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魯迅:我為什麼痴迷魯迅?

一直向南666 發佈 2022-05-26T04:43:56.051032+00:00

很多年來,一直酷愛魯迅,不僅閱讀魯迅的作品,還閱讀了大量魯迅傳記和研究文章,去過魯迅故里、魯迅故居、魯迅公園、魯迅紀念館等紀念地,有幾分痴迷。

很多年來,一直酷愛魯迅,不僅閱讀魯迅的作品,還閱讀了大量魯迅傳記和研究文章,去過魯迅故里、魯迅故居、魯迅公園、魯迅紀念館等紀念地,有幾分痴迷。

最近讀了一本日本人寫的魯迅傳記——丸尾常喜的《魯迅傳》,換個角度重溫了魯迅坎坷又偉大的一生。這本書的封面上和序言裡有魯迅的一句名言:「只要能培育一朵花,就不妨做做會朽的腐草。」令人印象深刻。

幾年前的一個暑假,沉浸在魯迅的墨香之中差不多一個月,又讀了林賢治寫的魯迅傳記,有點小激動,就到紹興魯迅故里兜了幾天,情景歷歷,如在眼前。魯迅故居的百草園裡有一段斑駁的老牆極具歷史感,是當年留下的唯一遺址。魯迅書房舊址里的那個「早」字,在他的課桌上躺了一百多年。偉人故去,音容宛在。

去年暑假,去上海魯迅公園瞻仰了魯迅墓,在魯迅紀念館裡流連了半天。紀念館內一面牆上刻著這樣一句話:「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這是魯迅1907年寫的《文化偏至論》裡的句子,是魯迅「立人思想」的發軔之作,他在文中說「立人」的關鍵是「尊個性而張精神」。

看一看,這是一百多年前26歲的魯迅的思想,何其精髓,何其警世!今天來看,極有時代意義!簡直就是為當今時代量身定做。魯迅思想的光輝照徹一個世紀,真有一種穿越感。

魯迅去世前兩個月曾寫過一篇文章——《這也是生活》,重病中的魯迅這樣寫道:「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魯迅的情懷令人感動,正是馬一浮所說的那句:「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

魯迅時刻關注著青年的成長,他說:「用秕谷來養青年,是決不會壯大的,將來的成就,且要更渺小。」他在《狂人日記》裡呼籲「救救孩子」。非有大情懷的人不能如此。魯迅的「小情懷」同樣感人肺腑,他對兒子周海嬰愛如掌上明珠,有人嘲笑他,他說:「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當年有人要推薦魯迅參評諾貝爾文學獎,魯迅說:「諾貝爾文學獎梁啓超不配,我也不配。」魯迅一生寫了34篇小說,出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三個集子。的確單薄了點,但小說的思想意義和開創性無可匹敵。此外,他的雜文和散文詩也具有開創性意義。

「從來如此,便對嗎?」,這是魯迅借阿Q之口表達對傳統的反叛態度;「我翻開歷史一查……滿書都寫著兩個字『吃人』!」這是魯迅借狂人之口痛斥封建社會的吃人本質;「我是我自己的,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這是魯迅借子君之口表達對五四自由思想的追求。

必須承認,魯迅是中國二十世紀以來思想最深刻又最有情懷的文學家。他的著作值得一讀再讀,他的人生值得細細打量。正如魯迅所說的:「一碗酸辣湯,耳聞口講的,總不如親自呷一口的明白。」所以,讀魯迅,再讀魯迅,深讀魯迅,是一切讀書人的必修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