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傳(36)‖漢後主劉禪:正史中的阿斗是什麼形象?

小閣爐煙溫青史 發佈 2022-05-29T01:47:46.183484+00:00

後主劉禪出生於公元207年,公元223年即位,至公元263年自縛降晉,在位41年。年號:建興、延熙、景耀、炎興。劉禪即位後,十分昏庸無能。但他牢記父親遺囑,很信任諸葛亮,封諸葛亮為武鄉侯,以丞相兼益州牧,一切政事全交諸葛亮去辦。


後主劉禪出生於公元207年,公元223年即位,至公元263年自縛降晉,在位41年。年號:建興、延熙、景耀、炎興。

劉禪即位後,十分昏庸無能。但他牢記父親遺囑,很信任諸葛亮,封諸葛亮為武鄉侯,以丞相兼益州牧,一切政事全交諸葛亮去辦。諸葛亮也不負劉備臨終重託,義不容辭地擔負起治理蜀漢的重任,協助後主劉禪著實辦了幾件事,使其帝位得以維持。

諸葛亮死後,劉禪自縛降晉,蜀漢滅亡。

東聯東吳

後主劉禪即位初期,處境十分困難。為了挽救局面,諸葛亮先派鄧芝出使吳國,恢復兩國的友好關係。

公元223年(建興元年)10月,鄧芝到達東吳,說明來意。孫權對鄧芝說:「我早就願意和蜀和好,但蜀君幼弱,國小力薄,一旦為魏國所破,我也就自身難保了,所以猶豫未定。」鄧芝聽後,按照諸葛亮的事先交待,指明了兩國聯盟的好處。

他說:「大王是當世的英雄,諸葛亮也是一時的豪傑,吳蜀兩國占據四個州,蜀國地勢險要,可以固守;吳國有長江天塹,以為屏障。如果把兩國的長處合在一起,唇齒相依,進可以併兼天下,退可以鼎足而立,這是很明顯的道理。現在大王怕和蜀國聯合,得罪魏國;而和魏保持臣屬關係,曹丕必然要大王入朝。如果你不從命,他就以討伐叛逆為由,領兵南下,蜀國也會順流東下。到那時,江南的土地恐怕就再也不歸大王所有了。」

孫權聽了鄧芝的這番透徹的分析,沉默了好長時間,才說:「你講的很對!」於是,孫權便決定同魏國斷絕關係,同蜀漢結成聯盟,並派使者到蜀國,雙方正式言歸於好。

這樣,既解除了東吳對蜀的威脅,又使曹魏一時也不敢輕舉妄動。

平定南中叛亂

劉備剛剛死去,南中(今雲南、貴州及四川南部)便發生了叛亂。建寧(今雲南建寧)大姓雍閭勾結孟獲煽動族人反蜀;接著,牂牁(zang、ke,讀章、克)太守朱褒反亂。

為了解決來自後方的威脅,公元225年(建興三年)3月,諸葛亮親率大軍南下,攻克越嵩(今四川西昌),殺死高定。此以前,雍閭已被高定部下所殺。於是,孟獲代替了雍閭。

諸葛亮為了解決蜀漢與少數民族的關係,採納馬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建議,通過七擒七縱孟獲,使其深深感到諸葛亮智謀的高強,便心悅誠服地投降了。他對諸葛亮說:「丞相天威,南人不敢再反了」!

北伐曹魏

吳蜀聯盟的恢復,南中叛亂的平定,安定了社會秩序,恢復了社會生產,為北伐曹魏準備了條件。接著,諸葛亮便著手準備北伐。

公元227年(建興五年)3月,諸葛亮臨行前,給後主劉禪上了一個表章,即《出師表》,說明出師的原因,表明統一中國的壯志;要求劉禪堅持「任人唯賢」的方針,重用郭攸之、費禕、蔣豌等賢臣。

第二年春,諸葛亮親率大軍攻魏祁山(今甘肅以北),使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離魏歸蜀。但因馬謖違背諸葛亮的部署,為張郃所敗,造成街亭(今甘肅秦安東北)之役蜀敗。

街亭失守,三郡也得而復失。使本已深入魏國的蜀軍由主動變成被動,幾乎全軍覆沒。為此,馬謖被斬,諸葛亮也自貶三等。

同年11月,諸葛亮又引軍攻魏,出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圍陳倉(今陝西寶雞東);後因糧食發生困難退回漢中,並用伏兵殺死前來追趕的魏將王雙。

公元229年(建興七年)春,諸葛亮又發動了第三次北伐,派兵攻打武都(今甘肅成縣)、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二郡;魏將郭淮領兵來救被打敗,蜀軍占領二郡。因奪取二郡有功,劉禪恢復了諸葛亮的丞相職務。

公元231年(建興九年)春,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包圍了祁山。後因李嚴假傳聖旨,加之糧草將用完,諸葛亮便引軍退回。這四次北伐,除第一次失敗後,其餘三次,蜀軍始終處於優勢地位。就連足智多謀的司馬懿也「畏蜀如虎」。

公元234年(建興十二年)2月,諸葛亮第五次出兵北伐,親率大軍10萬出斜谷,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今陝西眉縣西南)紮營下寨,實行軍事屯田,準備與司馬懿長期作戰;同時又聯合孫權,對魏作東西夾擊。

正當勝敗未決之時,諸葛亮卻因積勞成疾,在這一年的8月逝世,時年54歲。

諸葛亮死後,大將姜維、楊儀按照諸葛亮臨終的部署,秘不發喪,整頓軍隊從容撤退。當司馬懿率軍追趕的時候,楊儀又回軍做出進攻的樣子,嚇得司馬懿不敢追擊。直到蜀軍從容退去,進入斜谷後才訃告發喪。

此後,司馬懿以此引以為恥,不敢提追擊蜀軍這這件事。但是後來,人們還是把這件事當作笑話傳開了。人們說:「死諸葛嚇走了生仲達(司馬懿字仲達)。」這就是諸葛亮的「五出祁山」

樂不思蜀

諸葛亮死後,蔣豌、費禕相繼輔政。他們都沒有多大作為,只能維持現狀而已。蜀將姜維很想繼承諸葛亮的事業。五次北伐,勞而無功,卻耗掉了大量人力、物力,國力從此衰微。

又由於後主劉禪寵信宦官黃皓,政治極端黑暗,內部矛盾加劇,姜維身為大將也被排擠到沓中屯田,致使蜀漢的滅亡已勢不可避免。

公元263年(炎興元年)5月,魏司馬昭派大軍分三路攻蜀。這年冬天,魏軍鄧艾的軍隊從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南下,偷偷越過700里沒有人煙的間道,進入成都平原。蜀國在魏軍突然襲擊之下,完全喪失了抵抗能力。

公元263年(炎興元年)十一月,後主劉禪率領太子、諸王及群臣60多人,按古代國君投降的儀式,反綁著雙手,讓人抬著棺材,到鄧艾軍前投降。

劉禪被俘虜到魏都洛陽後,被封為安樂公。魏司馬昭賜給他住宅,發給絹萬匹,僮俾百人。為此,劉禪還親自到司馬昭府上表示感謝。

有一次,司馬昭請劉禪一起宴飲,還特意為他演出蜀國的音樂和舞蹈。這時,連隨去的左右聽了都為之黯然落淚,可劉禪卻感到無比快活。事後晉王問他:「你不想念蜀國嗎?」劉禪回答:「此間樂,不思蜀也」?這位蜀後主做了40年皇帝,到頭來只給人們留下了一句成語,這就是「樂不思蜀」。

(圖源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