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勝大足》上集,CCTV4央視中文國際頻道6月13日即將播出

重慶電視臺科教頻道 發佈 2022-06-12T22:22:52.124730+00:00

由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大足石刻研究院、重慶市紀錄片產業基地、龍融文化公司聯合製作,重慶電視台科教頻道承制的紀錄片《殊勝大足》上集,將在CCTV4央視中文國際頻道6月13日播出,敬請觀看!

重要提醒

由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大足石刻研究院、重慶市紀錄片產業基地、龍融文化公司聯合製作,重慶電視台科教頻道承制的紀錄片《殊勝大足》上集,將在CCTV4央視中文國際頻道6月13日播出,敬請觀看!

山崖上的中國風情

說到中國古代的風土人情,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想到《清明上河圖》。而在中國西南一隅的山崖上、洞窟中,也有無數用刀鑿鏨刻而成的中國風情畫卷——大足石刻。

由大足北山、寶頂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等 75 處石窟群構成的世界文化遺產,不僅有《清明上河圖》裡的人間煙火氣,更有「三千諸佛雲中現,玲瓏樓殿鑿岩開」的極樂神仙境。

迄今發現最早的大足石刻造像,鐫刻於唐永徽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北山石窟造像群,始建於公元 892年。相傳:昌州刺史韋君靖為求「神力」護佑蒼生,特地捐建了毗沙門天王等造像。也許是大足人更相信和平只能自己創造的道理,也許是他們骨子裡的創新精神所致。在鐫刻這尊造像時,工匠們不再簡單模仿,而是給這尊西方的神,賦予了更多的中國人元素。他們把天王的身材相貌變成了敦實壯碩的中國大漢形象,把西域胡人的三葉冠,變成了高方冠,連鎧甲也由西域條形甲,變成了中國唐代典型的山紋甲。

由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玉印觀音、 日月觀音、如意珠觀音和數珠手觀音組成的轉輪經藏窟,被公認為「中國石窟藝術皇冠上的明珠」。這些造像體態婀娜、衣冠玲瓏、容顏嬌美、氣度嫻雅。漫步其間,仿佛步入了「美神的天堂」。

「擇一事,終一身」是中國工匠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大足人趙智鳳用70年的時間,在寶頂山的一道馬蹄形山谷里鑿造佛像近萬尊,建成了一座舉世罕見的大型石窟道場。觀者置身於這場大型法會中,或與諸天神佛相望,或與世間冷暖相知。這,正是一代高僧趙智鳳終其一生謀劃營造的願景。

大足人是包容而開放的。這樣的精神體現在石篆山、石門山、南山、妙高山等地的造像中。他們給予了儒、釋、道三教的聖人賢者崇高的地位,甚至將三教的代表人物融入在一龕石窟之中。千年之後,宋代宗教信仰多元化、邊界融合化,催生出人們構建大同世界的美好願景,依然書寫在這些山崖之上。不同時代的社會生活、思想文化在一龕龕美的石刻間舒展,形成了一道人類文明復建的歷史長廊。

1980 年 4 月,日本知名學者石川一成在參觀多元文化兼容相生的大足石刻後由衷感慨:「看到中華民族囊括外來文化的能力和創造才能,不禁使我目瞪口呆。」

1986 年 1 月 31 日,鄧小平同志來到大足寶頂山。他看到《父母恩重經》時,一連三贊「中國的了,中國的了,中國的了」。

1999 年冬天,世界遺產委員會第二十三屆大會給予了大足石刻三條評語。一是:大足石刻是人類天才的藝術傑作,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水平;二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佛教密宗,與中國的道教和孔子儒家在大足石刻造像中三教合一,首次形成了影響很大的三教和睦相處的現象;三是:在中國封建社會後期,宗教信仰和社會生活兼收並蓄的現象,在大足石刻這一特殊的藝術遺產中得到了具體而形象的表現。

千百年前,那些在大足的懸崖絕壁間雕刻時光的能工巧匠們,並沒有想到,他們的作品會在悠悠歲月之後,成為人類的共同記憶,世界的共同遺產。

《殊勝大足》上集

6月13日播出

CCTV4央視中文國際頻道

敬請收看

《教育第一線》

想獲取更多教育內容

敬請關注

重慶電視台科教頻道

《教育第一線》欄目

每周六、周日晚21:38分

為您播出

「重慶科教頻道」抖音號

想獲取更多教育內容

敬請關注

「重慶科教頻道」

官方抖音號

擁有234萬粉絲

最全、最熱、最實用資訊

盡在其中

關鍵字: