發佈 2022-05-24T12:19:13.942275+00:00

香港電影金像獎是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在香港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199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設立了終身成就獎與專業精神獎這兩個獎項。

香港電影金像獎(Hong Kong Film Awards)是由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在香港地區舉辦的電影獎項。

創辦於1982年,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台灣電影金馬獎並稱為「華語電影三大獎」。

199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設立了終身成就獎與專業精神獎這兩個獎項。

雖然終身成就獎設立於1990年,但第一個終身成就獎直到1995年才頒發。

迄今為止,40屆金像獎一共頒發出了15個終身成就獎。


1、1995年黃曼梨

黃曼梨(1913年-1998年4月8日),原名黃文素,曾名黃曼麗,生於香港,廣東中山人。1930年考進上海暨南影片公司演員班,開啟演藝事業。

至1970年代共演出三百多部電影,塑造了眾多性格迥異的人物形象。

早期演過不少賢妻良母小家碧玉大家閨秀的角色。其精湛演技及深厚的修養內涵,贏得「悲劇影后」的美譽。

主要影片有《人生曲》、 《家家戶戶》、《家》、《危樓春曉 》、《原野》、《慈母心》等。

1971年加入無線電視成為藝員,參加拍攝《抉擇》、《風雲》、《親情》等劇作。1987年,正式退休。

1990年代,黃曼梨患上老人痴呆症,與丈夫共同入住老人院。

1995年,獲得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由周潤發親自到老人院交到她手中。

1998年4月8日傍晚病逝。


2、2001年白雪仙

白雪仙(原名陳淑良),粵劇表演藝術家,1928年出生於廣州,籍貫廣東順德。

她的父親是有小生王之稱的粵劇名伶白駒榮。她自幼喜愛粵劇,十三歲時拜粵劇名伶薛覺先為師,藝名為白雪仙。

自從正式踏入粵劇的大門,白雪仙就刻苦努力,加上與生俱來的過人天賦,很快便嶄露頭角。

白雪仙在粵劇領域能夠獲得如此成就,與一個人有密不可分的關係,那就是任劍輝。

任白,指的是任劍輝和白雪仙。香港粵劇界舉足輕重的兩位人物,即使不是粵劇迷,港人也莫有不知任白其人,任劍輝白雪仙,足以成為一個香港文化的象徵。

任劍輝扮小生,白雪仙扮花旦,二人珠聯璧合的搭檔,出演了很多經典粵劇。

兩人先後成立了仙鳳鳴劇團和雛鳳鳴劇團,在推動粵劇改革方面功不可沒。

為了能夠讓更多人了解粵劇,二人開始拍攝戲曲電影,將粵劇搬上大銀幕。

二人猶如姐妹共同生活,如影隨影。直到到1989年11月29日任劍輝辭世。

2001年第二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將終身成就獎頒給了終身對粵劇鞠躬盡瘁的任白中的白——「花旦王」白雪仙。

仙姐致答謝辭時款款細表:「世事真是好奇妙,往往不是來得來遲,就是來得太早。今晚這個獎一半是屬於我的,一半是我替人拿的。正是因為我可以替她拿這半個獎,我覺得好榮幸,同埋我永遠都會銘記。這個獎來得不遲不早,成就了我和她一生在伶影界的事業。」

如今,年逾九十的白雪仙,為粵劇付出了自己的一生,至今未婚,無子無女。

剛剛過完94歲生日的白雪仙,依舊精神抖擻,晚年生活精緻、從容。


3、2002年張徹

張徹(1924年1月17日~2002年6月22日),原名張易揚,原籍浙江青田,出生於浙江杭州,成長於上海。

1949年,張徹自編自導處女作《阿里山風雲》,是戰後台灣第一部國語片,該片傳唱至今的插曲《高山青》,就是由他作曲的。

上世紀60年代、70年代,張徹是香港影壇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拍攝了《獨臂刀》等一系列以男性陽剛氣質為主,同時也比較血腥暴力的武俠片大獲成功,開創了陽剛武俠片潮流。

1970年,憑藉電影《報仇》獲得亞洲影展最佳導演。 1972年,憑藉電影《馬永貞》獲第16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

1972年,執導的電影《水滸傳》獲得第1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優等劇情片。 1976年,執導的電影《八道樓子》獲得第1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優等劇情片。

張徹致力於培養新人,王羽、羅列、姜大衛、狄龍、王鍾、陳觀泰、李修賢等人的演藝生涯,都有著張徹的身影。

2002年6月22日清晨7時30分,張徹因肺炎在該醫院病逝,享年79歲。


4、2008年鄒文懷

鄒文懷(1927年10月8日~2018年11月2日),籍貫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生於香港。

1957年,他加盟邵氏影片公司擔任宣傳經理,經過多年耕耘,直到升職為執行長,對邵氏作出了不少貢獻。

1970年,與何冠昌及梁風共同成立嘉禾公司,併購入國泰片場舊址,更名為嘉禾製片廠。

創業初期,鄒文懷便作出驚人之舉,1971年,公司剛剛起步,鄒文懷高薪從美國聘請剛剛嶄露頭角李小龍,並邀其加盟。

李小龍果然不負眾望,其主演的《唐山大兄》創下香港開埠以來電影最高票房紀錄。

次年,李小龍為嘉禾公司出演第二部電影《精武門》,再次打破了亞洲票房紀錄,此後,接連拍攝多部佳作。

之後,許冠文許氏兄弟)、洪金寶、成龍等多位影星加盟,彼此相互成就,他們成為了巨星,嘉禾公司也在70年代,成為全球最大華語電影製作公司。

2007年11月5日,鄒文懷攜女兒鄒重珩在香港正式宣布退休。

隱退時希望華語電影能與好萊塢抗衡:「我最大遺憾是內地電影開放遲了點,若是早10年、15年,我便有機會看到中國電影飛黃騰達。我自己做時看不到那日,希望後繼有人,可以有這一天。」

2018年11月2日,嘉禾電影創辦人鄒文懷去世,享年91歲。


5、2009年蕭芳芳

蕭芳芳,1947年3月13日出生於中國上海,祖籍江蘇蘇州1949年,隨父母移居香港。

1954年,接拍第一部電影《小星淚》正式出道。1955年,出演電影《梅姑》獲得第2屆東南亞影展最佳童星獎。

1958年,11歲的蕭芳芳與胡蝶合作主演了電影《苦兒流浪記》。該片由蕭芳芳演唱的主題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日後還被引入台灣電影,成為三地廣為流傳的歌曲。

1970年,蕭芳芳棄影前往美國留學,1973年,獲得美國西東大學大眾傳播學學士學位,後返回香港。

1980年,主演唯一一部電視劇《秋水長天》,獲得第16屆台灣電視金鐘獎最佳女主角獎。

1988年,憑藉電影《不是冤家不聚頭》獲得第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1995年,出演電影《女人四十》並憑藉該片獲得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第3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第1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成為中國第二位柏林影后。

1996年,憑藉電影《虎度門》獲得第41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獎、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2009年,已接近失聰的蕭芳芳獲得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終身成就獎,以表揚其在香港電影界作出的貢獻。


6、2010年劉家良

劉家良(1934年7月28日-2013年6月25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香港導演,武術指導。南派功夫洪家拳的嫡系傳人。

1943年,開始跟隨父親劉湛學習洪拳。1950年,隨父投身電影界,開始在幕後工作。1953年,出演第一部電影《黃飛鴻》。

經過多年的歷練,1975年,首次獨立執導電影《神打》。此後,相繼執導了《陸阿采與黃飛鴻》《少林三十六房》《南北少林》《老虎出更》等影片。

1981年,執導動作電影《長輩》,令女主角惠英紅憑此片獲得第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1994年,他找到成龍合作,執導電影《醉拳Ⅱ》獲得了第3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武術指導以及第1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

1994年,劉家良被查出患上淋巴腺腫瘤,此後逐漸退出演藝圈。

2013年6月25日,劉家良在香港仁安醫院因病逝世,享年79歲。


7、2011年黎筱娉

黎筱娉是香港角川洲立集團主席。電影、影視產品發行人

1969年就成立了洲立影片發行(香港)有限公司,發行迪斯尼派拉蒙及夢工場動畫出品的電影,是香港首屈一指的外語電影發行公司,並且大力推動本土功夫片到海外市場。

1986年,香港電影協會的創會會員之一及第一屆主席。任內成功向電檢處爭取訂立今天的電檢級別制度,此舉令香港電影於上映題材方面更有著多元化選擇。

1999年,發起打擊盜版活動,維護電影人的正當利益。


8、2012年倪匡

倪匡,原名倪聰,字亦明,1935年5月30日出生於上海,籍貫浙江寧波,著名小說家。

金庸、黃霑和蔡瀾並稱為「香港四大才子

60年代末,武俠影片大行其道之際,倪匡轉而從事劇本創作。十多年間,所寫劇本不下數百部,代表作有張徹導演的《獨臂刀》。

1972年曾參與香港嘉禾功夫片《精武門》的編劇工作,為李小龍量身塑造了「陳真」這一經典形象。

2012年獲得第31屆香港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9、2013年吳思遠

吳思遠,1944年出生於上海,14歲的吳思遠隨家人南遷香港。

1966年,進入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南國實驗劇團編導科學習,畢業後任邵氏公司場記、副導演。

1971年,吳思遠開始獨立執導電影,1973年,組建了思遠影業公司。

此後,陸續執導、監製了南拳北腿》《醉拳》《法外情《黃飛鴻》系列等多部影片。

1996年-2000年,吳思遠連續5年出任香港電影金像獎主席。


10、2014年張鑫炎

張鑫炎,1934年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1957年入長城影片公司,先後任剪輯、副導演。

1960年起任導演,與李啟明聯合導演的影片《心上人》,此後,執導了《雲海玉弓緣》《巴士奇遇結良緣》等影片。

1981年,導演的功夫片《少林寺》,獲文化部1982年優秀影片特別獎,成就了一代功夫巨星李連杰,也造就了功夫片的經典。

此後,張鑫炎又陸續拍攝了《少林小子》《黃河大俠》《功夫小子闖情關》等電影作品。

2004年,張鑫炎邀徐克出山聯合把梁羽生武俠小說《七劍下天山》第一次搬上螢屏,宣布該劇是他的收山之作。


11、2016年李麗華

李麗華(1924年7月17日-2017年3月20日),1924年出生於上海

李麗華自幼拜師於京劇名宿穆鐵芬章遏雲門下 ,十二歲移居北平,十六歲入上海藝華影片公司,1940年因主演《三笑》而知名。

1955年,她主演了香港第一部彩色電影《海棠紅》。

之後,相繼出演了游龍戲鳳》《武則天》《楊貴妃》《萬古流芳》等影片。

1966年,《故都春夢》拿下第3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69年,《揚子江風雲》得到第7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2017年3月20日,李麗華去世,享年92歲。


12、2017年芳艷芬

芳艷芬,原名周東仕,又名梁燕芳,1922年出生於廣東。

她自幼學粵劇,10歲進國聲劇院,11歲與紅線女同時進勝壽年劇團,16歲升為省港大班的正印花旦。

40年代在廣州大龍鳳劇團以演《白蛇傳》、唱《夜祭雷峰塔》一曲成名。

隨著電影興起,粵劇藝術也搬上銀幕。為適應觀眾需求,她接受香港電影公司邀請,任該公司第一女主角。她與林家聲鄧碧雲等拍演了粵劇藝術片150多部,使她的演藝事業達到顛峰。

20世紀50年代末,她與香港名醫楊景煌結為伉麗,退出藝壇。但她仍然依戀藝術,從未有停止活動,把藝術投向社會慈善事業。

1990年,她花了大量心血將歷年來積累的首本曲目,灌錄成一套雷射唱片——《芳腔新唱》,完成了一項藝術工程,受到粵劇界和觀眾普遍好評,她對粵劇藝術的傳承和創造作出不少貢獻。


13、2018年楚原

楚原(1934年11月2日-2022年2月21日),原名張寶堅,出生於廣州。

其父張活游是著名粵劇與電影演員,其妻南紅亦是著名的粵語片明星。

1956年,楚原投身粵語電影編劇工作,筆名秦雨。1959年獨立執導首部影片《湖畔草》。 1960年以《可憐天下父母心》成名。

楚原執導過上百部影片,其中1973年執導的《七十二家房客》一片打破了當時香港自開埠以來的最高票房

此後,相繼執導了《流星蝴蝶劍》舞衣》《辭郎洲》《孔雀王朝》等影片。

90年代,在TVB參演了《壹號法庭》《金裝四大才子》《陀槍師姐》等多部劇集。

2022年2月21日,楚原去世,享年87歲。


14、2019年謝賢

謝賢,1936年出生於香港,1953年謝賢考入演員訓練班進入演藝圈,演出首部電影《樓下閂水喉》,拍攝兩部電影後開始走紅。

1967年創辦「謝氏兄弟影片公司」,首次執導《窄梯》。

1978年,謝賢加入香港無線,先後主演過《蕭十一郎》《離別鉤》《萬水千山總是情》《天虹》《上海灘續集》《千王之王》等劇。

1990年代開始,謝賢以玩票性質參與電影拍攝的工作,其後跳槽轉往亞洲電視拍攝電視劇。拍攝了《千王之王重出江湖》《情陷夜中環》等。

2019年4月14日,獲得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終身成就獎。


15、2021年許冠文

許冠文,1942年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自幼隨父母移居香港,大學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社會學系。

1971年加入無線電視,主持節目《雙星報喜》。1972年主演由李翰祥導演的《大軍閥》,從此踏上大銀幕。

在1974-1981年間,由他自編、自導、自演的喜劇片《鬼馬雙星》、《半斤八兩》、《摩登保鏢》等影片,共五次獲得香港年度票房冠軍,三次打破華語電影票房紀錄,是香港年度票房冠軍最多的導演。

1982年,他憑藉《摩登保鏢》獲得第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此後,相繼出演了雞同鴨講》《花田囍事》《新半斤八兩》《一路順風》等影片。

許冠文是香港演藝人協會的永遠榮譽會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