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腦膜三件套

放射沙龍 發佈 2022-05-25T20:26:13.485152+00:00

一文帶你了解清楚。腦膜三件套——腦膜瘤、血管外皮細胞瘤、孤立性纖維瘤;三者都起源於硬腦膜,又是相對較常見的硬腦膜腫瘤性病變,中國醫學影像聯盟神經群老師們常常在讀片中統稱為腦膜三件套。2016年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將孤立性纖維瘤/血管外皮細胞瘤歸為一類。

一文帶你了解清楚。


腦膜三件套——腦膜瘤、血管外皮細胞瘤、孤立性纖維瘤;三者都起源於硬腦膜,又是相對較常見的硬腦膜腫瘤性病變,中國醫學影像聯盟神經群老師們常常在讀片中統稱為腦膜三件套。


2016年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將孤立性纖維瘤/血管外皮細胞瘤歸為一類。


腦膜三件套最終應為腦膜兩件套。


既然是顱內腦外腫瘤,那就先了解腦外徵象有哪些。


腦外徵象:腦脊液間隙,蛛網膜下腔血管移位,白質塌陷,與硬腦膜寬基底相連,腦膜尾征,相鄰骨質改變。



腦膜瘤


腦膜瘤是最常見的顱內腦外腫瘤,起源於任何有腦膜或殘留腦膜細胞的區域,與蛛網膜顆粒關係密切。好發於中老年人,女性多見;兒童罕見,兒童腦膜瘤更傾向惡性或與神經纖維瘤病相關。放射治療後也易患腦膜瘤。


約半數發生在大腦凸面上失狀竇旁或附著於上失狀竇;還可發生在前外側裂的硬腦膜,蝶骨翼,鞍結節,鞍旁區,嗅溝,眶內視神經,後顱窩常發生在橋小腦角區,也可發生在腦室內和板障內;罕見發生在軟腦膜。


病理分型及分級:


一級:腦膜皮型腦膜瘤,纖維型腦膜瘤,過度型腦膜瘤,砂粒型腦膜瘤,血管瘤型腦膜瘤,微囊型腦膜瘤,富淋巴一漿細胞型腦膜瘤,移行型腦膜瘤。


二級:透明細胞型腦膜瘤,脊索瘤樣腦膜瘤,非典型腦膜瘤。


三級:乳頭狀瘤型腦膜瘤,橫紋肌樣腦膜瘤,間變性腦膜瘤。


影像表現:


CT:與硬腦膜寬基底相連,60%高於腦實質呈高密度影,少數呈等密度影,可有鈣化。相鄰骨質增生,少數吸收破壞。增強掃描明顯均勻強化(除特殊類型),可見腦膜尾征。


MRl:大多數病灶在T1Wl與灰質相比呈等/稍低信號,T2WI與灰質相比呈等/稍高信號,DWI可受限,增強掃描明顯均勻強化;波普無NAA,CHO增高,穀氨酸增高,無/低Cr,可見Ala,一般無Lip/Lac;灌注呈高灌注。



HPC/SFT


2016年WHO中樞神經系統腫瘤分類中首次在組織學基礎上加入分子學特徵。HPC/SFT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均有12q13易位,NAB2和STAT6基因融合,免疫組化檢測到的STAT6基因在核內表達,因此將兩者在中樞神經系統歸為一類,分為三級。


HPC/SFT起源於腦膜的間葉組織,成年人多見,男性多餘女性。


部位同腦膜瘤,但更常見於幕上。


分級:


I級:含有豐富的膠原,細胞密度較低,含有梭形細胞,類似於經典SFT。


Ⅱ級:具有較多的細胞和較少的膠原成分,可見肥大細胞和「鹿角樣」血管,類似於經典HPC。


Ⅲ級:即惡性HPC/SFT,以往的間變性HPC或惡性SFT兩者混合存在。


影像表現:


病灶多呈分葉狀生長,多與硬腦膜窄基底相連,相鄰骨質呈壓迫吸收或破壞。


CT多呈均勻/不均勻高密度,鈣化少見,均勻或不均勻強化。


MRI:T1WI和T2WI呈均勻/不均勻信號,可有均勻的低信號和均勻的高信號,呈「陰陽征」,有一定特徵性,血管流空多見,DWI多數無受限,少數可受限,均勻或不均勻強化,腦膜尾征少見。



來源丨華夏影像診斷中心

【版權聲明】本平台屬公益學習平台,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平台屬公益學習平台,轉載系出於傳遞更多學習信息之目的,且已標明作者和出處,如不希望被傳播的老師可與我們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