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快制快斬斷病毒傳播鏈

海外網 發佈 2022-05-25T01:47:39.308521+00:00

以快制快斬斷病毒傳播鏈。連日來,我國新增新冠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持續下降,但部分地區本土傳播尚未完全阻斷,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北京等地為何開展多輪核酸檢測 疫情未發生區域為何探索常態化核酸檢測

以快制快斬斷病毒傳播鏈

本報記者 吳晶 李雲舒

連日來,我國新增新冠本土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持續下降,但部分地區本土傳播尚未完全阻斷,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

近期,北京、上海、天津等多地連續開展多輪大規模區域核酸篩查,河南、山東濟南、浙江杭州、安徽合肥等地探索展開常態化核酸檢測。

為何要開展多輪核酸檢測?在疫情尚未發生的區域探索常態化核酸檢測的意義是什麼?記者專訪了國家衛健委全國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衛生統計學系研究員劉珏。

社會面持續出現新增病例,仍然存在較大傳播風險,需儘早儘快通過更多輪次核酸檢測來找出感染者

記者:近期,多個出現疫情的區域連續開展多輪大規模區域核酸篩查,意義是什麼?

劉珏:在疫情防控各項措施中,核酸檢測是迅速發現傳染源、鎖定管控目標,進而採取隔離等措施切斷傳播途徑的關鍵手段。而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傳播力更強、傳播速度更快、潛伏期更短、隱匿性更強,這些特點導致一些早期的感染者不易被發現,且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傳播。在這一情況下,只有以快制快,儘早通過核酸檢測篩查出陽性感染者並採取管控措施,才能有效阻斷病毒傳播鏈,避免更大範圍的傳播,用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

另一方面,病毒從進入人體內到最終通過實驗室檢測查出陽性需要一定的時間,一般要2到4天才能夠檢出。這是因為感染奧密克戎毒株在人體內的病毒數量是動態變化的。在一些情況下,病毒在體內的複製沒有達到一定濃度,病毒載量偏低,甚至還沒侵蝕到採樣部位,則無法檢出陽性。隨著病毒在體內不斷增殖,後期再次採樣檢測才能呈陽性,因此更需要短期內動態反覆檢測。此外,檢測結果還受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未能採集到合適的部位等,也可能影響核酸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因此,對於出現聚集性疫情的地區,一般會根據人群篩查結果(例如感染者檢出數量及其分布等情況)及其流調結果等研判疫情形勢及風險,決定是否需要進行下一輪核酸檢測及在多大範圍內檢測。如果早期迅速有效控制住疫情,社會面無新增病例,則不需要更多輪的核酸檢測。但是,如果社會面持續出現新增病例,存在較大傳播風險,就需要通過更多輪次核酸檢測來找出感染者,要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早日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所以,在發生疫情的地區,核酸檢測輪次主要是結合當地疫情實際來綜合研判確定的。在國家衛健委印發的第三版區域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中,對核酸篩查的策略給出了指導性建議,各地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研判、細化,做好組織實施工作。

記者:當前,北京已經連續多輪開展區域核酸篩查,仍有混采陽性陸續被檢出,原因是什麼?

劉珏:主要原因正是由於奧密克戎毒株隱匿性強、傳播速度快,由於傳播鏈條仍未完全阻斷,因此仍有混采陽性陸續被檢出。如果檢出最後一個陽性病例後,在一至兩個潛伏期內,該區域不再出現新的陽性者,就可以基本判定阻斷了隱匿的傳染源;而如果在一到兩個潛伏期內還有新發病例出現,那麼就可能存在隱匿傳播尚未被發現。

奧密克戎變異株的傳播特性是,在不採取任何干預措施時,平均一個人可以傳播給9.5個人。但是北京市在經過全市幾輪核酸篩查下來,每天的新增病例數都徘徊在50例左右,也從側面說明了北京市目前所採取的綜合防控措施起到了效果。不過,北京本輪疫情形勢複雜,仍處於膠著狀態,有多個聚集性疫情傳播鏈並存,涉及企業、交通工具、快遞、農貿市場、學校等,加之聚集性疫情與社會面零星散發隱匿病例交織,加大了防控的難度。此外,有些單位、企業、個人未嚴格履行「四方責任」。例如,有個別病例未按要求參加「應檢盡檢」,而感染者早期症狀輕微不容易被發現,需要通過主動核酸篩查發現,當發現時已經傳播給他人。

只有儘快做到「應檢盡檢」,對感染者和密接「應轉盡轉」,及時發現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儘早控制疫情,才能減少核酸檢測輪次。因此,我們再次呼籲大家繼續積極配合與支持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同心抗疫,儘早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

核酸檢測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采、送、檢、報、核」等多個環節,最終的準確性靠每個環節共同保障

記者:在組織大規模核酸檢測時應該注意什麼?如何在常態化核酸檢測中避免傳播風險?

劉珏:在核酸檢測時做好組織管理工作十分重要,這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采、送、檢、報、核」等多個環節。既要做好物資、人員等方面的準備,提前規劃好各項流程,做好各環節的銜接工作,在進行採樣時,公眾也需要按要求配合好相關工作,保持排隊間隔、戴口罩、避免交談等,以避免因組織管理不當而出現潛在傳播風險。

具體而言,第一,要做好工作預案和組織管理。明確組織架構,理順全鏈條工作流程,對轄區內各個街道、社區、小區的實際人口情況做到底數清晰,準確掌握核酸採樣和檢測能力現狀。一旦啟動,要加強多部門協調統籌,建立扁平化工作機制,必要時集中辦公,做好采、送、檢、報、核等全流程的組織銜接。

第二,要優化採樣點設置布局。綜合人口數量、地理交通、核酸檢測機構分布等情況,參考2000至3000人設置一個採樣點、600至800人設置一個採樣台的標準,來確定採樣點的設置。原則上以小區為單位設置採樣點,現在這個季節優先考慮室外採樣點;也可以選擇體育館、展覽館、學校操場等通風良好的場地。

第三,加強採樣現場的組織管理。設立清晰的指引標識,規劃好進出路線,保證人員單向流動,並明確採樣流程和注意事項。通過提前分時段預約、通知及採樣等,減少人員在短時間內聚集,縮短排隊時間。現場要配備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加強秩序維護,指導群眾做好個人防護、保持安全距離,避免交叉感染。對於老年人、孕婦、殘障等群體應設置綠色通道獨立採樣,增強人性化關懷。

第四,社會公眾也需要予以積極配合。參加核酸檢測的公眾,要落實好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等措施,自覺服從工作人員管理。在採樣過程中,手不要觸碰採樣台等任何物體,採樣結束後儘快離開,減少現場逗留和交談。

省會和千萬級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增加公眾進行核酸檢測便捷性與可及性,提升疫情發現的能力與速度

記者:5月23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指出,要完善常態化監測機制,省會和千萬級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建立15分鐘核酸「採樣圈」等常態化核酸檢測措施有何意義?如何保證核酸快速出結果的準確性?

劉珏:在尚未發生疫情,但輸入風險較高的地區開展常態化核酸檢測,有利於提高疫情監測預警靈敏性,織密疫情監測網,更早發現潛在風險,更好落實「四早」要求。建立步行15分鐘核酸「採樣圈」對於應對奧密克戎等傳播力強的變異株意義重大,一方面增加了公眾進行核酸檢測的便捷性與可及性,另一方面提升了疫情發現的能力與速度,有力保障了大城市的常態化核酸檢測能力的需求。

目前,包括深圳、杭州、大連、合肥以及江西省、湖北省的多個城市提出建設15分鐘核酸「採樣圈」目標,以最快速度推進採樣點鋪設。這些城市根據本地實際,合理布局核酸採樣點,總體來看運行穩定,取得了較好成效。

正如前面提到的,核酸檢測是一項系統工程,核酸快速出結果的準確性其實是涉及「采、送、檢、報、核」等多個環節,最終的準確性是靠每個環節的準確性來共同保障。除了開展核酸檢測相關人員的培訓外,開展核酸檢測的實驗室質控、督導檢查也很重要。因此,一方面,要嚴格檢測資質准入,加強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管理,對每一家開展核酸檢測的實驗室進行准入監管,強化技術人員資格考核,不斷健全准入登記,確保進入的機構、人員符合資質要求;另一方面,要嚴格檢測質量控制,常態化開展實驗室室內質量控制工作,確保檢測質量。此外,還要重點加強第三方檢測機構監管,對出現假陰性、假陽性的實驗室,加大監管力度。

從新冠病毒原始株到德爾塔變異株、奧密克戎變異株,實踐證明,我國的疫情防控理念、方針、策略與措施行之有效

記者:近日,廣東報告了我國首例奧密克戎BA.2.12.1病例。奧密克戎新亞種的出現,是否會對我國的疫情防控形勢帶來新的挑戰?面對不斷出現的變種病毒,我們應當做好哪些工作進行防範?

劉珏:奧密克戎毒株憑藉其強傳染性以及快速且隱匿的傳播性,如今已成為目前全球最為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而BA.2.12.1又是眾多奧密克戎子變體中傳播速度最快的。中疾控的周報指出,與其他奧密克戎亞型相比,BA.2.12.1亞型在接種疫苗加強針後,仍具有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不過,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BA.2.12.1會導致比原始奧密克戎毒株其各種子變異體更為嚴重的症狀。

從新冠病毒原始株到德爾塔變異株、奧密克戎變異株,我國各地實踐均多次證明了,我國的疫情防控理念、方針、策略與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因此,對奧密克戎新亞種的出現,不必過於恐慌,繼續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控理念、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策略,按照國家要求從嚴從緊落實各項防控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此外,我們也需要繼續做好病毒監測工作,及時掌握病毒變異的情況,以提前做好防範。

記者:在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的基礎上,我們如何用更加科學精準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劉珏:我國老年人群比例高,基礎疾病多,死亡風險高,且國內大範圍流行時我國醫療衛生資源短期內很難應對,極易造成醫療衛生資源擠兌,影響社會穩定,因此,「動態清零」是疫情防控最佳方案。

當前,我國進入了全方位綜合防控「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的第四階段。需要科學精準,而精準的前提是有效。在面對快速傳播的奧密克戎毒株時,在早期尚未出現社區傳播時,要以快制快,第一時間統籌調配風險人群管控、檢測、流調、轉運、隔離、收治等各方面力量,儘快阻斷疫情傳播,縮小疫情波及範圍,減少疫情的影響。

從疫情出現至今,我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持動態清零,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實際上,我們的防控措施也是因時因勢不斷調整的。例如,北京市近期專門制定了《北京市封管控區工作指引》,封管控期間一旦有新增病例或新增陽性點位,採取「一小區一策」。指引明確,封管控區實行「10+4」的管理管控政策。

封控區封控10天後,降級為管控區,人員按管控區管理4天;管控區管控10天解管後,人員開展4天健康監測。封管控期間一旦有新增病例或新增陽性點位,採取「一小區一策」,由各區疫情防控指揮機構組織相關部門研判重新確定封管控區域和時間。如封管控期間無新增病例,期滿後所有人員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最後1名密切接觸者離開4天及以上且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各區疫情防控指揮機構組織相關部門在充分評估基礎上予以解封,做到應解盡解。上述封管控時間的調整,正是根據奧密克戎潛伏期、傳播特性等科學依據制定的,這也是科學精準防控的一種體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