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國飯砸中國鍋,蘋果把供應商變「附庸」後,官媒突然力挺國貨

歷史偵查處 發佈 2022-05-26T04:08:37.004417+00:00

作為全球知名科技公司,蘋果以其出色的高端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和巨額的營收利潤,在世界500強中占有不可撼動的一席之地。其名下的蘋果手機業務更是在蘋果公司諸多核心業務中成為其創收增長中的一大亮點。

作為全球知名科技公司,蘋果以其出色的高端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和巨額的營收利潤,在世界500強中占有不可撼動的一席之地。其名下的蘋果手機業務更是在蘋果公司諸多核心業務中成為其創收增長中的一大亮點。

據公開數據顯示,在過去十年間,蘋果手機業務占比始終保持在50%以上,僅在2021年四季度,iPhone在中國市場出貨2150萬部,同比增長40%,市場份額達到25%。蘋果時隔六年再次成為中國市場單季度第一。並且在當年第四季度中,蘋果大中華區營收為257.83億美元,同比增長21%,增速在蘋果全球市場中位列第一。

蘋果公司之所以在中國市場取得如此耀眼的成績,主要得益於蘋果手機的自研晶片、流暢度體驗以及豐富的iOS生態系統三大「殺手利器」,另一方面,伴隨著美國對華為的打壓,華為手機的萎縮給蘋果留下了市場空白,尤其是其高端機市場,基本被蘋果「收割」。蘋果公司抓住中國高端手機消費市場的短暫真空,加緊上馬推出了iPhone 13,並制訂了相對低廉的售價(相比iPhone 12的起售價降價幅度在300-800元),很快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上市連續六周後便取得了銷量和收入的頂流。

而事實上,蘋果公司之所以能在中國高端手機消費市場取得巨大的成績,還少不了中國大陸供應商積極與蘋果的合作。

眾所周知,蘋果公司在全球共計有200家下游供應商,僅在中國大陸蘋果的下游供應商就多達50多家,這其中就有藍思科技、立訊精密,像歐菲光、領益智造、歌爾股份等一大批中企,在這些中企裡頭,就曾有不少靠著蘋果迅速崛起企業,比如,藍思科技的創始人周群飛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之一。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中國企業願意跟蘋果合作,主要是因為蘋果公司對供應商有著極高的考核標準,一旦成為蘋果供應商後,也就等於是被行業所認可。公司的市值、股價、訂單都會有所提升。並且,背靠蘋果這棵大樹,依託蘋果手機的可觀銷量,每年也會給中國的這些企業帶來不菲的營收入。

以藍思科技為例,2017年~2020年,蘋果成為藍思科技第一大客戶,給藍思科技帶來的純利潤超過了40%,這也讓其股價一路大漲,周群飛也因此成為了中國女首富。而作為第一批打入蘋果供應鏈的歐菲光,其企業獲利時有高達30%的利潤來自於蘋果。

無需投入巨額科技研發資金就能坐等蘋果下派生產任務便能賺得盆滿缽滿,並且還能提高自身企業的市場競爭地位,哪個企業不想擁有這樣的好事呢?因此,但凡有蘋果拋出橄欖枝,大量的中企都紛紛搶著接手與之合作。

但問題是,蘋果與中企下游供應商的合作真的就是互惠互利的平等合作嗎?

其實不然。

首先,由於蘋果對供應商的產能要求很高,部分企業如果要達到蘋果的要求,則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大產能。產能的擴大意味著企業必須要投入更多的設備和人力,這就意味著在大量的蘋果訂單面前,與蘋果合作的中企由於需要加班加點完成蘋果下派的生產任務,不得不放棄企業原本自身制訂的發展規劃和方向,從而淪為完全給蘋果打工的手機代工廠。

這種模式固然會在某段時期內給合作的中企下游供應商帶來巨額的利潤,但倘若蘋果一旦減少了下游供應商的訂單,原本滿負荷運行的中企就只能通過裁員和縮小生產規模來規避市場風險,這樣一下來,就會給社會造成大量失業人員,極不利於社會的穩定。

與此同時,失去了大量蘋果訂單,中企下游供應商的生產會陷入停滯,資金鍊有可能會斷裂,公司股價將會隨之下降,市值蒸發也就無可避免了。以蘋果的下游供應商歐菲光為例,2021年,由於蘋果單方面大量減少了歐菲光的生產訂單,致使歐菲光虧損了19至27個億,利潤暴跌更是高達98%。

其次,一台蘋果手機,裡面的零部件非常多,但是拆開後發現,中國的零部件在蘋果手機中的存在感並不強,核心的晶片等零部件都掌握在美國等企業手中,也就是說,中國的這些下游供應商實質上並沒有掌握相關的高精尖技術,如果國際形勢或市場變化有稍許風吹草動,蘋果完全有會拋棄這些下游供應商,轉而將訂單派往其它代工廠,或者乾脆將代工廠外遷至東南亞、印度等地。

那麼這樣一來,對於那些長久以來習慣於將蘋果視為「老東家」的下游供應商來說,這無異於是場滅頂之災,屆時也就會導致不少中期下游供應商破產倒閉,而這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就不乏血淋淋的慘痛先例。

例如,在2021年期間,蘋果就曾單方面減少藍思科技的派單後,致使藍思科技的利潤暴跌50%,市值曾一度蒸發了一大半。

第三,中期下游供應商由於長期依賴於蘋果的訂單,逐漸對蘋果公司形成了一種十分嚴重的「附庸關係」,這就使得蘋果公司在這些下游供應商中有著極大的話語權,久而久之就會嚴重干擾了一家企業的正常運營。

以代工廠龍頭富士康為例,公開資料顯示,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精密2021年營收達到了歷史新高,超過2100億美元(約合1.35萬億人民幣),而且前三季度的淨利潤同比增長70%,達到211億人民幣,而在這些狂飆突進的盈利中,其中給iPhone 13代工所產生的利潤幾乎占據了富士康總體收入的半壁江山。

因此,富士康能在全球經濟面臨巨大下行壓力的情況下,仍舊能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脫穎而出,實現企業利潤的大幅度增長,這其中的功勞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蘋果公司給它分享的「蛋糕」,而光富士康為蘋果公司工作的員工就占六成。

而正是有了這層極為密切的關係,蘋果公司在富士康中擁有極大的話語權。在此後中美貿易摩擦中,富士康打算將部分代工廠遷出,除了受國內人力成本的上升,這其中還不乏有迎合蘋果公司戰略發展的需求。

所以,綜合來看,蘋果公司與中企下游供應商表面上看來是互惠互利的平和合作關係,但很多時候,不少中企也只能仰仗蘋果公司,看蘋果的「臉色」行事,久而久之,蘋果一旦削減訂單數量,這些中企下游供應商勢必損失慘重,甚至破產倒閉,這個時候供應商就會淪為蘋果的「附庸」。

客觀地說,蘋果公司的這種行為是市場競爭常態化下的一種手段,我們無可厚非,然而,要清楚的是,iPhone13之所以能採取「加量減價」的營銷方式取得巨大的成功,背後卻是蘋果對中企下游供應商生產利潤的一再壓縮。

蘋果的這種壓縮中企下游供應商利潤的做法,無形中會導致企業不得不通過控制人力成本、削減工人福利待遇等方法舒緩資金短缺的局面,而這樣一來,就會給不少人帶來失業,自然也就會加重社會的失業率。

而這與任何一家企業所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是背道而馳的。要知道,蘋果享受著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熟練的技術工人、高素質的勞動力等諸多福利,到頭來卻吃著中國飯砸著中國的鍋。

對於蘋果這種做法,央視財經頻道就曾呼籲要減輕「蘋果依賴症」

而有了此前部分供應商的慘痛經歷和教訓後,不少給蘋果提供代工的中企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他們開始緊急轉型,儘可能將業務多層面鋪開,以規避對蘋果的嚴重以來。

在這其中以藍思科技為例,在經歷過蘋果訂單銳減的情況下,藍思科技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智能終端整機組裝等業務,在經過戰略業務的重新調整後,華為已經取代蘋果成為藍思科技的第一大客戶。除此以外,歌爾股份也積極布局VR業務,並通過成立合資公司收購國外音頻技術公司確立了自身在VR領域的領先地位。

這一切都表明,作為蘋果下游供應商的中企們開始緊急探索一條適合企業發展的特殊路線,以避免徹底淪為蘋果代工廠帶來的一系列不可預知的巨大風險。

而經過大膽的努力和嘗試,

事實上,在擺脫蘋果手機代工的這條道路上,除了下游供應商們在積極努力探索擺脫蘋果束縛之路的同時,作為國內幾家知名手機公司之一的OPPO也在竭盡所能地嘗試著向高端手機市場進發,力爭擺脫蘋果影響的同時,不至於讓蘋果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

鑑於這個理想,2002年陳明永先生和他的創業團隊在廣東東莞創立了OPPO品牌,OPPO成立以來集中精力和資金狠抓研發,並在全球建立了六大研究所和四大研發中心,擁有超過40000名員工,並且在2021年,OPPO宣布將在3年時間內投資500個億專門用於晶片研發和生產,而在OPPO的強勢發力之下,由OPPO自主研發的馬里亞納MariSlilicon X晶片正式亮相,成為我國民營企業為數不多具有獨立自主研發晶片能力的手機廠商。

也恰恰是因為OPPO敢於在科研道路上的狠下決心,2018全年,OPPO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中出貨量共1.131億部,以8.1%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五;同時,在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OPPO手機年出貨量共7890萬部,以19.8%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2019年12月,OPPO入選2019中國品牌強國盛典榜樣100品牌。第二年,OPPO斬獲2020《財經》長青獎「可持續發展創新獎」。截止到目前為止,OPPO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6.1萬件,全球授權數量超過2.6萬件。

不僅在核心高端手機業務方面,OPPO不遺餘力加大研發力度和進度,為擺脫蘋果對下游供應商的干擾,將手機質量做到極致,OPPO僅在東莞長安鎮就設有3家工廠,在印度尼西亞也設有工廠,同時在全國各地設有500多家集銷售服務於一體的線下實體店。這樣做的好處就在於不光能保障手機的質量,而且在品控方面也能做到實時嚴格把關,確保生產出來的機型質量方面絕對有紮實的保障。

另一方面,大量線下實體店的設立能給OPPO帶來巨額銷售量的同時,能做到及時提供完善的售後服務,通過線下的售後服務點,消費者可以隨時到售後服務店進行相應的業務諮詢,如果出現手機小故障,可以及時解決。

可以說,在手機研發領域,OPPO真正做到了集研發、生產、銷售與售後的一條龍,這樣做的最大好處就是能夠創造出大量工作崗位,吸納大量社會勞動力,在為社會提供穩定就業機會,減少社會失業率的同時,OPPO幾乎形成了從上游高端手機核心技術,到下游手機生產製造全鏈條式格局,這樣一來,在同蘋果競爭的過程中,OPPO既不會像華為那樣受到美國的打壓,也不用擔心下游供應商被蘋果搶走,因為一切都在自己的手中,美國也好,蘋果也罷,任誰都奈何不了。

更讓人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加快國產手機的崛起之路,挖掘年輕群體的手機消費市場,2018年8月28日OPPO旗下的子公司realme隆重登場,realme秉持「敢越級」的品牌理念和為年輕人而來的「科技潮牌」,realme成立的當年就成為印度市場排名第一的新銳手機品牌,手機用戶數量突破300萬。不久,realme便成為全球最快銷量突破1億台的手機品牌。其市場份額早已覆蓋到了中國印度俄羅斯東南亞歐洲大洋洲、中東非等全球61個市場,光是2021年,realme全球手機銷量便突破了6000萬部。

2022年3月30日,realme公司再接再厲再次發布,realme真我GT Neo3率先搭載了高達150W的快充技術。經實際測試,13分鐘可從電量15%充至100%,能夠實現1600多次循環充放電,讓電池的耐久度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高於行業標準兩倍!

在處理器方面,realme真我GT Neo3採用了剛剛發布的天璣8100 5G晶片。這款晶片採用台積電5nm製程工藝打造,配備4*2.85Ghz A78高性能核心+4*2.0Ghz A55高能效核心,在同等表現下比驍龍888多核性能提升12%、多核能效提升44%,並且GPU方面採用Mali- G610 MC6,對比驍龍888性能提升4%、能效提升35%。

除此以外,1000Hz電競操控引擎不僅讓遊戲性能非常的強大,而且功耗控制的也非常完美,性價比方面完爆同類型的其它手機品牌。

更關鍵的是,realme自研的150W光速秒充技術,能夠讓一塊電路為0的電池在5分鐘內充至50%,這就是一項很了不起的技術突破了。

要知道,蘋果公司的iPhone13,30分鐘最多才能充到50%電量,而realme自行研發的150W光速秒充技術,從0格電到充滿,僅僅只需要5分鐘!這比小米創造的120W神仙秒充技術還強勁!

也就在同年,realme公司還推出了realme真我Q5系列手機,這款手機的的亮點在於採用了驍龍870 5G 處理器,60W智慧閃充+5000mAh超大電池的實力配置,讓手機可實現16分鐘充至50%,最高可實現長達29天待機時間。不僅如此,這款手機還採用了金剛石冰心散熱系統,讓長時間處於運行狀態下的手機不燙手,不易出現內部溫度過高導致起火、冒煙等事故的發生,而且,手機配備有120Hz AMOLED E4 旗艦屏,讓廣大手機愛好者在享受暢玩的同時能實現視覺的最大化效果。

除此以外,由realme公司擬傾力打造的realme真我GT2也是一款非常不錯的機型,這款機型搭載了驍龍888 5G 處理器和120Hz AMOLED 暢速屏以及索尼IMX766 OIS 超大底主攝,讓廣大的學生群體和遊戲愛好者,能盡情享受高超手機顏值帶來的視覺快感同時,暢玩各類遊戲不卡頓,這款手機推出後僅三分鐘就突破了全渠道銷售額兩個億的驚人成績。

正是由於OPPO旗下子公司realme手機的出彩表現,近日,《新聞聯播》出其不意地給了realme手機一個大大的特寫鏡頭,高調曝光了國產realme手機。

要知道,《新聞聯播》作為國內頭部官方新聞媒體,向來以認真嚴肅的態度播報每一起重大新聞事件,從《新聞聯播》對realme手機的高調曝光足可窺見,官媒對國產手機realme的力挺態度,由此可見,國家層面也十分鼓勵國產手機行業的快速發展壯大,全力支持國貨。

如今,國產手機各大廠商越來越重視科技研發力量的投入,很多下游供應商也逐漸嘗試擺脫對蘋果的全面依賴,漸漸將代工的目光投向國內各大手機公司,並且在很多方面下游供應商們也開始將業務全面鋪開,以規避把雞蛋裝進同一個籃子裡的風險。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伴隨著中國手機企業和下游供應商的健康有序發展,吃中國飯砸中國鍋的現象必將一去不復返,而以realme手機為典型代表的企業,隨著競爭力的逐漸加強,也勢必會在未來的國際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當下,時值realme手機銷量爆火之際,乘著【真我618種草】的東風,何不快速入手一部屬於中國人自己的國產手機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