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佐(1878一1934),字吉人、已任,甘肅甘州(今張掖)人。少時聰明好學,18歲應童子試,得鄉魁。光緒二十三年(1897)中丁西科舉人。曾在甘肅陸軍小學堂國文教員,鼓吹革命不遺餘力。三十年(1904)赴日本考察教育,由陳伯平介紹加入同盟會,宣傳「廢除帝制,建立民國」的革命主張。回國後任安徽後補州同,秘密參加徐錫麟、熊成基領導的反清鬥爭。後歸隴上,任甘肅陸軍學堂教習,繼續鼓吹革命。宣統三年(1911)十月陝西響應辛亥革命,陝甘總督長庚傲師東下,並調兵駐紮蘭州,對抗革命,王之佐與慕壽祺兩次上書長庚要其停戰,還致信甘肅省咨議局議長張林炎、甘肅總兵馬安良,宣傳革命思想,力促「反正起義」。同時,繼續在新軍中開展革命工作。民國元年(1912)正月,王之佐與慕壽祺等組織臨時省議會。七年(1918)十月在第二屆省議會上當選為副議長,署花定檢運局局長。後應邀入疆,歷任新疆督店秘書長、民政廳長、伊犁道尹等職,多所建樹。著有《一琴堂文集》,今佚。
蘇獻青《梔子亭詩抄》中收集《甘州王吉人同年即之佐錄星有懷人七言四首》,蘇獻青欲「刪之」,似有顧忌。詩日:
離亭不滿英雄淚,只為多情愛作詩。待看十里磨一劍,拼將熱血報相知。
茫茫世宙知音少,血性男兒獨愛君。別後相思千萬種,丹心空照隴頭雲!
客窗風雨夢成塵,一遇知音情便親。不怪風胡無巨眼,天常閉眼看奇人。
辜負平生愛國心,空留肝膽報知音。彭原自有奇兒子,贏得聲名值萬金。
上詩褒揚王潔人深沉的愛國情,讚賞之情溢於言表,且有對其身處政治漩渦之中的膽憂,在該集中思想、風格頗為突出。
蘇獻青另一首《留贈王吉人同年》,詩云:
萬里風霜一敝裘,祁連山下訪同游。談經此地從先李,折節當年壯孝侯。高適放歌來北塞,潛夫抒論冠西州。若個班荊道故今,無幾陶母憐才流。
蘇獻青去河西,至少有一次到張掖,探訪書院、拜會王吉人、曹昌言等一批文士,儘管此活動的年代不可考,但也是其人生中的重要經歷,河西之經歷使其對祁連山的印象深刻。
2021年7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