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用「王心凌現象」代表一代人

毒眸 發佈 2022-05-29T02:42:37.244874+00:00

和「周杰倫大戰蔡徐坤」有點像。就算是當年打響第一槍的《浪姐》第一季,也沒有哪位女明星的翻紅,達到王心凌今天的「陣仗」。上周五《浪姐3》首播,王心凌穿著百褶短裙,蹦蹦跳跳地唱了一首《愛你》,在所有的初舞台片段中收穫了斷層第一的播放量。

和「周杰倫大戰蔡徐坤」有點像。

就算是當年打響第一槍的《浪姐》第一季,也沒有哪位女明星的翻紅,達到王心凌今天的「陣仗」。

上周五《浪姐3》首播,王心凌穿著百褶短裙,蹦蹦跳跳地唱了一首《愛你》,在所有的初舞台片段中收穫了斷層第一的播放量。

節目播出後長達一周的時間裡,微博高位熱搜上始終掛著她的名字,登頂國內六大音樂平台榜單第一,連演過的偶像劇《微笑pasta》都能上熱搜首位。

一時間全網都是曾經真情實感的王心凌粉絲,短視頻平台上流遍這樣的視頻:已經結婚生子、步入中年的「男粉」,跟著電視屏幕上的王心凌一起扭動,號召全公司員工給王心凌投票。「王心凌粉絲購入芒果股票為其加油」的關鍵詞,一度登上微博娛樂榜前列。

而這股全網回憶青春的考古熱潮過了一周,另一種聲音也在網際網路的輿論場中浮現:被奉為童年回憶的那些偶像劇,即使是過去也會被認為幼稚爛俗;比起蕭亞軒、蔡依林等同時代的台灣歌手,王心凌也並不能算突出——如果她真的有這麼多粉絲,怎麼會經歷長達十數年無人問津的低谷?

問題也因此出現:

王心凌的再度翻紅,到底是大眾情懷的又一次勝利,還是人工造就的又一個「流量密碼」?


在《浪姐3》第一期節目裡,王心凌占據的分量並不重。

她被分配到的鏡頭量只有一個完整的初舞台呈現,和一段簡單的入場採訪,幾乎沒有和其他姐姐的任何互動,甚至可以揣測,芒果TV最初並沒有押寶她,「鏡頭分配敘事」的重點,仍是「姐妹情深」和「暗流涌動」。

選秀播了這麼多年,大致的套路觀眾已經摸得七七八八,這是一個選手獲得的最基礎的初登場呈現。它的吸睛程度比不上語出驚人的於文文,表演的突破性和難度也並不高,而是主打情懷的「情景復刻」。

但就是這樣,王心凌依然在各大平台紅到發紫。觀眾看到王心凌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總會有種被歲月擊中的安心。

為什麼觀眾覺得王心凌可貴?因為對比出真知。

她走紅的那幾年,正是台灣樂壇群星薈萃的時期。那時候的口號是「四大三小一蛇團」,王心凌論資排輩只能算進「三小」里。

她當時尚且不能自主完成歌曲製作,風格也比較單一,在鼎盛期的周杰倫、潮流又火辣的蕭亞軒和蔡依林面前,甜妹可人的王心凌單憑音樂很難抗衡,還要靠爆款台偶帶來的附加分。

更何況,對於這些人的主體受眾——年輕氣盛、要走在潮流前端的初高中生來說,總要堅持點特立獨行的叛逆心。周杰倫才華橫溢,音樂風格和唱法都讓人耳目一新,《超級女聲》裡剪著短髮的李宇春和周筆暢很酷。與這些人對比,嬌弱又平凡的偶像劇女主角,則聽起來有一點土氣。

但到了現在,娛樂圈已經多少年沒有誕生出天王天后,唱片時代的日薄西山,要靠國民音綜來填補傳播的渠道。

101選秀倒是生產出了一種新的藝人模式和造星途徑,它向大眾普及了「唱跳偶像」的概念,又沒有拿出水平足夠優秀的藝人樣本。

而當我們把目光投向韓國,當紅的團體們上台時也要開著巨大的墊音,昨天的校慶演出上,韓國新生代最紅的女團aespa,依然在對口型假唱。

《浪姐》可以被看作是女明星的大型真人秀,但仍然有觀眾在期待優質的全開麥唱跳舞台。早在這一季節目開始前,在關注人選的飯圈裡,至今仍然能保持狀態、全開麥唱歌曲串燒的王心凌,就是期待度最高的幾位之一。

觀眾想看到的是「女團教科書」,而王心凌滿足了大眾的期待,一個旁證就是,王心凌兩年前的演唱會唱跳穩如cd,又一次被拉出來登上熱搜,轉評也滿是拉踩。


全網男粉跟跳王心凌,成為了這場翻紅帶來的衍生現象。

已到中年的男士們放下鍋鏟拖把,從《王者榮耀》裡抬起頭,跟著電視屏幕上當年的少女偶像一起大跳《愛你》,聽上去是滑稽又感動的懷舊美談,也成了這次翻紅潮流里的最大爭議。

當年真有這麼多男粉喜歡王心凌嗎?並不見得。

前文已經說過,王心凌的核心競爭力在那個諸神之戰的年代並不突出。「直男」們的固有取向是性感美女和清純校花,瞪大眼賣萌的王心凌哪個都不沾邊,在霸凌高發的中學生世界,男生喜歡《愛你》這種小甜歌還容易被冠上「娘炮」的外號。

雖然不排除王心凌可以收穫不少男生的暗自喜愛,但離「直男群體集體記憶」還是有點八竿子打不著。

她的另一重主場,台式偶像劇的經典配置是王子愛上灰姑娘,女主角要設置得平凡善良,方便對愛情抱有浪漫幻想的花季少女代入,核心受眾本就不是男性群體。她在出道作里演的那個家境貧寒的援交女孩,聽倒是更符合男性群體從古至今的「救風塵」情懷,但有多少男生聽過或者看過,則又是一回事。

「王心凌」更像是大眾的一個「窗口」。大眾藉由這個窗口,看到自己過去的青春,回憶的不是甜心教主本人,不是夢幻卻爛俗的偶像劇,而是記憶里看著偶像劇的人。在這種回憶的過程中,「王心凌」反倒沒有那麼重要。

幾天前有個郭采潔剛出道時對著歌詞本唱《我的未來式》的視頻,在微博收穫萬轉。她剛出道時被唱片公司包裝成元氣清新的「優格女孩」,後來才剪短長發做了女王「顧里」,如果郭采潔在《浪姐》的初舞台是早年的甜歌,或者端起紅酒杯唱一首《時間煮雨》,可能也一樣會收穫短視頻平台的青睞。

但郭采潔的選擇是唱了一首實驗性更強、大眾基礎極弱的歌,最終初舞台的播放量在首期節目淪為墊底。王心凌在2018年的專輯口碑銷量都回春,但如果她的初舞台選了《大眠》而非《愛你》,還會收穫這樣多圈層打通的熱潮嗎?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同時,就如同大部分網友的反面觀點一樣,發布在短視頻平台的、中年男人跟跳王心凌舞蹈的視頻,很難說沒有搏流量的跟風涌動——中年男人號召親朋好友、同事下屬給王心凌投票,但芒果TV轉頭就出了公告澄清,節目組沒有設置任何網上投票晉級環節,所謂的「投票」不知道是投到哪裡。

從某種意義上說,「跟風」與「模仿」,本就是中短視頻UGC內容的的流量密碼。優質的原創內容創作者缺失,是個橫跨多個領域的難題,短視頻也不例外——比起費盡心思想文案剪視頻,單純的情景模仿更易操作,在大數據的算法推薦之下,也更容易抓住這股流量的風。而試圖抓住風的人越來越多,最後都走到了同樣的路上。

只要跟著鏡頭扭動起來就能收穫流量,還能趕上一種娛樂圈「尊古踩今」的天生正義,短視頻博主、MCN們又怎能不趨之若鶩呢?


在這波復古潮里,有一句廣為流傳的粉絲髮言:「怎麼總有人在問為什麼twins、王心凌的人氣突然那麼高,粉絲突然那麼多,答案當然是粉絲老了又不是死了。」

這很容易讓人想起幾次類似的事件。

首先是2019年一起頗為荒誕的「粉絲戰爭」。當年7月,一個「周杰倫微博數據那麼差,為什麼演唱會門票還難買啊」的帖子被越頂越高,迅速得到了跨平台傳播,將周杰倫視為青春回憶的網友們義憤填膺,除了嘲笑當下追星族的無知,還要以打榜這一更「飯圈」的方式「回應質疑」。

周杰倫的超話節節攀升,而在超話冠軍霸榜近一年的蔡徐坤粉絲最初沒打算「讓位」,那場轟轟烈烈的「周杰倫VS蔡徐坤」打榜事件就此成為微博年度話題之一。

類似的事件在去年再度發生。2021年4月,一名14歲的網友在NGA論壇發帖「給大家推薦一個冷門華語歌手孫燕姿」,被截圖搬運、登上熱搜,「冷門歌手孫燕姿」迅速成為了戲謔的社交平台新梗,在B站、微博廣為流傳。

它們共同指向了「代際話語權爭奪」:「周杰倫微博數據差」、「孫燕姿冷門」、「王心凌的人氣為什麼那麼高」,三件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都有相似之處:它的源頭一定不是當下飯圈的主流聲音,卻往往被看作是整個年輕群體的「無知」,而後續自嘲「老一代」們作出的反應,也暗含著對新生代的「指教」。

這是任何圈層都存在的代際情緒:我們當年看的東西是最好的,現在的東西都不行。

為周杰倫、孫燕姿、王心凌發聲的90年初的一代人,已經走到了消費和話語權主流的位置,但把持著飯圈、新潮亞文化等小眾潮流的,始終是更年輕的一代人。

長大的80、90後們奔向了繁忙的生活,不再擁有時間和精力,關注娛樂圈的第一線。

極有可能存在的是,「當年的東西比現在好」確實可以成為突破代際的共識。但這也不能代表,我們可以忽視娛樂圈發展的階段性。

其中一點就是,隨著造星渠道的拓寬與細化,「造星」的輻射範圍,卻在逐步收窄。隨著大眾的觀看習慣走向分眾化,全民爆劇、國民綜藝變得越來越難出現,「國民巨星」難以走進每一個觀眾的視線,反過來也會對內容的生產思路產生了影響,「大眾化」不再成為絕對追求,如此循環。

一個在特定圈層擁有名氣的明星突然出現在你的面前,圈層外的觀眾會感到冒犯的現象時常發生。假如他/她的表現不盡人意,那麼更是擁有了「懷舊」的理由。

綜藝的製作本就要把握大眾心理,未必在《浪姐》中被絕對重視的王心凌,很快被芒果TV視作宣傳當中的香餑餑,節目可以繼續抓住這種情緒,並樂見其成。

況且,「情懷牌」本身也是芒果台當下的重點思路之一,從「大灣區哥哥」到「王心凌」,舊日的情懷還可以拉出來多唱幾台好戲。

面對突如其來的翻紅,王心凌在微博用簡體字寫道:「聽同事說大家這幾天在網絡玩得很開心。如果這幾天讓大家想起美好的回憶,那真的是一件更好的事。」

我們當然希望,甜蜜的風吹過之後,不要什麼也沒剩下。

文 | 龍承菲

編輯 | 周亞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