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兄弟戴綠帽,妻子出軌私生3子卻找他要養子錢,梁鼎芬:給錢

炎黃錄 發佈 2022-05-24T13:02:31.867171+00:00

中國在歷史疊代上的相似性和周期性,不僅傳承了歷代所遺留下來的文化、經濟、技藝等。其中,夫為妻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是封建統治者最為常用的統治思想。

作為一個歷史沒有出現斷層的國家,中國有著四大文明古國中所沒有的文化傳承。

中國在歷史疊代上的相似性和周期性,不僅傳承了歷代所遺留下來的文化、經濟、技藝等。

還流傳下來許多有趣的軼事。

由於儒家文化的長期統治地位,綱常倫理牢牢地禁錮著人們的思想和言行。這便於統治者更好地管理百姓。

其中,夫為妻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是封建統治者最為常用的統治思想。

在封建統治年代,湧現了許多的封建王權的維護者,譬如為捍衛所謂正統地位而死的忠臣義士,為丈夫身死守節的貞烈婦人。

封建統治者對這些行逕自然是大肆宣傳,尤其是明清以後,程朱理學成為正統思想。講究「存天理、滅人慾」。更是對人們的思想禁錮達到了頂峰。

那個年代的違背皇權、妻子改嫁都是要經受人們的唾罵的,後代甚至也會因為此事影響將來的發展和生活。

但是,事物具有兩面性。既然有捍衛這些封建統治思想的,就有敢於質疑挑戰這些封建桎梏的。

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一件晚清在當時看來非常有違人倫綱常的事情:丈夫因為被貶職將妻子託付於好友之手,誰也不曾想妻子和好友日久生情,妻子竟然給丈夫戴了綠帽子。

幼年貧寒,一朝科舉洗盡鉛華

這個倒霉催的丈夫,就是號稱晚清「嶺南四家」的梁鼎芬。

別看梁鼎芬名字中有個「芬」字,但卻是個響噹噹的漢子,既能罵得了當朝的宰相,又能忍氣吞聲的看著妻子與好友在一起。

真正的能屈能伸,讓人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被「戴綠帽子」的男人,歷史上也有不少,而且戴得出名的,也都是當時呼風喚雨的猛人。

時間比較靠前的,有戰國時期的秦相呂不韋和秦莊襄王。這個具體有沒有史料可考,不得而知。但是,人們卻一直在影視劇中津津樂道。

呂不韋一代豪強,憑什麼要幫助前途未卜的秦莊襄王,金銀財寶、土地女人,要什麼有什麼。有人說,呂不韋是抱負遠大,目光毒辣,投資秦國是他的政治選擇。

不排除這種可能,但是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自然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還有什麼比投資自己未來的後代登上皇帝寶座更划算的呢?

除此之外,歷史著名的「戴綠帽子」還有辯機和尚和房遺愛,李治和他的老爹李世民,李隆基和楊玉環等等。其中漢朝和唐朝尤甚,甚至有人其稱「髒漢爛唐」。

梁鼎芬此人,敢罵當朝宰相,肯定也不是什麼易相與之輩。

梁鼎芬,生於廣東番禺,書香門第世家,長輩多是讀書人。相繼考入翰林的族人也不在少數,可以說是從小在書墨紙硯中長大。

但是梁鼎芬幼年失怙,父母很早就去世了。古人常說,天將降大任,必先苦心智,餓體膚。

梁鼎芬算是經歷了一遭。

由此,梁鼎芬自然少不了飽嘗人生艱辛。古代貧寒人家,唯有讀書考科舉一事可以光耀門楣,擺脫現狀。

梁鼎芬自然也是發奮讀書,拜在當時的大儒陳澧門下。經過一番懸樑刺股、螢囊映雪,梁鼎芬考中了進士,點了翰林。

一時間梁鼎芬終於揚眉吐氣,成了天子門生。按理說梁翰林的幼年遭遇,會讓他更加格外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功。

但是,一件事卻讓他做出了與其他人不同的選擇,也由此改變了他一生的仕途命運。

翰林學士,一紙奏摺照汗青

清朝光緒十年,也就是梁鼎芬當上翰林的第四個年頭,中法戰爭讓腐朽沒落的清政府更加雪上加霜。

當時的朝廷主和派,宰輔李鴻章一味主張求和,試圖通過割地賠款平息帝國主義列強的炮火,以此來換得清朝廷的苟延殘喘。

早就對主張講和之事不滿的梁鼎芬,看到當政者如此置國家於不顧,妄圖通過講和,損害國家和民族利益而換得自己的一時安寧,氣更是不打一處來。

他上奏了一封言辭激烈,甚至是在當時大逆不道的奏摺。

他指陳李鴻章有六大可殺之罪,賣國求和,喪權辱國。按理說,當朝宰相遭彈劾並不是一件特殊的事情。

在宋明兩朝,言官地位超然,甚至可以上諫皇帝,下劾百官。

但是,這都是在政治晏清的建國初年或者是王朝鼎盛時期。到了帝國衰落的末期,百官都會人浮於事,附和上意以求自保。

區區一個七品的芝麻京官,竟然敢彈劾權傾一時、炙手可熱的李中堂,奏摺中還意有所指當朝的執政者不作為。

這還得了,當時的清廷實際統治者西太后慈禧閱完奏章後勃然大怒,下令要嚴辦梁鼎芬。

辛苦求學得來的官職,賭上一生的仕途,只是為了一時的憤怒嗎?

當然不是的,飽讀詩書多年的梁鼎芬是面對著國破山河清朝廷仍然蠅營狗苟,只求自保,他痛心疾首,恨不得隻身奔赴前線前線去對抗列強的炮火,他怒其不爭,哀其不幸。

可是他無能為力,他不甘心就此沉默。

慈禧的震怒使得梁鼎芬不得不付出一定的代價以用來平息。儘管朝中有人替梁鼎芬求情,但是梁鼎芬仍然免不了被貶官發配的命運。

梁鼎芬被連降五級,貶出京師。一心報國的梁鼎芬面對這樣的遭遇,自身倒是處之泰然,但是舉案齊眉多年的妻子跟隨自己顛沛流離,梁鼎芬屬實不願意。

思前想後,梁鼎芬決定將妻子託付於自己在京師的好友——文廷式。

文廷式同梁鼎芬一樣,都是共同拜於大儒陳澧門下,算得上是同門師兄弟。

但是文廷式與梁鼎芬不同的是,文廷式天資聰穎,無論是文章舉試,還是為官手段,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想來,梁鼎芬將妻子託付於文廷式,也是看中了文廷式的能力,可以在自保的同時,還可以保護一下自己的妻子。

但是正是這一舉動,卻讓梁鼎芬徹底失去了自己的結髮妻子。

貶黜京師,妻子變作他人婦

梁鼎芬被貶官之後,先是回了廣東。然後當時的張之洞因為敬佩他的才學和風骨,邀請他來惠州豐湖書院院長,大致相當於現今的大學校長。

此後的數年間,梁鼎芬在各大書院之間一心治學,不問朝政,其中有長端溪書院、廣雅書院、岳州書院、鐘山書院等等。

平時就喜歡讀書寫詩文的梁鼎芬也算是樂得其所。

梁鼎芬的書法和詩文堪稱一絕。其中梁鼎芬的書法初學柳宗元,後又學黃山石,如同梁的做官為人一般,頗見風骨。

梁鼎芬的詩文,因此遭逢貶黜,鬱郁不得志,多有淒涼悲憤之情。

話分兩頭,各表一枝。

話說這邊梁鼎芬正在憂愁幽思,這邊廂文廷式卻和好友的妻子打得火熱。梁鼎芬和妻子在一起已經五年多,恩愛有餘。

儘管沒有子嗣,梁鼎芬卻對妻子愛護有加,不然也不會自己貶黜去外地,卻將妻子留在京城。

一方面讓妻子免受些辛苦,另一方面也是對好友文廷式的人品和能力的信任。

梁鼎芬肯定相信好友能夠照顧好自己的妻子,卻不知這一次自己是真的信錯了人。

不知是梁鼎芬那大家閨秀的妻子是否是因為容貌甚美,令文廷式迷得神魂顛倒,還是文廷式風流倜儻,惹得梁鼎芬的妻子芳心暗許。兩人自然是在一起了。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梁鼎芬和妻子的感情說不上不好,但是也沒有那麼情深。

因為封建倫理的束縛,古代的婚姻多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梁鼎芬之所以和妻子走到一起,則全是因為妻子的舅舅,王先謙。

王先謙也是清末的大家,身為大家,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又因為梁的妻子自小失怙,所以做舅舅的自然要為她選一門合適的婚事。

但是梁的妻子也是自小飽讀詩書,容貌艷麗。

王先謙看梁鼎芬小伙子才華橫溢,覺得不錯,於是就撮合了二人。婚後,梁鼎芬與妻子倒也恩愛,舉案齊眉,琴瑟相和。

但是梁鼎芬這邊在湖廣總督張之洞手底下做事之際,文廷式卻和梁鼎芬妻子出則同行,寢則同眠,儼然夫妻一樣。

這邊梁正留著絡腮鬍發憤圖強,突然聽到如此噩耗,初始肯定是不信的。但是不久之後,梁鼎芬就確定了此事並非空穴來風,而是證據確鑿。

當時有很多人對文廷式的做法不齒,認為他有悖倫常。甚至是梁鼎芬的妻子的舅舅,也就是王先謙老先生,也是大罵文廷式不當人子,如同豬狗。

縱使這樣,文廷式與梁妻二人仍然是如膠似漆,不顧外人的眼光和看法。梁鼎芬為了證實事情真偽,應當是親自北上一趟,見過了文廷式二人。

外人想,似這般戴上綠帽子。就算不打起來也不會和和睦睦的吧?

但是出乎人意料的是,梁鼎芬和文廷式見了面,兩人相談甚歡,絲毫看不出奪妻之恨。而梁的妻子也在一旁招呼二人,三個人其樂融融,好一幅奇妙的景象。

究竟是梁鼎芬夫妻二人感情是半點沒有,還是文廷式的言行感動了梁鼎芬,不得而知。只是文廷式戴在梁鼎芬頭上的這頂綠帽子,梁鼎芬絲毫不放在心上。

於是,梁拜訪過兩人之後,自然就離京繼續當他的幕僚,給張之洞出謀劃策。

重臣幕僚,以身報主獻良策

彼時張之洞作為晚清中興之臣,正在苦苦思索謀求富強的良方。

在梁鼎芬的輔佐下,張之洞和康有為過往不斷,試圖通過維新派借鑑西方先進的思想和技術來強大清廷。

但是,隨著維新派越來越碰觸封建頑固勢力的利益,張之洞通過與梁鼎芬的謀劃,認定康有為和梁啓超的維新變法必敗。於是他努力與維新派劃清界限。

最終維新派受到了清朝的血腥鎮壓,而張之洞勢力得以保全。

義和團運動期間,張之洞的門生傭兵起義,意圖說動張之洞接受起義軍。但是梁鼎芬親自發函給張之洞,警告張之洞一定要恪守忠君愛國之道。

在梁鼎芬的苦勸之下,張之洞逮捕了他的門生,鎮壓了起義軍。

經過這幾次事件,梁鼎芬對張之洞的輔佐之能突顯,在風雲詭譎的晚清,幫助張之洞正確抉擇、保存實力,在晚清政治的官場上立下了汗馬功勞。

梁鼎芬報答了張之洞的知遇之恩,為其竭盡所能,出謀劃策,就如同張良之於劉邦,諸葛亮之於劉備一般。

張之洞也將梁鼎芬倚為重要的智囊,兩人也交往甚篤,形影不離。

後來,張之洞又興辦了兩湖書院。張之洞邀請梁鼎芬講學。在辦學一事上,張之洞在晚清重臣中功績最大,而梁鼎芬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後來,梁鼎芬又幫助張之洞利用兩湖書院培養經世致用的人才,不斷變革教學方式和科目,邀請名師授課,與時俱進。

在教育的各個領域,梁鼎芬輔佐張之洞都作出了許多突出的貢獻。

其中在留學教育上,梁鼎芬協助張之洞派遣留學生赴日本求學。軍事教育上,又設立高等軍事學院多所,劃分學科,進一步改良教育體制。

這一系列的改革,也促進了近代教育事業的發展,間接推動了辛亥革命運動。

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梁鼎芬婚姻的不幸並沒有影響他的一心報國的決心和行動。

而梁的妻子也驗證了另一句話,女為悅己者容。文廷式和梁的妻子選擇了在一起,縱使當時不被社會所接受。兩個人依然回到文廷式老家,相濡以沫。

但是兩人敗壞風俗的行徑卻不被文家所接受,直到文廷式死去,梁的妻子仍然沒有得到一個名分。

在封建時代,沒有名分,自然也就沒有人接濟。文和梁的妻子生下了三個孩子,文的去世也讓梁妻的生活日漸拮据。

為了養活三個孩子,梁妻只得向梁鼎芬求援,梁鼎芬知道後,二話不說寄去了三千兩銀子周濟梁妻及三個孩子。

世人聽聞此事都稱梁鼎芬「大丈夫有情有義」。

落後的封建禮教迫害了無數的家庭,但是,梁鼎芬一生的行徑卻告訴我們,封建無情人有情。一腔忠勇報家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