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菩薩的坐騎究竟是什麼來頭?又是如何降服的?誰的最厲害?

秒語 發佈 2022-05-27T20:56:21.472930+00:00

在明代許仲琳寫下的傳世名作《封神演義》中,姜子牙闖過36路紂王軍,歷完七死三傷,在最後一關由通天教主布下的「萬仙陣」中,是封神榜上365位正神中神仙們的最後一劫,歷完此劫之後,神仙們滿其紅塵殺戒,再去返本還元。

在明代許仲琳寫下的傳世名作《封神演義》中,姜子牙闖過36路紂王軍,歷完七死三傷,在最後一關由通天教主布下的「萬仙陣」中,是封神榜上365位正神中神仙們的最後一劫,歷完此劫之後,神仙們滿其紅塵殺戒,再去返本還元。

當文殊、普賢、觀音還未歷完一千五百年的神仙劫難時,文殊還是廣法天尊,觀音是慈航道人,普賢、太乙、燃燈、黃龍、玉鼎都還是真人。

在通天教主布下「萬仙陣」,眾神仙們前來相會助其破陣時,黃龍真人和玉鼎真人對姜子牙說:「我等只此一舉,以完劫數,了此紅塵之殺運也。」

通天教主、元始天尊、老子三位,作為鴻鈞老祖的三位弟子,同門師兄里為何通天教主與元始和老子都不和?還要布下萬仙陣來阻礙闡教助周滅商?按理說,女媧早想對紂王動手滅了他時,就已經算出成湯還有28年氣運,這是天數,不可逆轉,於是才有了派軒轅墳里的三妖前去加速商朝滅亡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順天道,助周王室成就800年國運。

在神仙所歷的這最後一劫「萬仙陣」中,無論是元始天尊的闡教門人,還是通天教主的截教門人,都在此陣中歷完劫難。神仙們是如何歷劫的?文殊、普賢、觀音三位菩薩在此劫中也完成了他們坐騎的降伏,這些坐騎究竟是什麼來頭?又是如何降伏的?

三位菩薩降坐騎

當眾神仙正待元始天尊前來的片刻時間前,看到截教眾多門人等待在此,看其相貌個個怪異,便興起了一陣嘲笑之風。

黃龍真人先行發言:「眾位道友!自元始以來,惟道獨尊;但不知截教門中,一意濫傳,遍及匪類。真是可惜工夫,苦勞心力,徒費精神,不知性命雙修,枉了一生作用,不能免生死輪迴之苦,良可悲也!」

其他神仙們也一起附和道:「好利害!人人異樣,個個凶形;全無了道修行之意,反有爭持殺伐之心。」

燃燈道人也反問譏笑地問眾仙:列位道兄!你看他們可是神仙了道之品?」

大家正在聚眾嘲笑時,截教中人馬遂第一個不服,前來挑戰事先發言的黃龍真人,黃龍真人自視甚高,哪知兩人劍拼才一個回合,這馬遂突然拿出金箍將黃龍真人的頭箍住了,直箍得他三昧真火冒出,恰好元始天尊降臨,用手一指那金箍便脫落了,解了黃龍真人之困。

元始天尊對眾仙說:「今日你等俱該圖滿此厄,各回洞府,守性修心,斬卻三屍,再不惹紅塵之難。」

此時,老子也駕著板角青牛而來。一來便說道:「周家不過八百年基業,貧道也到紅塵中三番四轉,可見運數難逃。」元始對答:「塵世劫運,便是物外神仙,都不能免。」

天始與老子來了以後,這通天教主騎著他的奎牛才姍姍來遲,他要在此陣中定一尊之位,與闡教見個雌雄。

這老子與元始在觀看萬仙陣時,見申公豹居然坐著他的八虎叉總督萬仙,申公豹本是闡教門人,與姜子牙同在元始門下學道,是同門師兄弟,這一次公然在師尊面前加入了截教,還充當起了總督,真是戲劇。

老子看完截教這些奇形怪異的門人後對元始說:「他教下就有這些門人,據我看來,總是不分品類,一概濫收;那論根器深淺,豈是了道神仙之輩?此一回玉石自分,淺深互見,遭劫者可不枉用功夫,可勝嘆息!」

三位鴻鈞教下師兄弟見面,誰都不服誰,先是彼此一頓唇槍舌戰,互相譏諷,老子與元始為一陣線聯盟共同對付通天教主,第一陣便是出自老子的「太極陣」,赤精子對烏雲仙,還不及三四個會回,赤精子就被烏雲仙的混元錘打傷了,廣成子接招,也被混元錘打爬在地,西方准提道人接招,烏雲仙用劍去砍,准提道人先是一張嘴冒出一朵青蓮托住了劍,再是用手一指又冒出一朵白蓮,又一指一朵金蓮托住,再將手中拂塵一刷,劍只剩下把了,烏雲仙拿出混元錘來打,准提道人說與烏雲仙有緣,不忍讓他一世修行化為烏有,此來度化他,便大喊水火童子拿一竹枝過來釣金鱉,這竹枝叫「六根清淨竹」,往下一垂就放出無限光彩裹住了烏雲仙,讓其現了原形,釣起以後,水火童子騎在鱉背上去往西方八德池享極樂之福去了。

截教首仙提劍而出,准提道人讓文殊廣法天尊去應戰,在他的頂上一指,三光迸出,元始天尊又交給文殊「盤古」符印去對付這「太極陣」,頓時陣中如銅牆鐵壁,文殊再現出他的法身,藍面紅髮,全身被五彩祥光包裹,再用捆妖繩將首仙拿下,南極仙翁對著首仙一念咒語便現出了原形,這首仙乃是一隻青毛獅子,元始命其成為文殊的坐騎,在項上掛上「首仙」兩個字的牌子,這便是文殊菩薩坐騎的來歷。

老子與元始喊話通天教主,將文殊菩薩坐在首仙上指於通天教主說,你的門人就是此等之物,還敢自稱道德清高,真是可笑。把個通天教主臉羞得通紅,於是第二陣「兩儀陣」是靈牙仙對普賢真人元始將太極符印交給普賢真人,兩人進到兩儀陣中,數個回合後普賢現出法身,紫臉巨口獠牙,三頭六臂腳托蓮花,手拿降魔杵,用長虹索拿下了靈牙仙,南極仙翁用三寶玉如意敲了幾下靈牙仙的頭頂令其現出原形,乃是一隻白象,老子命其成為普賢的坐騎項上掛牌子「靈牙仙」三個字。

第三陣「四象陣」是金光仙對慈航道人,在陣中幾個回合慈航道人現出法身,粉面三頭六臂,兩隻耳朵現出金蓮,足踏金鱉,手中拿著元始給他的三寶如意,楊柳在肘後瑞氣騰騰,將金光仙拿了,南極仙翁將金光仙頸上拍了幾下便現出原形,乃是金毛犼,元始命其為慈航道人的坐騎項上掛一牌子「金光仙」三個字。

慈航道人但是後來的觀世音菩薩,他的坐騎犼是一種上古神獸,據史書上記載,犼是由「旱魃」進化而來像狗吃人的殭屍的頂點,金毛犼是唯一修到金毛的,一般殭屍不腐,血肉縮至骨內,開始有條筋,筋上長白毛,五百年後白毛變黑,再五百年後黑毛變黃(或紅),再五百年修成金毛,當修到一千年的時候,殭屍就會遭受天雷劫灰飛煙滅,只有修到金毛的犼才會平安度過此劫。

至此,文殊、普賢、慈航三位大士皆收了他們的坐騎,興於釋門,成於佛教。還有一位也是與西方有緣的闡教十二金仙之一的俱留孫,是土行孫的師父,後來成佛大闡佛法,興於西漢。

當截教門人有三位都被闡教三位道人收走成為坐騎以後,通天教主氣急敗壞之時,龜靈聖母出來挑戰俱留孫,卻又被元始天尊挑釁一番,說通天教主門下就這樣的東西也要修成正果,真是好笑。說得龜靈聖母拿出日月珠向俱留孫打來,被西方教主接引道人用手上青蓮接住,又用念珠一將打在龜背上現出原形,接引道人讓白蓮童子打開一個小包收走龜靈聖母去往西方渡之,哪料從這小包里不小心鑽出一群蚊蟲來,這蚊蟲聞到血腥味便全叮在龜靈聖母的頭足上,不一會兒便成了空殼,可憐這龜靈聖母生逢劫難也是天數,白蓮童子趕忙來收起時,一部分蚊蟲飛往西方將十二蓮台也吃了三品,於是原來是往生之行的十二蓮台便只剩下了九品,正是「九品蓮台登彼岸,千年之後有沙門。」

三教主「被逼」化解恩怨

此時已經占據下風的通天教主正好把氣都撒到西方接引道人身上,便一劍向接引道人砍來,接引道人此時在泥丸宮升起三顆舍利子,上下翻騰,遍地金光,用手一指,一朵金蓮托住通天教主打過來的漁鼓,只能作罷。

通天教主把28星宿道友調出來布陣排好,元始與老子又在一旁風言風語道:「你看這些人,有仙之名,無仙之骨,哪做得修行悟道之品?」

說罷,通天教主騎著奎牛用劍向老子砍來,老子騎著青牛舉起扁拐相迎,旁邊眾仙也與28星宿各自打成了一片,眼見著截教道友們節節敗退,招架不住,自己又被老子打了一扁拐,慌忙拿出紫雷錘來,誰知老子頭上現出了玲瓏寶塔,通天教主的紫雷錘根本無法近身,又被元始天尊的玉如意打在肩窩,差點落下奎牛。

在混亂之中,早已不是一對一之戰了,而是見誰就打,這通天教主又一劍砍向准提道人,准提道人用七寶妙樹將通天教主手中的劍擊得粉碎,慌忙騎著奎牛跳出了陣,眾仙共破了萬仙陣。

其中,截教有一門人叫定光仙,非常有眼力見,在眾仙混戰時拿著通天教主交予他的「六魂」躲在別處,待戰畢棄暗投明,拜了西方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隨他們去了。這「六魂」中摘去了姜尚和周武王以後,其餘四位道人頂上便顯現出其根行:元始現慶雲,老子現塔,二位西方教主現舍利子,保護真身。

在截教敗後,通天教主帶著散仙們逃竄之時,自覺無顏再掌教,心下想倒不如去紫霄宮找師父鴻鈞老祖先行告狀,正想之間師父果然手執竹枝而來。

通天教主惡人先告狀,對鴻鈞老祖說自己被二位師兄欺負,還帶頭縱容門人辱罵殺害自己的弟子,全然不顧同門手足之情,欺我就如欺老師一般。

鴻鈞老祖又豈是糊塗輩,當然先指責通天教主一切都是咎由自取,不自責自悔,還前來挑唆告惡狀,但也要將恩怨化解,否則怨怨相報何時了?找到三位徒兒,命其各自吞下一粒金丹,各回洞中清修,不得再生事端,否則一念生起便丹發即使薨。

鴻鈞老祖說:「當日三教共簽封神榜,你何得盡忘之也?名利乃凡夫俗子之所爭,嗔怒乃兒女子之所事,縱是未斬三屍之位,天赴蟠桃之客也。要脫此苦惱,豈意你二人乃是混元大羅金仙,歷萬劫不磨之體,為三教元首,乃因小事,生此嗔痴,作此罪孽。他二人原無此意,都是你作此過惡,他不得不應耳。雖是劫數使然,也都是你約束不嚴,你的門徒生事,你的不是多;我若不來,彼此報復何日是了?我特來大發慈悲,與你等解釋冤愆,各掌教宗,毋得生事。你等各歸洞府,自養天真,以俟超脫。」

神仙劫難在這萬仙陣中方算度完,闡教與截教之間的矛盾也才算有個了結,道友們在此一別,各歸來處,只有這「死性不改」的申公豹,不去最終塞了北海眼是不會罷休的,他與姜子牙的恩怨說來也十分有趣,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我的另一篇文章,專講申公豹的。

綜述

看《封神演義》原著小說,真的是一件非常過癮的事,讀來酣暢淋漓,膾炙人口,許仲琳寫得有趣又生動,言語之間非常有意境,很容易腦補畫面。不僅是凡人需要歷劫,就連神仙依然需要歷劫,天數已定,誰也無法逃過劫數。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生有時辰,死有由地。

神仙們歷劫尚需要返本還元,又何況凡夫俗子的凡身凡性,所以,萬事何須糾結,好好生,好好活,一切皆有定數,一切自有天意,一切的安排都是最好,修身養性,積德行善,過好每一天,無法決定外在環境與別人的品性,先修好自己的身心,正如古人隱士高人們一樣,亂世時入世,盛世時出世,總需有一所長,方能度己身。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