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金公司發布研報表示,汽車作為下一個「5G+AIoT」時代的智能終端正在逐漸進入人們眼帘,並沿著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趨勢不斷演進。中金公司看好光學作為橫向技術,持續賦能汽車智能化轉型,在感知、識別、交互等多領域助力自動駕駛技術落地。
在汽車「新四化」轉型浪潮開啟之前,車載攝像頭幾乎占據了車載光學市場主體。在早期光學以傳統研磨工藝為主的生產背景下,中國大陸已基本完成了鏡頭製造經驗的原始積累,並開始了自身光學產業的布局以及工藝改進。中金公司提到,看好中國大陸供應鏈憑藉自身優異的光學製造能力和經驗,持續在車載攝像頭領域深耕,並預計,全球單車平均搭載攝像頭個數有望從2021年的2.0顆上升到2025年的5.0顆,需求抬升值得期待。
在研報中,中金公司再次強調,站在當下時點,將對鏡頭製造工藝、整車廠與計算平台的綁定程度、單車搭載攝像頭數量進行進一步探討,重申對於車載攝像頭市場需求擴容的看好。
車載攝像頭產品技術壁壘較高,對工作溫度、防水防磁抗震、使用壽命都有嚴格的規定,存在顯著高於消費級水平的行業標準。不過,在L2等級自動駕駛時代,車載攝像頭升級速率緩慢,規格基數較低;而與手機行業一致的是,車載攝像頭的光學升級同樣能為整車廠帶來競爭優勢。雖然目前自動駕駛級別對於車載攝像頭的像素要求並不高,但預計隨著L3/L4+等駕駛級別的逐步嘗試與商用,高像素的車載攝像頭產品、攝像解決方案將更有利於自動駕駛汽車在感知、決策、執行層上的指令接受與執行。由此可見,車載光學規格擁有龐大的上行空間,未來,車載光學將成為智能汽車異質競爭點之一。
光學企業歐菲光表示,公司車載攝像頭產品,2M前視三目,8M前視雙目即將量產;3M和8M周視後視攝像頭已量產;1M和2.5M環視攝像頭均已量產;帶加熱功能的2M電子外後視鏡攝像頭已量產;艙內DMS和OMS攝像頭,1M和2M均已量產,5M正在研發;車載ToF產品,具有VGA解析度的車載ToF模組已實現首發規模量產,人眼安全已完成認證,產品可配置特定區域的特殊矩陣雙ToF像素;在黑暗、明亮的不同光照條件下,每個ToF攝像頭可同時測量距離和振幅,也可在強陽光條件下擴展動態範圍。產品可廣泛適用於3D人臉識別,手勢識別等領域。另外,事件驅動相機模組也在緊密開發中。
歐菲光於2015年始進軍智能汽車領域,通過收購華東汽電和南京天擎,順利成為國內整車廠商的Tier1供應商,公司目前已取得20餘家國內汽車廠商的供貨商資質,並積極進行國外汽車廠商的供應商資質認證。2018年,歐菲光收購富士天津鏡頭工廠,進一步加強在車載鏡頭方面的布局,推動智能汽車業務發展。
歐菲光全面布局車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雷射雷達等產品,打造車載攝像頭方案、毫米波雷達低速解決方案,和基於弱監督學習算法的感知融合方案。歐菲光在《未來五年(2021-2025年)戰略規劃》中表示,公司將智能汽車業務作為重點開拓的業務領域,從研發、市場銷售、生產等全方位加大資源配置,力爭實現到2025年智能汽車業務收入規模行業領先。
當下,手機攝像面臨短期升級瓶頸,以汽車為主要代表的智能終端逐步開啟新一輪光學微創新浪潮。展望未來,歐菲光等光學相關零部件廠商將憑藉優異的光學製造能力和經驗,持續深耕光學領域,賦能車載光學升級再上台階。
【推廣】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