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一道嶺來翻過一架山,下了高速一會就到了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鎮朝陽溝村。高空鳥瞰,這裡真是一個好地方,是一個鑲嵌在綠海中的美麗山村。
村子裡的朝陽溝文化大院每天都特別熱鬧。戲迷們相聚鄉村大舞台,把豫劇《朝陽溝》選段唱得很響亮。
走進朝陽溝村,看見哪位大嫂感覺都像是銀環。如今在山村生活的銀環日子過得讓城裡人羨慕。
村里這條老街原來是鄭州通往登封的主要公路幹線。如今高速、國道從村外繞過,村民把這條小街收拾得很整潔,生活過得很安逸。
老街上有座「安慶樓」,是清代村里建的一座防禦土匪的碉樓。走過碉樓的巷子,裡邊還有一些村民已經廢棄的老房子。
這是一座已經倒塌的土房子,房子主人張蘭英說:「朝陽溝劇作者楊蘭春每次到村里創作都住在這裡。」一位老人講,楊蘭春在村里創作時,喜歡手裡拿個半導體收音機,走到村邊打麥場上給村民唱戲和村民一起聽戲,他和村民相處親如一家人。
這位大嫂的大姑叫趙銀環,原來就在這裡居住。楊蘭春在村里創作時,銀環是位活潑可愛的小姑娘。沒想到,在楊蘭春的筆下,豫劇《朝陽溝》城裡姑娘借用了她大姑的名字,一下子家喻戶曉。
這是村民趙栓柱的家。當年栓柱是一位能幹的小伙子,他成了楊蘭春筆下豫劇《朝陽溝》栓寶的原型人物。
哇!在朝陽溝村遇到了這位大媽好眼熟。您瞧這位中年婦女,長得真有點像《朝陽溝》劇中人物銀環媽。如今朝陽溝村裡的大媽和大嫂,衣著打扮可比上世紀50年代城市人俏氣多了。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在朝陽溝的一個山坡上竟然遇到了著名豫劇編劇、導演楊蘭春。他仍在這裡默默無聞地伏案創作。楊蘭春有一種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精神。他在朝陽溝能創作出久唱不衰的豫劇《朝陽溝》,源於他能深入生活,對農民的生活太了解,他寫出了人間真情,寫出了時代發展,寫火了一個山村。2009年6月2日,楊蘭春與世長辭,按照他的遺願,骨灰安葬在了朝陽溝這個山坡上。
現在朝陽溝的山頂上建成了森林公園,蓄水池命名為「栓寶池」,紀念亭叫「銀環亭」。
村里建起朝陽溝大食堂,周邊環境打造得非常漂亮。
村里建起大舞台,經常接納全國、全省性的大型文藝演出。
朝陽溝大橋橫跨朝陽溝水庫。這裡碧水藍天,風景如畫,「朝陽溝好地方名不虛傳,在這一輩子我也住不煩。」(王天定 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